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青
摘要:针对机电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借助校企合作智能制造平台,通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群构建、实践课程改革、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举措,将创新创业和高校应用型转型相结合,打造综合型、立体式的实践实训体系,实现基于智能制造平台的“双创”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机电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智能制造; 校企合作; 创新创业; 实践教学;
1 目前工科机电类专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不断给当前智能制造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长期目标。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在办学思路上要“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应用型本科高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面临的实践教学普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跨专业知识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实践体系。许多高校实验教学仍然按照某一学科进行组织。课程目标相对独立,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专业发展培养目标,导致学生缺乏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实践,不利于学生学习各科知识融会贯通,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缺乏面向行业产业链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当前快速发展的智能制造,极大地依赖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提供的信息与数据。高校按单一岗位组织实训的传统模式导致学生缺乏行业全局思维,不利于学生根据产业链的技术发展动态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尝试解决以上问题,结合工科机电类专业的特点,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开展了课程、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环节的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以上问题不是单个专业、单一课程、单一环节的改革问题,而是需要多门课、甚至多个专业协同,同时与行业企业联合才能发挥出更好效果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改革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建立了以智能制造为主的生产车间,企业急需智能制造这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有強烈的意愿与学校合作共建的智能制造平台。为此,该文根据工科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能力需求,通过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校外、校内智能制造平台,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及高校转型的大背景,探索与构建基于智能制平台的“双创”实践教学模式,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服务社会提供参考。
2 搭建校企合作智能制造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2.1 成立智能制造平台建设小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就需不断提升老师的实践能力。通过成立智能制造“双创”平台建设小组,开展相关教研、科研、生产实践活动,着力于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双元制”和“双师型”体制建设,切实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攻关,切实做到产学一体的协同创新。教师和学生通过参与智能制造系统的生产过程,实现双师型与应用型人才的转型训练。通过以智能制造平台为基础,以综合性实践为导向,加强知识交叉融合,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综合性实践能力,以实现基于校企合作智能制造平台的“双创”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2.2 以产品设计制造基本过程为主线,构建智能制造课程群
重新梳理课程相互关系,建立各课程的内在密切关系,构建智能制造课程群。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原理设计、机构结构设计、电控系统设计、产品加工与设备调试等。根据机电类专业自动化应用的特点,通过对智能制造生产工作过程和相关的信息管理技术进行研究,从最基础的开发过程到围绕企业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通过智能制造课程群建设,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显著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使教学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敦促教师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实验小组或课题组,完成对所建造的智能制造系统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
3 打造综合型、立体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体系
3.1 校企合作,共建“双创”平台
近年来,与学校合作多年的多个校外实习基地,都建立了以智能制造为主的生产车间,急需智能制造这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有强烈的意愿与学院合作共建的智能制造平台。学校依托行业和企业,融教学和生产为一体,利用智能制造,打造创新型、低成本工程训练平台,平台既是学生实践训练的基地,又是企业生产车间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科研、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智能制造平台实训教学可从两个教学目标方向进行设计:一个是教学实验和科研,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实验小组或课题组,完成对所建造的智能制造系统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另一个是生产实践,教师和学生通过参与智能制造系统的生产过程,实现双师型教师与应用型人才的转型训练。近年来,通过加强一系列教学改革,初步打造了综合型、立体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体系,形成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制造平台的“双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2 强化实践,构建“双创”实践教学模式
借助智能制造“双创”平台,创新创业和高校应用型转型相结合,打造综合型、立体式的实践实训体系。开展实验实训创新创业工作,做到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人人有创新。由于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企业、面向一线、突出技能,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校企联合教学模式、企业现场教学模式、作业产品化教学模式、教学过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共建的智能制造平台,以组建校企联合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的方式,加强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注重工程意识与“双创”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开展适合机电类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实验和科研实践,以及开发相关的实训实验项目等活动。
4 结语
通过多年实践表明:将创新创业和高校应用型转型相结合,构建智能制造平台的“双创”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机电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质量。
(1)构建了基于智能制造平台的“双创”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方式创建校内智能制造平台,将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现代化智能制造小型工厂引进校园。构建以产品设计制造为主线的“智能制造课程群”。通过加强校内智能制造平台建设,教师和学生参与校外、校内智能制造系统的生产过程,实现双师型教师与应用型人才的转型训练。
(2)敦促教师转变教学方法。企业和公司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参与教学改革与产学研一体化活动,可以充当“课题组组长”“实训教师”“师傅”等角色。在实践中体会创新,在实训中融合创新,学生实现角色的转变,达到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目的。
(3)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形式,实现面向生产实际的对接。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参与智能制造系统的生产过程,面向产业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利于进行教育形式的探索和创新。近年来,学生参与科研和进行实践创新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强。
参考文献
[1]李滨城.我国高校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0(4):99-102.
[2]王中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困惑与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6(3):53-57.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