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亚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关键。基于此,从资源开发利用在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入手,分析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结合苏教版教材案例,总结资源开发利用的运用策略,提高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化教学;
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相关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可创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符合其兴趣与成长规律的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缺乏信息意识,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表现出不足,需进一步优化改进,凸显教学资源的价值。
一、资源开发利用在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在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呈现教学内容,以更新颖的方式传递数学知识,可取得更优质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呈现中,教师需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选择贴合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与学生特点的部分,落实信息化教学,更好地呈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可以这样说,资源开发利用是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表现出如下不足:第一,缺乏认识,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及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不足,并未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信息化教学,仅是根据教材内容,编辑从网络上下载的课件内容,在课堂上逐一讲解课件,使资源开发利用流于表面,未深度开发其教学价值,不能为信息化教学提供服务;第二,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虽然部分教师认识到资源开发利用及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但陷入信息素养薄弱的困境,仅能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前导入,使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单一,教学优化效果薄弱,需进一步拓展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与深度。
二、资源开发利用在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中的
运用策略
针对资源开发利用在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中的不足,本文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探究如何合理进行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理想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实践探索。
(一)通过课堂展示开发利用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创新呈现,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并学会在合适的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就此,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课堂展示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等素养。在进行教学资源展示时,小学数学教师需注重展示内容的合理性,结合学生的现有认知条件,选择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认知的内容,确保学生可准确获知数学知识的重点,实施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实施学情分析,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对图形有初步的认识,且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认为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有模糊认知,但对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数学知识,如性质、特点等没有正确且系统的认知;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其在图形认知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与长方形、正方形相关的教学资源时,创新设置两种展示方式。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图片,对于感性思维发展较好的学生,可通过直接观看与分析,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得出长方形两个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结论。教师将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形图片打印出来,组织学生使用直尺测量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长,使感性思维相对薄弱的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课堂交流开发利用资源
和传统数学教学相比,信息化教学表现出开放、灵活、多样等特征,可拓展数学教学的深度,为学生提供更多教材以外的数学资源,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能够利用趣味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基于该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新奇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思考,以此为载体加强师生互动,带动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如下方法实施课堂交流。
基于学生图形思维、数学计算等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设计如下问题:某农民有一块神奇的土地,土地的形状和长度可自行控制,现在该农民制作了一个长度为80 m的篱笆,想要把土地全部围上,请你帮助农民计算怎么调整土地的形状和大小,使80 m的篱笆恰好全部围住土地,且土地的面积最大。在没有学习方程的基础上,学生逐一“试数”,计算问题的答案。考虑到算量比较大,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由学生提供数值,教师调整图形的长度,计算机可自动输出面积,直到选出面积最大的图形。在该过程中,学生可直观感受图形边长变化带来的图形形状、面积变化,深化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性质、面积等知识点的认识,也通过信息化优势,使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学习。
(三)通过课堂探究开发利用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等,强化学生的数学技能,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为学生后续更高级别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就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资源开发利用,设计课堂探究活动,由学生开发、探究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了解更深入的数学知识,发展相应的数学思维。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中“旋转”的教学为例,某教师设计了如下信息化教学探究活动: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与圆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代表性图形旋转后,可得到哪些图形。学生在自主思考时,大都按照逆时针或順时针方向在平面旋转图形,获得的图形结构相对单一,仅体现了小学数学中的轴对称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画图软件,组织学生开阔思维,利用软件的渲染功能,从不同角度旋转图形。例如,以长方形的宽或长为轴,将长方形旋转360°,可获得不同高度的圆柱体。通过学生的自主渲染旋转探究,可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从不同角度理解旋转的含义,使学生对平面图形及空间图形的关系有初步认识,利用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内容,以直观的探究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切实强化学生学习技能,发展数学素养。
(四)通过课堂实践开发利用资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较浅显,不能将资源在信息化教学中有效呈现,仅组织学生记笔记、解答习题,使数学课堂枯燥呆板。小学数学教师应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方案,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认识方向”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下实践活动:
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投票箱”的立体图片,使学生观察投票箱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要求学生说出观察结果;再利用全景技术,旋转投票箱的模型,使学生直接观察投票箱的正面、右面和上面,对比自己预计的观察结果是否与真实的观察结果一致,使学生对物体的结构有初步认识,掌握观察物体的特点,初步形成空间思维。
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物体的立体图片,使学生说出不同角度的观察结果。然后,为学生提供物体实物,以小组形式逐一操作、观察、分析,探究真实的观察结果是否与事前预计的结果一致,既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空间图形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缺乏认识、开发利用不足的问题。通过本文的分析,建议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课堂展示、交流、探究与实践等活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创造更活跃、更积极的课堂氛围。
(此文为“‘论坛杯2021年小学数学教学展示活动”获奖教师论文)
参考文献:
[1]王国录.巧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差异化课堂:资源开发利用在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2).
[2]林丽鸿.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网络学习教学资源包的运用[J].考试周刊,2021(02).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