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铨
韩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广东 潮州 521000
被国际媒体赞誉为“亚洲最艺术的村落”的甘川洞文化村是一个充满壁画、涂鸦、装置艺术、文创商店等设施,具有浓郁地域人文气息的创意村落。经过十二年来渐进式的设计改造后,甘川洞文化村已经成为一件超大型公共艺术品(图1)。它还是釜山市最热门的新兴景点,每年吸引了超过300万的海内外旅客前往观光旅游。同时,它也是韩国城市创意产业规划的一个成功个案,吸引着全世界城市规划、城市更新领域的学者和学生们前往参观和学习。
“甘川洞村落”形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时期。它位于韩国釜山广域市沙下区甘川二洞,依山势自然形成的“甘川洞村落”。由于是战争难民临时构筑而形成的街区,它与世界上所有贫民窟一样拥有着同样的公共设施简陋、环境脏乱差的缺点。经历了二十世纪后半期韩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甘川洞村落”也因毗邻釜山港而发展出了一定地域性特色,居住设施也大为改善。但到21世纪初,随着人口的大量外迁,这里居住人口由高峰期的2.5万人萎缩成目前的1万人,加之公共设施的缺乏,甘川洞村落聚居区已经呈现出一片破败的景象,是釜山远近闻名的贫民聚集区。
2009年,为了应对和克服全球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不景气等社会问题,韩国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并推行“艺术村落”改造项目。2009 年至2013年五年间,韩国政府共遴选了艺术村落69处。釜山甘川洞文化村正是这69处艺术村落改造中较为出彩的一个项目。
得益于韩国政府文化体育观光部的牵头和扶植,釜山甘川洞文化村改造形成了一个政府引导,社区民众、艺术家群体、创意产业工作者、研究学者共同联合的组织,呈现出参与范围广、参与性强的特征。自2009年开始,联合组织采用渐进性式的改造策略,通过“梦中的马丘比丘”、“美路迷路”、“幸福翻番”、“步行甘川村”等一系列的改造计划,通过不断地丰富公共设施,创造性的改造破落空间,激发社区民众和空间活力,使原本破败的街区彻底改头换面,一跃成为釜山市代表性的观光胜地。
甘川洞文化村项目改造的成功是一系列正确决策和策略有效执行的结果。过往许多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宋健在其硕士论文中着重从公共艺术引入社区景观的有效性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总结;孟丹在其硕士论文中则从制度优势和多元因素层面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总结。
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的方式对该项目进行考察,甘川洞文化村项目改造的成功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围绕“参与性”为中心,广泛组织项目改造参与主体,并采用渐进性改造方法激发参与主体活力的策略。“参与性”为中心激发参与主体活力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韩国“村落艺术”项目的主体是艺术工作者,他们是这些项目的最重要的参与者。韩国“村落艺术”项目委员会项目募集要求项目申请者为至少六人的小组(代表1名、艺术总监1名、艺术家2名、美术理论基础专业或管理员1名,会计1名),在申请前要完整地做好策划书并征得地区村民的同意书。因此,甘川洞文化村项目的改造主体无疑是这群艺术工作者。然而,该项目的成功更多的是来自他们将“参与性”的理念落实到他们的项目策划改造中,不仅自己主导参与,更通过一系列策划设计方案将诸多不同的相关者组织起来参与了这个过程,让他们产生参与感和主体感。
鼓励村民获得参与感的方案:成立“甘川洞文化村运营协会”将村民代表选入其中,成为决策制定者和参与者(2009);邀请村民捐赠物料并共同完成公共艺术作品“彩虹之村”(2009);
鼓励观光客获得参与感的方案:美路迷路改造计划(2010),让观光客在观光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有意识的努力获得成果的体验。
鼓励创意工作者获得参与感的方案:幸福翻番改造计划(2012),募集和鼓励更多创意工作者将工作室搬入有人气甘川洞文化村,参与改造和建设。
