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场景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2021-11-08 18:55杨建英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学习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杨建英

摘要:语文教学要关注儿童学习与语言环境、解决问题与思维发展、自我需求与情绪培育的关系,语文知识在场景中得以意义化,语感在场景中得以具象化,思维在场景中得以高阶化。感情朗读、角色表现、群文阅读、项目学习等语文学习活动均能有效设置教育场景,有助于培育学生优秀的语文学习品质。

关键词:教育场景设计;学习目标;关系要素;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0B-0034-03

场景,原本是一个影视用语,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架构恰当场面,由人物的参与活动构成具体画面,通过具体的活动来表现剧情的一个个特定过程。教育场景设计就是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为学生设计多元的交互式的学习场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学习细节拥有真实的认知体验,进而产生社会性交往,伴随情绪发展,实现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发育。

设计语文教育场景,就是要在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引入情境,将文本语言的表达内容在场景中逐步意义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调控、个性化表达,实现知识形成、思维外显、能力养成、品质迁移与学习心态的自我完善。

一、教育场景设计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大量去背景化、去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公式化的阅读、解剖式的分析回答,让大量丰富的语言材料成了枯槁贫瘠的知识代名词,阅读写作等主要语文学习活动也成了儿童了无兴趣的“打坐念经”任务,难以有效实现学习目标。教育场景设计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达成语文学习目标。

(一)知识在场景中得以意义化

抽象、琐碎的语文知识,可以在情境中变得可触摸、有意义。知识的意义化过程,就是学生经历“在情境中思考—去情景化的思考—再回到情境中思考的过程”[1],师生共同在语言文字的涵泳中,将教学目标指向行为目标,运用理解迁移中的“还原”原则,“有意识地还原背景、还原原型、还原思维,让语言可视化、思维可视化”[2],实现情境脉络跨越,培养学生会学语文的能力。

(二)语感在场景中得以具象化

语文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多种本领,这就需要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中获得语言的感悟能力。在教育场景中,学生不是通过单一的方式获取语文知识。场景还原知识意义,语感能够感受情境,每一次场景设计,都伴随着问题解决、情绪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情境中的知识在运用中逐步概念化,并会在新情境中得以检验、巩固,从而形成强大的语言感悟能力。

(三)思维在场景中得以高阶化

语言是思维的要素,是思维内容的表达。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就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体悟等心智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在设计的語文教育场景中,师生共同提取关于阅读内容本身的重要特征或要素,通过“角色表现”“挑战表现”等活动,全身心投入其中,让分析、理解、推断、归纳、建构等思维活动得以交叉运用,帮助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理解语言信息,乃至加工、重组语言,学生的思维在场景中得以高阶化。

二、教育场景设计必须关注的关系要素

无论现实模拟场景,还是虚拟模拟场景,或是想象模拟场景,都应把知识与技能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将学生置于多元的教育场景中,使学生产生类似的情景感受,引发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实现情知转化。因此,教育场景设计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教育场景应关注儿童学习与语言环境的关系

在母语环境中的儿童,具备先天学习语言的优先条件和机制。从牙牙学语开始,儿童就在相应的情境领域内,借助丰富的场景和成人语言的示范,反复练习,习得语音与语义的高度匹配结果,在教育场景中学习、提升语言使用能力。语文教育场景设置是否适合学生学习语言的年龄特点,是考量场景设计合理性的基本要素。

(二)教育场景应关注解决问题与思维发展的关系

不能解决问题的场景设计可能只是表面的热闹。语文教育场景要以大问题、大主题领衔,生发一系列的追问或产生小主题。学生参与到情境中,在解决外显问题或任务的过程中,主体行为伴随着思维活动,突破矛盾,跨越境脉,不断产生与该场景相匹配的学习期待,师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提升思维能力。比如,“分角色表现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就是设计教育场景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要运用推理、想象、创造甚至批判等高阶思维来完成预设,并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解决方案,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

(三)教育场景应关注自我需求与情绪培育的相互关系

儿童个性特征影响着教育场景的设计,场景与学生相辅相成。在场景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发现自我行为与学习期待的差距,体验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对场景优化的影响,逐步培养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学生能慢慢体会出自己与他人互动交流的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在情绪。学习沟通技巧,尝试完成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专注于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尝试修正正在发生的行为,从而获得比知识更重要的社会性品质。

三、教育场景设计的策略

语文教学要在设计教育场景的方法上进行深研,帮助学生形成可迁移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教育场景设计的教学策略。凡是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的活动,大多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要研究设计教育场景的基本规则,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中,努力达到“素养是在个体与情境的有效互动中生成的”[3]境界。

(一)感情朗读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强调“读中有悟”是深入领会文本意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充分实现“朗读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运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触发记忆中的类似场景,回忆当时的情绪感受。“感受有这样一个特点:越是具体的越是可感的,越是形象的越是生动的”[4]。朗读时,借助于形象思维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文本语词所描绘的场景转换为可以感受的画面,再用声音描绘出来,仿佛身临其境,激发内心情感共鸣。

猜你喜欢
学习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