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宇 杨悦
摘要: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了一个新概念——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是对高中历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历史教学中要时刻围绕这五大核心素养来进行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指向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展现更多的史料以此扩宽学生的视野,能够构建一个时空体系,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等,进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信息技术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国家对于历史学科提出的全新要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展现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和集中体现,也是对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是推动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所必须的举措。通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拥有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教育领域也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拓宽有关历史的信息源,拓展历史视野,使师生获取更多、更具体的历史信息,有助于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解决。通过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创造良好的历史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课堂,展示课本以外的历史史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落实立德树人历史学科的根本任务。
二、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结合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时空观念素养
时空观念素养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历史具有很强的时空性,随着时间的流逝,显现出历史的发展过程和运动轨迹,反映出历史现象的本质。以往的高中生所学的主要内容是课本内容,课本的内容十分庞杂,内容比较浅显,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时空体系,容易让学生对知识点形成记忆混乱,无法理解其中的逻辑体系。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聂幼犁教授表示:“时间或时序不仅是历史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也是正确反映、表达客观历史不可或缺的基本坐标。”只有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中,才能真正的理解史实,这也说明了历史事物时空性是特定的、独一无二的。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时空体系,让学生正确的了解历史发生的过程与事件,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
在学习《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课中,这一部分的内容很多,十分杂乱。再加上本节课的内容并不是按照时间历程来划分,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分别讲授,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形成记忆混乱,不知道历史事件发展的时间脉络,不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时空观念。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以时间轴为基础,展示这一时期发生的主要大事。
如图1所示,根据时间坐标轴来展示本节课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利于学生横向联系发生的事件。首先是1912年3月在北京宣誓就任第二任临时大总统为开始,在1916年3月被迫取消帝制为结束,让学生们很好的了解袁世凯统治时期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助于学生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置于完整的时空联系中,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
(二)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要让同学们在历史学习中学会搜集和整理客观的史料,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这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素养之一。以课本所展示的史料为基础,向外扩展史料,并对史料的真伪进行辨析,取其精华,合理利用,以此来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在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中,讲到三国时期时同学们肯定会产生很大的兴趣,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有关内容,并与《三国志》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真实史料与历史小说之间的差异,历史小说虽然引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但学习历史必须追求真实。通过对展示图片、视频史料,让学生学会判断真伪史料,掌握真实的历史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在学习《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中,本节课的内容属于现代史,具有很多的图片史料、文献史料、视频史料,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很便捷的向学生们进行展示。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爆发过很多著名的战役,课本中虽有涉及,但是涉及的具体内容较少,由此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其他著名的战役。
通过展示抗战期间的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当时抗日战争的艰辛与困难,当时的中国人民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战斗。同时,展示南京大屠杀有关史料,否定日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谬论,用真实的视频、图片国内外记者的真实记录来斥责日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并借助这些史料来尽力复原当时的真实情况。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家国情怀素养是指学生们在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家国情怀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历史学科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建立起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对自己的国家产生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應该把家国情怀的培养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完成历史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学习《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课中,讲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向同学们展示当时有关史料,这是中国对外主动宣战,也是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宣战,清朝是从政治体制还是军事装备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其结果最后战败,赔偿各个国家共计4.5亿两白银,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学生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的动荡与民族危亡,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引发学生对近代屈辱历史的反思,让学生知道中国现在和平的不易。
在学习《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中,在课前导入的环节中,通过信息技术播放《辉煌中国》的截取片段,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项事业中取得的成就,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基础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国际话语权不断提高等。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能够直观的了解中国目前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便于接下来新课的学习。
三、结语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成为重要的手段。教师应该顺应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同时以学生为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带进历史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感悟和思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感受历史学科的价值与魅力。
作者简介
1.朱思宇,出生年月:1997年4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济宁市,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
2.杨悦,出生年月:1996年12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潍坊市,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