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福庆
摘要:脊髓型颈椎病(CSM)是临床常见疾病,同时也是临床较为难治疾病之一,未经治疗或治疗方式不当极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例如患者排便出现困难、痉挛性瘫痪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目前在此疾病治疗中,保守治疗无法解除脊髓压迫,因此对于具有手术指征患者,多采用手术疗法。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其手术精确性对于此疾病的治疗、预后均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微创技术;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9--0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颈椎病成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它主要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以及混合型,其中以脊髓型颈椎病较为常见。CSM起病較为隐匿,具有病程长,具有较高的致残性特点,因此备受临床关注。对于此疾病的治疗,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是无法解除患者受压迫脊髓,因此多选用手术治疗。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备受临床医师青睐,本文对既往微创手术治疗CSM疾病相关研究展开综述。
1、脊髓型颈椎病概述
CSM疾病属于慢性退行性疾病,此疾病主要是以患者的椎间盘突出为基础,从而出现椎体后缘骨化,关节突关节出现不同程度增生,黄韧带增生钙化而导致脊髓受压迫引发缺血,致使神经功能受损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此疾病患者早期一般下肢先出现症状,即单侧或双侧出现麻木、无力等,逐渐发展为活动受限,最显著的体征则为四肢肌张力增高,下肢最为明显。
2、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2.1微创颈椎管成形术
徐利民[1]学者研究中以82例CS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B组,分别采用内镜下微创颈管成形术、颈后路单开门术,经研究得出,A组患者的轴性症状评分低于A组、颈椎活动度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少于B组。研究中指出,两种手术虽操作原理类似,均为通过打开椎板,扩大椎管矢状径,将患者脊髓后移,解除前方受压迫,减少压迫对患者脑膜血管、脊髓表面小动脉的持续性损伤,以达到恢复患者脊髓功能的目的。但颈后路单开门术方式主要是通过不对称单侧开槽椎板而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为确保减压效果,减少再关门带来手术风险,较多术者通常需要将角度过度打开,致使患者颈神经根麻痹风险增大,术后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内镜下微创颈管成形术是通过双侧开槽椎板,从而促进椎板整体向后移动,促使脊髓得以充分减压,同时对双侧粘连带的减压效果较为充分。除此之外,此手术方式可有效保留患者的刺突韧带复合体,促使颈椎功能得以稳定。
2.2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是在影像学X线透视下采用导针对患者的椎间盘减压部位进行定位,再将套管沿导针旋入椎间盘,采用刨削器、环矩反复切割抽吸髓核,直至减压效果适宜。吴家文[2]等学者研究中指出,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与传统手术同样的减压效果,且前者手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较少的优点,可作为CSM疾病治疗的手术选择方式。
2.3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是采用激光对患者椎间盘内对髓核组织进行汽化,促使盘内压力得以下降,确保突出的髓核组织可发生回缩,从而解除压迫。此手术方式可对患者神经刺激阈提高,从而对椎基底动脉血液供应起到改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CSM疾病的目的,同时此手术方式在切除患者椎间盘后可能存在椎间隙狭窄的可能性,而患者的椎间盘突出处椎间隙发生狭窄可有效缩短患者神经根经过的通道,可对因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神经根受压张力起到缓解通,从而达到缓解患者神经症状的作用。此手术的开展,可有效规避开刀手术治疗方式,取得相应的减压效果,但是关于此手术对于CSM疾病治疗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后期可加大研究力度。
2.3显微内窥镜
纤维内窥镜手术是医用内窥镜、手术器械、成像以及图像处理系统、双极射频机组成的临床脊柱外科手术系统,具有切口小、减压效果较优的特点,目前临床将内窥镜治疗分为颈椎后路、颈椎前路内窥镜技术。
颈椎前路内窥镜手术:是指从患者的脊柱前方、侧前方颈椎间隙、椎体入路置入手术工作通道,此手术方式可对患者的神经根实现减压效果的同时保留椎间盘的活动度,此手术方式对于置压物来源于前方患者而言,单纯地后路减压治疗无法达到彻底减压,同时应注意颈椎前路减压。
颈椎后路内窥镜手术:是指从患者的脊柱后方或者侧后方将椎间孔、椎板间入路置入手术工作通道,此手术方式可有效减少对患者关节突关节的机械性破坏,利于维持脊柱后方结构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此手术方式可通过颈椎显微内镜置入椎间孔路,可有效切除患者椎间孔累赘、侧方椎间盘突出的髓核组织,从而达到彻底减压。同时此手术可有效减少对刺突韧带复合体、颈伸肌的损伤,利于重建后椎板的稳定,避免出现再关门现象。此手术具有切口较小、对机体组织损伤小的优势,但是此手术操作过程中因缺乏开阔视野 ,导致手术风险较大,因此需要手术人员具备较强的解剖技术、临床经验。
2.4射频消融术治疗
射频消融术是依据对患者退变或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进行热凝处理,利用高频交流电,精确加温,直至70℃后促使患者部分髓核组织发生汽化,促使髓核组织体积缩小,从而缓解患者椎间盘组织压力,以达到治疗效果。而相关研究中指出,由于此疗法仅仅只能液化患者部分髓核组织,其减压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进一加入臭氧介入治疗,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质,可以氧化患者椎间盘内髓核组织,并对其产生破坏作用,从而确保患者髓核组织发生脱水,继而体积做小,达到降低患者椎间盘内压力的作用,除此之外,臭氧还可以对患者自身机体内的抗氧化酶表达产生刺激作用,抑制炎症反应,促使局部血管得以扩张,加速炎症吸收,缓解患者疼痛[3]。
参考文献:
[1]徐利民.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行性观察[J].颈腰痛杂志, 2018,5(4):438-441.
[2]吴家文,王德加,蔡宏华.显微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J].医学临床研究,2019,3(7):1371-1373.
[3]杨辉,张家立,李奕军,等.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180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众科技,2018,232(1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