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林泓豆,郭文坚,李倩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浙江 温州 325027,1.血液内科;2.检验科
随着新药及新治疗方式的出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明显延长;大部分MM患者都存在染色体核型改变,而这些细胞遗传学异常(cytogenetic abnormality, CA)对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分期、药物疗效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蛋白酶体后时代(2017年7月进口硼替佐米万珂纳入我国医保,随后国产硼替佐米陆续上市),CA已明确成为MM危险度分层的重要指 标[1-4]。超二倍体是指除正常染色体组以外,还有一条或几条额外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细胞或个体,研究表明近45%的MM患者中可发现超二倍体,且该变化往往提示较好的预后,但仍有研究对其预后意义存在争议[5-6]。本研究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33例初发或复发具超二倍体核型的MM病例进行染色体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表达研究,为MM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1.1 对象 收集2009年6月至2018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50例初发或复发的MM患者,均未接受过移植或CAR-T治疗。其中33例为超二倍体核型(染色体数≥47且<75),7例亚二倍体(染色体数≤44),109例二倍体(染色体数=46),1例近四倍体(染色体数>75)。所有MM患者诊断符合张之南等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7],分期分型按照《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8]。
1.2 方法
1.2.1 染色体核型分析:取患者骨髓液6~8 mL,于2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37 ℃采用短期培养法培养24~48 h,收集细胞,采用R带技术显带,每例标本分析20个分裂相。核型分析按照 《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2009)》描述核型。
1.2.2 FISH检测:选择数目异常常见的CSP3/7、D7S522/CSP7、D5S23D5S721/CSF1R、13/21、18XY探针,及位点和融合基因探针:RB1/D13S319 (13q14)、C-MYC(8q24)、IGH(14q32)、P53/1q21(17p13.1/1q21)、PML/RARɑ(15q21/17q21)、BCR/ABL(22q11/9q34)及CCND1/IGH(11q13/14q32)检测基因。染色体分析剩余的标本,滴片,37 ℃在2×枸橼酸钠(saline sodium citrate, SSC)缓冲液中老化30 min,后70%、85%、100%乙醇中梯度脱水各2 min。自然晾干,加探针盖上盖玻片,封胶封片,78 ℃变性5 min,39 ℃孵箱杂交过夜。揭去盖玻片,46 ℃在2×SSC中洗5 min,46 ℃在2×SSC 0.1%的Np-40洗5 min,70%、85%、100%乙醇中梯度脱水各2 min,自然晾干。加DAPI复染,盖上盖玻片4 ℃保存。荧光显微镜油镜下选取分散较好的、完整的细胞分裂周期间期和中期分裂相细胞至少200个。结果判读:观察细胞核内荧光信号并计数,有2个荧光信号点为正常,多于2个信号点为扩增,仅见1个信号点为缺失。使用日本尼康80-A1荧光显微镜拍摄图像,使用图像分析软件AI(Gene Company Limited)进行分析。相关的滤色片包括:DAPI,ORANGE,GREEN,AQUA。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预后生存分析采用Mantel-Cox法构建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特征 本研究在150例MM患者中共检出超二倍体患者33例,发生率为22%。超二倍体患者年龄49~82岁,中位年龄66岁;男女性别比例9:2,其中28例为初发,5例为复发。23例为IgG型或IgG轻链型,5例为IgA轻链型,1例IgD轻链型。DS分期: I、II期45.5%(15/33),III期54.5%(18/33);ISS分期:I、II期60.6%(20/33),III期39.4%(13/33);RISS分 期:I、II期81.8%(27/33),III期18.2%(6/33)。对150例MM患者随访至2021年5月,超二倍体患者与非超二倍体患者(包括亚二倍体,二倍体及近四倍体)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5个月和15个月,见图1。
图1 超二倍体与非超二倍体MM患者OS
2.2 染色体核型分析 所示超二倍体均具备染色体三体性,常见增多的染色体按检出率从大到小依次为+5(23/33),+3(18/33),+19(17/33),+9(16/ 33),+2、+4、+7、+11(均13/33),+10(12/33)、+6、+14、+18、+21(均11/33),+8(10/33),具体染色体核型分布见表1和图2,与目前文献发现较常见增加的染色体大致一致,包括3、5、7、9、11、18、19和21号染色体[9-11],但常见增加表达的15号染色体这里仅为5例,发生率为15.2%。图3为1例近四倍体MM患者R显带核型图,可见17、18、X染色体呈二倍体,1、10、11、12、13、14号染色体呈三倍体,2、3、4、5、6、7、8、9、15、16、19、20、21、22号染色体呈四倍体。
