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猛
(北京市仁和医院骨科 北京 102600)
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ⅤCF)属于常见的脊柱骨折损伤类型,常见病因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在下胸段和上腰段发生率较高[1]。常规采取直行套管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可起到治疗作用,但由于注入水泥量过多,增加骨水泥渗漏风险,影响疗效。而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 PCⅤP)则可减少注入水泥量,而且可改进单次直行穿刺难以保证骨水泥均匀分布的弊端,具有一定治疗优势,但整体疗效是否优于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需深入研究[2]。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4.75±3.68)岁,骨折至手术时间3~10 d,平均为(6.42±1.12)d;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4.84±3.71)岁,骨折至手术时间3~11 d,平均为(6.35±1.16)d;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3]:术前骨密度T值<-2.5;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病变椎体T10-L5;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3]:高能量严重椎体爆裂骨折,椎体不稳或伴神经症状患者;陈旧性骨折及病理性骨折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骨水泥过敏患者。
1.2.1 对照组 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取俯卧位,C型臂C线机定位椎弓根穿刺点,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经左侧10点钟和右侧2点钟穿刺,直至针尖达椎体前1/3处,建立工作通道,调制骨水泥,当骨水泥处于拔丝状态时注射,经通道缓慢注入骨水泥,边注射便缓慢回撤,待接近椎体后缘或骨水泥渗漏止注射。骨水泥凝固拔出穿刺针,外敷料覆盖。
1.2.2 观察组 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取俯卧位,C型臂C线机定位责任椎体,并确定穿刺点,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经左侧10点钟或右侧2点钟穿刺,直至针尖达椎体前1/3处,拔出针芯,经穿刺针外套管置入弯角注入器,穿刺至对侧,建立骨水泥输送通道,其余操作同对照组。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测定术前、术后1 d、出院时及随访3个月疼痛程度,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Ⅴisual Analogue Scale,ⅤAS)评价,分数越高越严重;测定术前、术后1 d、出院时及随访3个月腰椎功能,采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分数越低腰椎功能越好。观察两组感染、皮肤坏死、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治疗参数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治疗参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X线曝光次数/次骨水泥注入量/mL观察组 34 39.56±4.25 5.52±0.54 7.84±2.15 3.82±0.78对照组 34 52.25±6.86 9.85±1.12 14.53±3.69 5.54±1.24 t 9.169 20.305 9.134 6.846 P 0.000 0.000 0.000 0.000
术前、术后1 d、出院时及随访3个月,两组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疼痛程度术前 术后1 d 出院时 随访3个月观察组 34 7.88±1.12 2.74±0.54 2.02±0.42 1.45±0.30对照组 34 7.91±1.13 2.81±0.56 2.14±0.46 1.50±0.32 t 0.109 0.524 1.123 0.664 P 0.912 0.601 0.265 0.508
表2(续)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随着老年人口增多,骨质疏松患者数量增加,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病率相应提高,发病后导致患者背痛、局部后凸畸形、胸腰椎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5]。如今临床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以手术为主,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及疗效好优势,适用于耐受性相对较差的老年患者[6]。传统采取单侧或双侧直行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均伴随较高手术风险,如双侧穿刺骨水泥量多、X线曝光次数多、手术时间长等,单侧穿刺椎体双侧强度不对称,稳定性差[7]。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则融会单侧和双侧入路的优势,发挥镍钛合金的回弹性能,仅需穿刺一次,缩短手术时间,并确保经单侧穿刺便可促使穿刺针抵达对侧椎体,无需过度倾斜穿刺角度,预防神经损伤,并保证骨水泥均匀弥散分布,提高稳定性[8-9]。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与对照组相近,证实采取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减少出血量及X线曝光次数,预防感染、骨水泥渗漏,而且促使疼痛快速缓解,腰椎功能良好恢复,治疗效果较好。与刘朋伟[10]结果“手术用时(30.65±7.87)min,骨水泥注入量(4.03±0.86)mL,透视次数(8.98±2.86)次”相近。
综上所述,应用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曝光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