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雄飞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外科 广东 深圳 518106)
手舟骨骨折是指手部腕骨中位于近排桡侧,外形似舟状的小骨骨折,是外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手部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在舟骨腰部或近1/3处。由于骨折后骨内营养血管断裂,加上手舟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增加了缺血性坏死的发生风险,同时也容易造成骨延迟愈合、不愈合,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从而影响预后。对于轻度手舟骨骨折患者,临床上可选择保守治疗,但对于病情稍微严重的患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现阶段临床上对于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手术方式的报道相对较少,关于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也说法不一[1-3]。现将我院收治的20例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患者,旨在探讨桡动脉返支为蒂的楔形骨瓣移植术联合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将我院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内收治的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患者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例。观察组:男患者6例,女患者4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8.95±3.18)岁;病程2~8个月,平均(5.41±1.16)月。对照组:男患者7例,女患者3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8.98±3.36)岁;病程3~9个月,平均(5.87±1.26)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加自体骼骨移植治疗:经桡侧腕区肌腱和桡动脉分离进入,将软组织逐层切开,沿途扎小血管分支,注意保护桡动脉和桡动脉的分支。沿腕舟骨方向将腕关节囊和周围韧带切开,充分暴露舟骨关节和舟骨骨折端,将骨折端间机化和硬化骨组织清除干净,将两骨折端挖空,至创面出血,保护周围骨皮质的完整性。使用克氏针固定,C臂机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复位满意后冲洗,修复关节囊,逐层缝合韧带。
观察组采用桡动脉返支为蒂的楔形骨瓣移植术联合内固定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将患肢抬高,行臂丛麻醉,使用气压止血带充气止血。将鼻咽窝作为中心,做纵行手术切口,将桡神经和头静脉分离,充分显露桡动脉、桡骨茎突,确定骨间背侧动脉桡侧终末支和桡骨茎突分支,并沿桡动脉下,将桡骨茎突返支分离,并将返支进入桡骨茎突滋养孔充分包括,切取合适的骨膜瓣作为备用。在腕背侧结节做纵向切口,将腕背侧支持带切开,于肌间隙进入,对桡背侧关节囊性十字切开,将舟骨断端充分暴露出来,彻底清除骨折断端的纤维硬化骨,暴露出骨折创面,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调整舟骨内角的角度,调整至正常的解剖角度,将结节作为起点,由近及远穿入导针,做临时固定,待复位效果满意后,沿导针拧入加压肽螺钉进行内固定。对凿取的骨折块进行适当修整,将其修整为骨槽状,对骨瓣角度进行调整,而后嵌入到骨槽中。松开止血带,确认骨瓣膜的血供情况,在周围关节囊上缝合骨瓣筋膜,并对关节囊和骨间韧带进行修复,注意保护好断端的周围血管。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行消毒包扎,术后使用石膏托固定。
判定治疗优良率的标准[4]。优:治疗后患者的Krimmer腕关节评分范围为90~100分,经检查提示骨折部位愈合良好,且腕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良:患者经治疗后的Krimmer腕关节70~89分,经影像学检查提示患者的骨折愈合程度一般,腕关节功能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差:治疗后患者的Krimmer腕关节评分≤69分,腕关节伴有疼痛、活动受限症状。评价腕关节功能的评分标准[5]: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分别于术后6、12个月评估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的评估工具是Krimmer腕关节评分表,主要评估四个维度,其中手使用情况的总评分是30分,手部活动度的总评分是20分,腕部力量的总评分是30分,手部疼痛的总评分是20分,量表的总得分0~100分,所得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腕部功能恢复情况越佳。(1)对术后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准确统计,计算两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2)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将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进行组间比较。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术后6、12个月两组的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析(±s,分)
表3 术后6、12个月两组的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析(±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观察组 10 89.48±2.16 93.94±2.71对照组 10 80.41±2.05 84.15±2.61 t 13.621 11.636 P 0.000 0.000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骨折愈合时间/周观察组 10 13.15±2.38对照组 10 18.84±2.74 t 7.011 P 0.000
本文结果显示,经桡动脉返支为蒂的楔形骨瓣移植术联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优良率更高,可达到100.0%,术后仅有极少数患者发生感染,说明此种治疗方法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且,经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腕关节功能有显著改善,腕关节功能评分更高,且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平均(13.15±2.38)周,充分体现了此种手术方法的优势。手术过程中采用内固定的治疗形式,可对骨折端起到加压效果,螺钉固定在软骨面下,故患者无需再次手术,大大降低了治疗的创伤性,同时也降低了二次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6-8]。同时,采用此种治疗方式可有效恢复腕舟骨的血液循环能力,借助血管蒂的桡骨茎突骨瓣转移,可改善坏死部位的血运功能,从而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速度。
综上所述,采用桡动脉返支为蒂的楔形骨瓣移植术联合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效果显著,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腕关节功能,值得应用。由于本次观察例数太少,还需今后加大样本量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