线粒体功能调节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2021-11-27 11:35黄开颜
医药前沿 2021年28期
关键词:超氧骨骼肌线粒体

黄开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广东 广州 510405)

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其急慢性并发症的致死致残率已成为世界面临的难题。其实质上是以糖代谢为主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发生障碍。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异常,导致机体总的能量不足,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而三大物质代谢的主要场所为线粒体,能量生成的关键步骤有还原当量的生成、线粒体呼吸链的传递、质子浓度梯度的形成。本文试图梳理线粒体功能障碍对糖代谢各个方面的影响,对目前中医药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对糖代谢的影响。现将综述报道如下。

1.线粒体简述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生物中特有的双层膜细胞器,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大大增加了表面积。电子传递链及氧化磷酸化的酶都位于内膜上。外膜含有许多孔蛋白,允许分子量等于或小于5 000的分子通过,故膜间隙的内容物成分都可以进入膜间隙。而内膜对通过的分子有高度的选择性。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等食物经无氧酵解及三羧酸循环氧化后产生的能量,都储存于NADH或FADH2中,再由其把高能电子提供给电子传递链的复合物Ⅰ或复合物Ⅱ,再经泛醌把高能电子传给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物Ⅳ),最后传给终末电子受体O2,生产CO2和H2O。电子传递的过程中,复合物Ⅰ、复合物Ⅲ和复合物Ⅳ将质子从基质侧泵到膜间隙,形成膜内外的质子梯度,转而驱动ATP合成酶合成ATP。这种电子传递与质子移动耦联机制称之为氧化磷酸化。单靠糖酵解,每个葡萄糖分子仅能产生2个ATP;而经过氧化磷酸化后,一分子葡萄糖能产生28~32个ATP。故机体大部分能量都是由线粒体产生的[1]。

2.氧化应激与能量应激

线粒体在产生ATP的同时,也产生不同数量的超氧自由基。呼吸链的底物端(泛醌区)和氧端(细胞色素C)都有电子泄露现象。呼吸链漏出的电子没有参加合成ATP,底物端泄露的电子生成了O2-,进而被超氧歧化酶还原成H2O2,氧端泄露的电子把H2O2还原成H2O,质子也在能量代谢和超氧自由基代谢之间进行分配,部分质子不通过ATP合成酶直接泄漏,参加超氧自由基代谢[2]。线粒体的能量丢失除了呼吸链发生电子漏和内膜发生质子外,还有一种情况是,电子传递及质子泵脱耦联,也就是电子传递的能量无法合成ATP,形成一种“发动机的空转”,其原因可能是是质子泵出阻力增高,例如内膜两次电位差ΔμH增高或质子泵功能下降[3]。

生理状态下有一定浓度的超氧自由基的存在,可以增加细胞抗氧化的能力,但超氧自由基浓度升高,对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容易损伤线粒体内膜及线粒体DNA。维护线粒体内膜需要能量,而随着细胞内能量生产总量的下降,维护线粒体的能量占的比例越来越多,细胞将没有足够能量去维持其他必须的活动,产生能量应激。突变了的线粒体DNA,产生的新的线粒体在功能上存在障碍,更加难以合成足够ATP,能量应激进一步加重。氧化应激和能量应激,最终导致细胞的凋亡。

3.线粒体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以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肝细胞、骨骼肌细胞及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为基本病理的综合征。科学研究已提示大量线粒体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证据:

3.1 线粒体功能障碍对胰岛β细胞的影响

李瑞凯等[4]发现当线粒体功能障碍时,三羧酸循环产生NADH或FADH2的减少,从而产生ATP减少。胰岛β细胞内的ATP/ADP的比例下降,则会抑制ATP依赖的K+通道关闭,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Bonnard C[5]等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时,脂肪酸氧化磷酸化作用下降,细胞内脂肪酸增多,抑制胰岛素受体-1酪氨酸的磷酸化,使胰岛素受体底物和PI3-K的胰岛素信号传导通受抑制,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产生。

