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安立法铸牢香港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11-11 13:16:39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安法同胞

夏 泉(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业已写入新修订的党章和宪法。香港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香港同胞是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香港同胞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也是从长远与根本上保持香港“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的重要社会政治与文化支撑。

在香港实施国安立法,有利于铸牢香港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鉴于近年来“港独”与“反中乱港”势力猖獗,特别是2012年 的“反国民教育风波”、2014年的“占中事件”与2019年的“修例风波”,严重冲击“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危害国家主权与安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严峻考验,在香港国家安全风险日益凸显,面临着国家民族认同的挑战。

香港同胞特别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存在着文化认同强于政治认同、地域认同削弱国家认同、民主认识误区影响国家认同的状况,在建构与中国内地共同体意识方面任重道远。个中原因大致有四:一是国际与境外势力如美英等国与中国台湾当局的持续渗透,“台独”、“港独”与“反中乱港”势力合流,共同发起“认同政治战”,宣扬普世价值,妄图以华制华,分化、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阻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二是在对港治理方面,一度未落实全面管治权,在对一国与两制、全面管治与高度自治、井水与河水关系处理方面存在认识偏差,加之香港国安法长期缺位使香港处于不设防状态,对违法行为未及时处理,形成震慑效力,各种“反中乱港”势力妖魔化与污名化中国内地、中国共产党及“一国两制”制度,肆无忌惮地从事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三是香港回归后未及时实行彻底的去殖民化教育,长期实行“重英轻中”的西化教育,加上中国历史文化教育的严重缺失且充斥毒素,导致本土主义与民粹主义滋生,离心倾向愈演愈烈;四是香港社会普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民生与社会问题,如住房、就业、阶层固化、科技创新乏力等。

针对上述问题,中央运筹帷幄,果断决策,决定适时立法。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就要求港澳特区政府要肩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2019年10月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更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2020年5月召开的全国两会,重要议题是从国家层面为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立法,巩固、拓展“一国两制”的法治基础、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从而实现香港的人心回归,构筑香港同胞与内地同胞共有共享的文化精神家园。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阐明国家坚定不移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强调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尽早完成香港基本法规定的维护国家安全立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应当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有效防范、制止和惩罚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香港国安法》),并将该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在香港回归祖国23周年前夕,《香港国安法》正式在香港实施,对此广大爱国爱港的香港同胞热烈欢迎、坚决拥护,认为这是“一国两制”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中央完善治港方略的新标志,香港繁荣稳定的“守护神”,香港发展重返正轨与由乱变治的转折点。《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既有利于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彰显制度自信,保持香港持续繁荣稳定,又有利于铸牢香港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香港的人心回归。

一是《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出台,巩固了香港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根基,有利于建立健全和完善“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由于各种复杂的主客观原因,《香港国安法》长期缺位。原本根据香港《基本法》第23条规定,香港特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香港基本法对香港特区作出了立法授权,但遗憾的是,自2003年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向香港立法会提交国家安全立法草案受阻后,香港国家安全立法问题就长期被搁置。国家安全立法在香港的“不设防”与未能落地,客观上导致香港在出现日益严重的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时,无有效法律和执行机制进行惩治。该法的适时出台,从国家层面补齐了香港国安立法的短板,堵塞了法制漏洞,构筑了香港繁荣稳定的“防波堤”,使“一国两制”实践重回良性轨道。《香港国安法》第6条规定:“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这是在新时代中央落实对香港全面管治权的最新实践与法治支撑,从制度体系上强化了香港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巩固了香港同胞国家民族认同的社会政治、文化基础。文化根基是一个共同体产生凝聚力的基础,国安港安才能家安,但近年来香港“反中乱港”与分裂势力猖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严重冲击,从2012年的“反国民教育风波”、2014年 的“占中事件”,到2019年的“修例风波”所暴露的林林总总的问题,不难发现部分港人严重缺乏国家民族观念,尤其是青少年的国家民族意识薄弱是非常突出的问题。《香港国安法》的出台不仅是对近年香港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严厉打击,而且是对绝大多数香港同胞合法权益的维护,必将进一步激发香港同胞的爱国爱港热情,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的凝聚力、向心力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该《决定》提及“香港社会需要大力开展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普遍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香港国安法》第10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通过学校、社会团体、媒体、网络等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该法颁布实行后,香港特区政府表示要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特别行政区教育体系,以宣传、普及香港国安法为契机,切实改变长期以来香港教育缺乏国民教育的短板,并通过《香港国安法》的学习,促使香港青少年全面正确认识“一国”与“两制”、中央全面管治权与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国家安全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香港国安法的初心与使命。这必将促进香港特区建立健全与“一国两制”、爱国爱港与国家认同为指向的教育体系,积极推行“去殖民化”的教育方针,剔除教育领域的“毒素”,进而从社会政治、文化层面极大增强香港同胞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国家民族认同感,构筑香港同胞与中国内地同胞共有的精神家园,助力香港同胞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培育起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三是《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厚植了“一国两制”根基与香港同胞的民心基础,有利于积极引导香港同胞以互利合作共赢为契机,共建共担共享“中国梦”,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各要素间的深度交流交融,力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共有文化与历史记忆是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前提,粤港澳具有地缘人缘文缘优势。中央政府一直鼓励、支持香港加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香港梦”融入“中国梦”,融入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大局中。2018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港澳各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港澳发展提出了“四个更为积极主动”的新要求,鼓励港澳同胞积极成为新一轮国家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贡献者,积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香港国安法》的颁布,是香港走出困局的重要契机,也是促进内地与香港之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同的立法与人心保证。当香港重振行装再出发,真正抓住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历史机遇时,不仅能够助力自身经济的再次腾飞,而且会更好更快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找到香港与内地同胞的心灵情感共鸣点和利益契合点,在“两个百年”的大局中共建共担共享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从而真正实现香港从政治回归迈向文化与人心回归(亦称二次回归)。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安法同胞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环球慈善(2023年6期)2023-12-17 16:39:20
两岸同胞一家亲
涉违反国安法潜逃香港将终身追责
环球时报(2021-05-20)2021-05-20 09:17:04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环球时报(2020-06-29)2020-06-29 04:13:16
香港国安法,让“东方之珠”更璀璨
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 06:22:26
国务院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主要官员
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提请主体
法律方法(2017年2期)2017-04-18 09:00:58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
华人时刊(2016年17期)2016-04-05 05:50:34
杉木半同胞24年生优良家系选择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议会在香港政制架构中的地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