鼓励学者获得参与感的方案:及时总结改造经验和成果进行研究和奖项申报,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便利。
综上可见,艺术工作者虽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但他们运用智慧进行方案策划将诸多的相关者策划为参与性强的参与者是其中的关键一环[1]。
甘川洞文化村原有村民以中低层收入的普通民众及老年人居多,他们对公共艺术也谈不上深刻的理解。项目的改造对当地社区民众来说一开始并不受理解和欢迎。艺术工作者围绕社区村民,持续地做沟通工作让民众理解改造会带来的收益并激发民众自豪感,鼓励民众自己动手参与到建设中去,这一方面将被动的社区村民从利益收获的旁观者变成了直接参与者。另一方面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社区村民蜕变为比肩艺术工作者的参与者。例如在笔者实地调研过程中,社区村民因社区的成功改造觉得非常骄傲并亲自出动去做介绍。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见证社区村民参与创造而发生改变的事实:如当地网红公共艺术作品Fish crisscrossing through the alley(图2),这就是由社区村民和社区小学生一起完成的众多木鱼彩绘作品组合而成的,千奇百怪和风格迥异的表达既是真实的流露又是多姿多彩艺术特色的体现。
图2 自摄于甘川
村民的参与提升了村民的自豪感和主体性,他们提升了艺术素养的同时也让他们更加用心地去维护这些公共艺术作品。村民同时还是很好的导游和志愿者,他们切身的参与让他们倍加珍惜这些成果,参与带来了村民的自觉性。另外,村民也是参与其中的经营者,他们通过出租房屋,经营小生意,持续增加的人气为他们的商业活动带来新的商机和收益[2]。
观光客无疑是所有项目相关者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作为项目的消费者,也是整个改造项目的服务对象。艺术工作者的策略成功地将观光客也转变为参与者和生产者。
“美路迷路”计划将空房子改造为艺术参观空间的同时,也策划了引导观光客自主参与盖章打卡这些空间并最终获取奖励的体验计划。景区地图中有多个盖章打卡点,完成所有打卡点的盖章就可以获得两张纪念明信片的奖励。这种类似游戏闯关般的策划案深受年轻观光客的喜欢,他们乐此不疲地通过指定线路进行漫游打卡,这份被调动的参与性远远高于一般的旅游观光,也成为景区一道特色的风景线。
适应自媒体时代背景的网红公共艺术点的塑造也是观光客参与的另一个杰作。例如,源于“小王子”漫画作品的The little Prime and the Fennec Fox位于眺望整个甘川村落的绝佳位置,这一作品引来众多的观光客合影拍照。一方面是因为美景迷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调动了观光客许多关于小王子的阅读观影的共同记忆。这一人气最旺的作品也成了许许多多观光客VLOG里面的C位照片或者攻略主角。参与性强的公共艺术点还有许多,这在当今自媒体时代就是一个绝好的传播放大器,观光客从消费者摇身一变成为高参与度的生产者,源源不断地为这个项目进行免费宣传[3]。
创意工作者是与前述艺术工作者有交集但不完全相同的一个群体。他们主要是“幸福翻番”计划引入后被鼓励将经营场所或工作室搬到甘川洞文化村的一批人,这里面也包括了一部分艺术工者。他们在艺术工作者的鼓励引导下,自主开发了许多关于具有甘川本地特色或相关联系的产品。
作为创造者,他们参与到了新的甘川主题产品的开发过程强化并丰富了该地区的独特性。例如Printmaking Gallery在艺术作品销售的同时也主打甘川景观的水彩及套色版画印刷品;Mini Busan以甘川和釜山特色纪念品为主,这里也卖着许多韩国人喜爱的特色凝胶蜡烛;移动的照片相馆则是引导观光客站在背景前,利用八秒的时间,拍出一本专属于自己的手翻书纪念品,将甘川的景色和精美的人影摄像和为一体。
甘川洞文化村的经营管理目前由地区政府、村民委员会、艺术家以及村落管理中心四个部分共同承担。村民在一系列的艺术改造活动中慢慢激活自主创新意识,村民自发开展了更多的经营,一些餐厅、咖啡店、手工艺商店等日常休闲业态遍布文化村各个角落。
综上,甘川洞文化村的成功有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并将主导权交付改造主体专业的艺术工作者。这让艺术工作者强调“参与性”的策略顺利得到实施,在渐进性策略的配合下,十多年来,甘川洞文化村的参与主体积极性越来越强,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甘川洞文化村成功的经验对当前中国如火如荼的城市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