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下特大断面隧道矿山法开挖技术研究

2021-11-08 14:13:30周仕仁
建筑与装饰 2021年27期
关键词:停车线爬坡拱顶

周仕仁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94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基建项目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施工技术也日益成熟完善,适应了各类复杂的周边环境,克服了多种不利地质因素带来的影响,呈现了比较完善的施工工艺、工法,同时又向着更高难度、更多的功能性要求摸索前进,如本文中将会提到的下穿复杂的外部环境,停车线C1型断面以及断面多且变化较快等问题,考虑如何克服自身环境风险,保障施工质量和工期,是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工程项目富源北路站~森林公园站区间暗挖隧道全长3043.036m,为矿山法施工隧道。隧道自富源北路站起,下穿富源北路、中环路高架桥及七星大酒店(4层砼),后下穿森林公园山岭,至森林公园站止。隧道小里程端为停车线区段,设三段4线停车线大断面,大断面两端接单洞双线、双洞单线断面结构,断面形式多、变化大,且均为突变断面,线间距12m~16m,隧道拱顶埋深为18~220m。

因周边环境影响,小里程端不具备直接进洞条件,设施工斜井,形成两个与正线垂直相交的通道。区间内三段4线停车线断面,第1段起讫里程为DK39+055~+119,全长64m,开挖断面面积307.21m2;第2段起讫里程为DK39+306.75~+367.3,全长60.55m,开挖断面面积303.25m2;第3段起讫里程为DK39+513.55~+559,全长45.45m,开挖断面面积316.51m2。以上三段按照国际隧道协会(ITA)定义的隧道的横断面积的大小划分标准,均为特大断面(>100m2)。停车线断面尺寸约24an.0m×16.1m,断面大且不连续,如图1所示。

图1 富~森区间停车线大断面平面示意图

停车线C1型断面与停车线C型断面净距187.75m,停车线C型断面与停车线C2型断面净距146.25m。本文以周边环境复杂且施工要求高的停车线C1型大断面做重点介绍[1]。

1.2 周边环境

区间隧道DK39+020.35~+100段下穿中环路高架桥,DK39+100~+145段下穿七星酒店(4层砼),隧道拱顶埋深23~37m。隧道两侧距离中环路桥梁桩基距离最近水平距离2.87~4.96m,桩基基地深入隧道仰拱下约10m。其余区段进入森林公园山岭,如图2、图3所示。

图3 区间隧道周边环境关系纵剖图(局部)

1.3 工程地质

隧道穿越森林公园山岭,围岩变化较大,主要穿越白云岩、梁山组和龙潭组砂岩、灰岩夹泥岩等,岩体软硬相间,完整性较差,围岩等级Ⅲ级至Ⅴ级,其中停车线C1型为Ⅴ级围岩。

地下水主要为裂隙水,整体含水量较小,大气降水是区间隧道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受季节性降雨影响明显。

区间隧道范围内总体地势中间高两端低,拱顶埋深为18~220m,其中停车线C1型断面拱顶至富源北路地表埋深约18m。

2 关键施工技术

2.1 小断面突变大断面施工技术

以区间隧道停车线C1型断面为例,停车线断面尺寸约24.0m×16.1m,连接两端左线双线断面及右线单线断面,双线断面尺寸为11.7m×9.1m,单线断面尺寸为6.4m×6.9m,施工至停车线大断面DK39+119接口部位,需设置爬坡段施工进入大断面,横向开挖临时横通道,完成挑顶扣拱后,依次展开大断面各硐室开挖。总体组织方式如图4所示。

图4 小断面变停车线C1型断面施工组织示意图

2.1.1 爬坡段施工。区间标准断面与停车线断面高差较大,且为突变型断面,施工前需设置爬坡段作业,爬坡段设置由左、右线两侧隧道均可进入,施工时综合考虑施工进展、施工通道设置及降低成本等方面因素,爬坡段作为临时支护作业,在保障安全施工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既有机械设备尺寸及出渣效率,净空尺寸宽6.0m×高5.5m,坡度以12~17°为宜,系统支护参数参照本区段内同等级围岩支护参数施工,接口部分采用洞渣做部分回填,顺接爬坡段通道。如图5所示。

图5 爬坡段设置纵断面示意图

2.1.2 临时横通道施工。爬坡段施工进入大断面左(右)侧上拱部硐室,并进行二次断面调整,使之与大断面上拱部左(右)侧开挖轮廓一致,再向右(左)线方向施工横通道。

横通道断面尺寸为高5.5m×宽6.0m,采用Ι20b工字钢,间距0.5m/榀,拱顶3.5mΦ42超前注浆小导管按照环向0.35m、纵向2.0m做超前支护,两侧边墙采用2.0mΦ22的砂浆锚杆按照环向1.0m、纵向1.0m梅花形布置做系统支护,拱肩及拱脚部位采用两根3.5mΦ22锁脚锚杆固定,拱顶下沿标高高于永久断面拱架。