3.2 线粒体功能障碍对骨骼肌的影响

张宏[6]等观察T2DM患者骨骼肌细胞超微结构发现,线粒体形态结构破坏,钙粒减少,嵴走向紊乱、模糊或消失,内外膜结构降解。于雪颖[7]等提出T2DM患者及IR者骨骼肌中氧化磷酸化基因的表达下降,且伴随线粒体的形态异常。Koves[8]等提出,骨骼肌线粒体“代谢超载”可导致IR,在高脂饮食诱导的糖尿病模型中,单位线粒体的β氧化被迫增加,线粒体产生对脂肪酸转移的抑制,作为一种对线粒体超载的保护手段,结果是故大量的脂肪酸氧化不完全。

3.3 线粒体功能障碍对脂肪细胞的影响

线粒体脂肪酸氧化能力缺陷可导致甘油二酯的积累,产生内质网应激,增加脂肪细胞炎症,同时也造成脂质在脂肪细胞的堆积,并且增加了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7]。

3.4 线粒体功能障碍对肝脏的影响

肝细胞对循环中游离脂肪酸摄取增加,导致线粒体超负荷,随后引起肝细胞内的脂肪酸的累积,以促进肝细胞脂肪变性[7]。肝脏脂肪酸增加导致酮体的增加,诱导了CYP2E1的表达,升高的CYP2E1能产生活性氧,进一步损害线粒体功能,形成恶性循环[9]。

4.中医药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改善糖代谢

4.1 中医药改善线粒体形态

王晓华等[10]发现丹参与黄芪合用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一定程度恢复线粒体结构。张婧怡[11]对雄性Zucker糖尿病肥胖大鼠进行电针治疗,其结果能够调控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增加线粒体融合、减少线粒体分裂,减少线粒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4.2 中医药减少线粒体氧化应激

展平[12]对C57BL/6J小鼠进行高脂饲料干预诱导IR模型,用姜黄素治疗,发现能缓解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作用,保护线粒体功能;并且能通过抑制钙超载,保护钙依赖性蛋白激酶活性,从而保护了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细胞膜转位。鞠霖杰[13]通过对小鼠β细胞株MIN6细胞的研究表明,红景天苷通过抑制NOX-2活性降低活性氧的生成,恢复受损的线粒体膜电位。

4.3 中医药增加线粒体ATP合成

王会玲等[14]发现小檗碱可增加骨骼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提高线粒体生产ATP的速率,从而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利用。

4.4 中医药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

庞晓英[15]对糖尿病大鼠进行针刺或皮内针治疗,可抑制大鼠的促凋亡蛋白Bax,保护抗凋亡蛋白Bcl-2,减少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泄露,抑制caspase3和caspase9的激活,从而减少了胰岛β细胞的凋亡。田环环[16]对糖尿病大鼠电针胰俞穴、脾俞穴及肾俞穴,发现电针治疗可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中促凋亡因子BIM和caspase3的活化,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

5.展望

综上所述,线粒体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有密切关系。中医药可以保护线粒体形态及功能,减少氧化应激,减少线粒体途径导致的β细胞凋亡,增加肝细胞及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改善糖代谢。今后可以把线粒体能量学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切入点,进一步研究其机理。目前只是基于临床应用经验,单独验证某个方药对线粒体的影响,未形成理论体系。目前的研究也更多是氧化应激,而对能量生产探讨比较少。我们应该进一步探讨,中药的泄热、化浊、活血等“泻”法,是否对应着减少氧化应激?中药的补阳、补阴等“补”法,可否能促进线粒体ATP的合成?运用中医药从线粒体角度治疗2型糖尿病,将是中西医结合科学值得深挖的研究领域。

猜你喜欢
超氧骨骼肌线粒体
棘皮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钛光催化产生超氧自由基的形态分布研究
荧光/化学发光探针成像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8-羟鸟嘌呤可促进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骨骼肌细胞自噬介导的耐力运动应激与适应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辣椒素对茶油的抗氧化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研究
NF-κB介导线粒体依赖的神经细胞凋亡途径
NO及NOS在老年Ⅰ期压疮大鼠骨骼肌组织细胞凋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