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进民族交往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11-10 02:10赵培云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要:民族交往对于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血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翻开历史的画卷,民族交往一直是这幅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政治上的怀柔、会盟以及和亲;经济上的互市和贡赐;还是文化上的互动与互学,无一不是民族交往的生动写照和鲜活反映。中华各族儿女在交往中建立了手足情深的感情并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广袤疆域和锦绣河山,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深刻而丰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背景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在增进民族交往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民族交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引言

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承载着伟大而光荣的民族复兴重任。民族交往作为社会交往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民族共同体间的交流和往来,是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各民族通过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交往交流,不断吸收接纳彼此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文化精髓,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因素,加深民族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促进民族团结1。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在交往内容上,要充分重视民族间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民族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往,它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巩固过程中起到基础和前提的作用2。民族交往的内容涉及民族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领域和各方面。回首前路,从曾经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兴边富民以及西部大开发再到如今的一带一路策略。无一不在说明民族交往给我们带来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从之前的闭关锁国使得中国落后挨打到开放交往使得“东方睡狮”迅速发展并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这足以证明民族交往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即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重要条件。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持续发展,使得社会主义民族的经济实力和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民族交往意识观念进一步增强。内地与民族地区交往互动更加频繁,民族地区不仅是资源富集区还是生态屏障区和文化特色区,凭借着这些独特的区域优势与内地丰富的人才技术优势相协调相发展,民族交往中物质交往要重视,精神交往同样要重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说明了民族交往中精神交往的重要意义所在。因此,在民族交往中加强物质交往的同时还要加强精神交往,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在交往方式上,要运用传统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益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生活节奏随之加快,促使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而交往的效率和效益又是与交往的工具和手段密切相关。今天各式各样传播沟通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加快了传播的速度、广度、以及深度。实现了跨越时空限制的互动性交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的快捷性和便利性,大大提高了交往的效率和效益。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思维,合理有效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手段,同时不能弱化传统交往的手段,加大民族团结故事的讲解和传诵,举办有关各种民族团结的活动,极推进传统交往手段和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构建合理科学的交往方式。使得民族交往更加紧密更加频繁更加和谐,达到像费孝通先生所言:“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交往境界。在增进民族交往中,真正地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实际行动。

三、在交往环境上, 构建更加良好的民族交往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民族交往创造有利的互动空间,和谐的民族交往为社会环境提供祥和的社会氛围。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协调各民族成员的行为,保持社会生活平衡、控制社会生活的节奏和秩序的调节器3。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社会安定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社会安定的情况下产生的。民族交往同样需要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样才能民心所向,进一步交流交融。我们国家虽然有着和谐的社会环境,但还需构建更加公平、更加正义、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民族交往社会环境。要不断完善民族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工作机制,依法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4。要顺应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积极构建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营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氛围,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5。在这样的民族交往社会环境下,民族交往才能不断解决民族之间平等的不完全性,不断健全实际生活中的民族平等法律保障。不断解决民族间互相合作的有限性,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各民族交往会更加协调,人民群众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构建更加良好的民族交往社会环境,有助于在增进民族交往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结语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也是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必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交往互动。忆往昔,中华民族历史征程波澜壮阔,中华各族儿女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看今朝,中华各族儿女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华各族儿女胸怀千秋伟业,恰似百年风华。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增进民族交往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去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篇章。

赵培云,性别:女,民族:汉 ,籍贯:乌兰察布凉城县,学校:内蒙古师范大学,学院:民族学人类学,专业: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民族地区法治建设。

①张楚.探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影响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6)

②郝亚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国民族报 理论周刊 2019(3)

③李伟.中华文明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9(7)

➃闵言平.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国民族报 2021-04-13

⑤梁云;白絮飞.围绕主线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国民族报 2021-05-11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浅析民族地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当代价值
精准扶贫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分析
深化“五个认同”教育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从郭嵩焘的资本主义观看待中华民族共同体自在到自觉的转变
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