临时横通道承接两端隧道的主要施工通道,是进入停车线C1型断面分部施工的关键步骤。横通道成型后,进行横通道范围二次永久拱架施工,采用HW250×250×14型钢托梁做临时支撑永久拱架,成型后方可进行马头门开挖,如图6所示。

图6 横通道范围内换拱及托梁断面图

2.1.3 马头门进主洞施工。马头门施工前沿主洞设计轮廓环向间隔0.35m打设3.5mΦ42超前小导管,注浆验收合格后进行马头门破除作业,进尺0.5m,安装两环拱架,为确保马头门进洞安全,主洞拱架与定位锚杆、托梁、连接钢板等焊接牢固形成整体,避免形变破坏。

主洞采用Ι28b工字钢,间距0.5m/榀,拱顶3.5mΦ42超前注浆小导管按照环向0.35m、纵向3.5m做超前支护,拱顶120°范围采用4.0mΦ32的注浆钢花管按照环向1.0m、纵向1.0m梅花形布置,两侧采用2.0mΦ22的砂浆锚杆按照环向1.0m、纵向1.0m梅花形布置做系统支护,两侧临近桥墩基础范围增加3.5mΦ42超前注浆小导管做加强处理,各硐室拱架连接部位均采用两根3.5mΦ22锁脚锚杆固定。

2.1.4 大断面施工。

2.1.4 .1 反向施工②、③部施工。以临时横通道为基础施工空间,首先反方向打开②部硐室马头门,安装临时支撑,待②部进尺10~15m时,方可打开③部工作面,形成梯队作业,停车线C1型硐室分布如图7所示。

图7 停车线C1型断面各硐室分布图

根据停车线C1型断面尺寸划分,各硐室断面尺寸约高5.0m、宽8.0m,均采用台阶法施工,上下台阶间距3.0m,可根据围岩情况做适当调整,开挖后立即架设拱架,减少应力释放。

2.1.4 .2 正向完成②部。停车线C1型断面③部硐室反向进尺达到10m以上时,即可打开正向②部马头门,采用台阶法施工,进行②部硐室作业。

2.1.4 .3 降坡连通右(左)线。停车线C1型断面②部硐室施工至两侧接口端头部位,可将两侧再降至接线段标高,打通右侧通道,右侧通道根据行车高度及空间利用率,开挖需降至8.1m,在停车线两端设置约20m拉坡段,作为右线施工通道,保证车辆正常通行,满足右线提前进入标准段作业,连续施工。

图8 降坡示意图

2.1.4 .4 返渣扩挖①部硐室。隧道右线打通,提供了材料及渣土运输通道,并极大缩短工期,此时即可施工停车线C1型断面反向①部剩余部分。此段①部施工可采用其他硐室开挖产生的石渣将既有爬坡段进行回填垫高,回填高度与临时横通道底标高相同,略低于①部横向临时支撑,根据设计轮廓,每2~3榀为一个工作循环,拆除爬坡段拱架的同时,立即安装隧道拱架及临时支撑。

停车线C1型断面施工至本阶段已全部打开工作面,其余各硐室施工可参照图7所示依次施工,施工时相邻两个硐室进尺需错开10~15m距离,完成整个停车线C1型断面开挖作业。

图9 返渣扩挖示意图

2.1.5 拆除临时支撑。停车线C1型断面临时支撑拆除遵循“以监测数据指导,由上至下,分段、分区拆除”的原则进行,拆除过程中采用临时脚手架,配合人工破除由上至下分部进行拆除。每组拆除长度为8~10m,单组采取“隔一拆一”方法进行拆除,拆除前必须完成该段二衬仰拱施工,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5%,拆除过程中随时对拱部沉降和净空收敛进行监测,如遇频率超限及观测数值突变,应立即对支撑恢复[2]。

图10 拆除顺序

2.2 冷开与爆破结合开挖施工技术

停车线C1型断面采用“CRD”法施工,将大断面分割为9个硐室开挖,断面距离两侧桥墩较近,为减少爆破振动传播,先采用悬臂掘进机冷挖两侧3m岩体,形成临空面,对预留核心土部分进行控制爆破施工,如图11所示;相邻较小断面,采用上台阶冷开,下台阶爆破的方式进行。

图11 停车线C1型冷开与爆破区域划分

爆破相关设计参数本文中不做详细介绍。

3 重难点分析

3.1 工程水文、地质复杂

隧道下穿森林公园山岭,施工前无法准确揭露地质情况,且在当地喀斯特地貌下溶洞、溶槽较多,且分布无规律,岩体自身稳定性较差,塌方事故发生的概率较高。

应对措施:采用科学、动态的施工管理,采用超前地质雷达、TSP、超前红外探水、超前水平探孔等措施,相互印证隧道前方围岩情况,同时应以监控量测信息为施工依据,科学指导施工。施工期间配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的险情应对培训,增加其应对能力。

