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11-08 22:50:57姚琴冯欢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9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发生率运动功能

姚琴 冯欢

摘要:目的探究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实施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晚期介入,观察组予以早期介入),对比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前者得分明显较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显著偏低(p<0.0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其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还能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提升,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也有大大的提升,值得被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9--01

脑梗死即因脑部缺血后导致脑组织坏死的病症,其又叫作中风或缺血性脑卒中,该病前期病症较隐匿,且发病较紧急,会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偏瘫等情况[1]。该病发病多与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有直接关联,还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也有关系。该病的治疗主要以降低颅内压、抗脑水肿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及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等为主,其需在患者的治疗期间介入康复治疗,以达到理想效果。本次研究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别实施晚期和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的对照研究分析,详细请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2月,随机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男女比例3:2,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46岁,平均(66.72±12.44)岁;病程时间均值(12.18±5.46)天。观察组:男女比例5:3,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48岁,均值(68.21±13.69)岁;病程时间均值(14.34±5.35)天。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均实施晚期康复介入治疗。即在常规治疗30天以后再进行康复治疗的介入,常规治疗包括抗脑水肿治疗、降低颅内压治疗,以及脑组织保护的相关治疗等。

1.2.2观察组

均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即在入院行常规治疗2周后便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的介入,其康复治疗的具体内容:(一)物理疗法,即对患者的患肢一侧进行刺激,通过磁刺激仪对患者的顱脑进行刺激,还可予以脑血管治疗仪对脑部行超声波治疗,其相关参数值需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调整。(二)作业疗法,即为患者提供相关器具的辅助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康复作业治疗。(三)中医疗法,即为患者予以相应的针灸和推拿康复治疗,其针灸穴位包括头皮、患肢、躯干等部位,而后再进行相应的按摩和推拿。(四)运动功能锻炼,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肢体、关节以及头部转动等训练,包括步行、上下床、肢体伸展及旋转、体位转变等。护理人员要实时陪护在患者身边,监督患者的运动锻炼,并对不正确的行为进行纠正。

1.3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评分对比。通过NIHSS、Fugl-Meyer等量表进行评测。

(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录入数据至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前者NIHSS评分显著偏低,前者Fugl-Meyer评分明显增高(p<0.05),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明显偏低(p<0.05),见表2。

3讨论

据悉,脑梗死好发病于中老年群体,其病情较紧急,会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到峰值,其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均偏高,对患者的生命危害较大[2]。早期康复介入治疗主要是在患者的急性治疗(常规治疗)后2周内介入的治疗方式,其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中医疗法、运动功能锻炼等。锻炼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实时监督并协助患者进行各项锻炼,以使患者的肢体恢复基本的功能,促进患者的神经恢复,以提高生活质量水平[3]。本次研究得出,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前者NIHSS评分显著偏低,前者Fugl-Meyer评分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明显偏低(p<0.05)。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其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还能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提升,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也有大大的提升,值得被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海艳.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30-131.

[2]闫海鹏.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7):59-60.

[3]赵超.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J].临床研究,2019,27(6):90-91.

第一作者:姚琴,1997.10,女,四川内江,本科,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师),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400712,专任教师(康复治疗学)

通讯作者:冯欢,1998.01,女,重庆南川,本科,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师),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400712,专任教师(康复治疗学)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发生率运动功能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右江医学(2016年4期)2017-01-05 16:13:33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粉针剂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上海医药(2016年21期)2016-11-21 22:55:39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上海医药(2016年20期)2016-11-09 21:23:58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髋关节置换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