图2 超二倍体MM患者染色体增加构成与分布
图3 1例近四倍体MM患者骨髓染色体核型图
表1 患者核型特征
续表1
2.3 FISH检测结果 33例超二倍体MM骨髓标本用探针进一步行FISH检测,如图4所示检出异常有ABL信号扩增(20/33,60.6%),PML信号扩增(16/33,48.5%),1q21信号扩增(15/33,45.5%),RB1缺失(10/33,30.3%),CCND1扩增(8/33,24.2%),IGH扩增(3/33,9.1%),IGH易位(2/33,6.1%),C-MYC重排(2/33,6.1%),P53扩增(2/33,6.1%)。
图4 超二倍体MM患者骨髓FISH检测异常分布
2.4 复发超二倍体核型特征 在超二倍体MM患者中,有4例为复发患者,其中1例60个月中复发2次。初发时为二倍体,复发时为超二倍体,增加的三体有常见2、3、4、5、7、8、9、10、11、15、16、18、19、20、21号染色体。仅其中1例双轻链表达的MM初治为超二倍体,复发后表现为正常二倍体核型。见表2。
表2 4例复发超二倍体MM患者核型比较
染色体不稳定是MM的常见特征,细胞遗传学对预后的重要指导意义已达成共识,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 IMWG)在此基础上定义了高危患者。目前对CA的分析除传统的常规核型(conventional chromosome, CC)检测技术外,还有FISH、高通量基因组分析单核苷酸(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基因表达分析技术等。本研究主要是以CC技术为基础,结合FISH检测,分析2009至2018年期间我院现存资料较完整的MM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情况。本研究发现提示预后较好的超二倍体在MM患者中较常见,且存在染色体三体性,同时往往合并多样的基因异常表达,包括基因扩增、易位及缺失等;但因样本量较少,故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相对有限。本研究患者为蛋白酶体抑制剂广泛应用前时期,故未将当前一线治疗方案疗效与CA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目前已有较多大样本研究对染色体数异常与MM预后的相关性进行探讨,认为超二倍体发生率较高,且提示较好的预后。对于超二倍体,认为其常见特征是一组一致的奇数染色体,染色体3、5、7、9、11、15、19和21的三体性在MM的发生率为50%~60%;而18号染色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存在于二倍体中,其在超二倍体中以三体形式出现的情况很少 见[5,9,12-13]。近年YANG等[12]用FISH技术发现97例MM患者中40例为超二倍体,且以5、7、9、11、15和17号染色体三体的形式出现,而增加的染色体也与预后相关。超二倍体合并存在高危CA时则预后欠佳,如del(17p),t(4;14),+1q[14-15]。一项对1 970例初诊MM的随访研究发现,存在超二倍体或t(11;14)时,两者并不能改善同时具有不良预后事件MM患者的预后[如t(4;14),t(14;16),t(14;20)],并且认为超二倍体发生于IGH易位事件前[16]; 但是另一项我国针对201例MM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认为,超二倍体异常可改善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患者的不良预后,且仅有高危遗传学异常但不为超二倍体的患者预后最差[17]。另外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亚二倍体异常提示不良预后,并且超单倍体是MM中一种新的高危细胞遗传学亚群[18]。而近四倍体发生率较低,且多合并染色体结构异常,及异常基因的表达,故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认为其预后不佳[16],如本文中1例近四倍体患者,其OS仅为5个月。人们发现较其他类型染色体异常,具有染色体三体性特征的MM患者OS最佳,以+3,+5预后较好,+21预后相对较差,且予以RD(lenalidomide+dexamethasone)化疗疗效显著[19]。此外,本研究列出的4例复发MM患者中,3例初诊时染色体为二倍体,复发后染色体数为超二倍体,提示可能复发时患者的细胞遗传学表达较初发时更复杂,但这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仍需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
本研究对象发病较早,蛋白酶体抑制剂可及性较差时期,故未对治疗进行探讨;另当时所及的CA检测技术有限,且样本量较小,故所得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相较超二倍体与非超二倍体的MM患者并未获得统计学差异的OS率。超二倍体患者所增加的三体染色体特征基本与文献报导一致,但其与MM患者的分期、分型及临床症状并未发现相关性。所增加的染色体往往合并多种基因的扩增性表达,通过进一步的FISH检测也发现了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如所提示不良预后的1q21扩增,同时也有ABL、PML及CCND1扩增,但目前的研究仅提示上述扩增与染色体损伤修复相关,并无大样本的数据证明其在血液肿瘤中的预后指导意义。此外,RB1缺失也较常见,另外我们也发现了IGH易位与IGH扩增,但因总体样本量关系,并未将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