3.2 开挖断面大,拱部跨度大

四线停车线断面面积达到317m2,分区开挖也达到最小也达到34m2,开挖过程不可避免的出现初衬无法闭合的时间较长,拱架与临时支撑也存在多次接撑的情况,围岩也存在多次扰动的情况,对整个围岩稳定极为不利。

应对措施:短进尺开挖,缩短工序时间,保证错台距离,按照设计要求安装临时支撑,减少跨度,保证设计安全;合理组织施工,配置充足的施工生产资源,减少工序搭接时间;必要时加强支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3]。

3.3 施工工艺复杂、工法类型多

区间设计断面类型多达28种,其中包含了4线停车线大断面、双线单洞、单线单洞等,依次采用工法包括“CRD”法、双侧壁导坑法、台阶法等,且根据不同的周边环境采用的相应的爆破工艺。

三段4线停车线断面,第1段由于下穿重要建构筑物,且拱顶埋深较浅,采用悬臂掘进机冷开结合爆破开挖的方式,增加了双道临时仰拱,其余两段根据不同的支护参数,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依次施工。

应对措施:深入研究施工设计资料,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反映围岩情况,针对不同施工条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编制有针对性的问题清单,强化过程管理。同时在建构筑物保护区域内施工,密切关注周边建构筑物、地面附着物、地下管线等重要保护物的受影响情况,加强施工监测,形成专题报告,以便及时有效采取保护措施。

3.4 马头门开挖工序繁复,受力转换复杂、风险高

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断面变化频繁,特别在小断面变停车线C1型断面时,经过爬坡段、扩挖、挑顶以及多次开马头门等关键工序,才能满足设计要求,且经过多次换撑与拆撑,如何保证初支稳定安全,是本工程的施工重点。

应对措施: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施工过程中保证每道工序,符合设计和规范标准要求,通过严密的监控量测,来指导施工,确定支撑的架设时机和拆除时机,工序转换,通过精准的测量来定位预埋及预留件的位置,尽量保证实际结果与推算模型相契合。

3.5 近距离通过两侧桥墩基础

停车线C1型断面需下穿通过中环路高架桥桥墩基础,断面轮廓外侧距离桥墩最近距离为2.87m,采用悬臂掘进机全冷开施工,远远不能达到工期要求,根据桥梁管理单位要求,采用爆破时,振速不得大于0.5cm/s且“0沉降”。

应对措施:施工前需与爆破单位认真研究爆破对中环路桥墩的影响,确定以冷开的方式提供临空面,结合控制爆破方式开挖,以“低药量、多段位,短进尺、多循环”的方式攻坚安全与工期难题。注重“试爆”参数,注重岩体松散变化,及时调整爆破用药量。

4 应用效果

该施工技术在隧道小断面突变大断面施工中,在“CRD”法的应用上做出了优化,增设了爬坡段施工、临时横通道,提前打开右线作业面,极大改善了隧道内空气质量,使整个暗挖隧道的工期提前约3个月[4]。

在安全性及对周边环境影响方面得到了保障,在施工期间对拱顶沉降、净空收敛、地表沉降、桥墩基础、爆破振速等方面全面、全程监测,富源北路道路累计沉降要求为-30mm,实际布设点位39个,最大累计值为-5.62mm,中环路桥墩基础累计沉降要求为-10mm,实际布设点位68个,最大累计值为-1.93mm,同时,在9个月施工期间各监测项目变化速率低,整体安全可靠。如图12、图13所示。

图12 下穿富源北路地表沉降曲线图

图13 下穿中环路高架桥墩基础沉降曲线图

5 结束语

本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前期对施工条件、周边环境、设计意图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深入的研究讨论,从施工安全、职业健康、施工组织以及工期保障等方面制定技术方案,充分考虑了小断面突变大断面的爬坡、换撑、扩挖、返渣等相关工序的可行性和成本,最终得到了成功应用,大大降低了对周边居民及环境的影响,确保节点工期的按时完成,得到了相关单位的一致好评。

猜你喜欢
停车线爬坡拱顶
城市轨道交通岛式站台纵列式停车线长度设计研究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2
城市轨道交通双列位停车线设计
山东科学(2021年3期)2021-06-10 06:50:56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爬坡过坎
当代工人(2020年1期)2020-05-11 11:47:32
立式圆筒拱顶储罐排版技术及控制方法
大型拱顶储罐三角形板式节点网壳正装施工工艺
我国防腐木进口又现平稳“爬坡”
国际木业(2016年10期)2016-12-21 03:12:38
城市轨道交通停车线设计探讨
地铁隧道施工拱顶下沉值的分析与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