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表达方式下的民族音乐创作探究

2021-11-07 12:13黄艺平程茜
歌海 2021年4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国际化

黄艺平 程茜

[摘 要]对小提琴协奏曲《北部湾随想》的创作背景、作品简介以及作曲技巧进行分析,探讨其如何使民族音乐与国际化表达方式相结合,以及采用国际化表达方式对传播弘扬民族音乐的意义。作为海洋文化十分繁荣的北部湾,想要更好地传播本民族音乐和背后的文化,不但要立足本土,更要选择受众所乐于接受的传播体裁。广大作曲家要勇于探索新的国际化表达方式,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严肃作品的创作,为传播“中华之声”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民族音乐;国际化;《北部湾随想》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弘扬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机遇。北部湾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跨文化传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取得许多卓越的成绩。小提琴协奏曲《北部湾随想》作曲家本着这样的时代使命感,为歌颂赞美北部湾在“一带一路”下取得的成就有感所作。作曲家选取了小提琴协奏曲这种体裁,用以彰显严肃作品的魅力。同时,又选取了大量极具广西特色的音乐符号融入其中。两者相得益彰,完美的呈现效果耐人寻味。民族音乐以强调旋律为主要特性,很多民族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及声音特质,但较难融入乐队的表现之中。在这些年的音乐创作与舞台实践中,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表现方式。本文以小提琴协奏曲《北部湾随想》为例子,旨在分析当淳朴亲切的民族音乐遇上小提琴这类国际化的音乐表达形式时,其节奏与旋律都将会是别具一格的独特审美。这种创新将使民族音乐文化走向国际舞台,有利于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从而更好地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一、小提琴协奏曲《北部湾随想》作品分析

(一)创作背景

小提琴协奏曲《北部湾随想》创作于2018年秋天,是作曲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为了歌颂北部湾的经济发展而作。作曲家考虑到北部湾独特的地域特色,因此刻意考虑在作品中凸显广西民族特色音乐文化。加上“一带一路”的国际性视域,因而作曲家采用了小提琴这种国际性的表达方式。另外,众所周知,小提琴是一件十分适合叙事性表达的乐器,恰好应和了中国人单声音乐思维的表达习惯,选用小提琴作为核心乐器,很符合中国人的音乐思维表达方式。这也是为什么作曲家之所以在众多的西洋乐器中选择小提琴的原因。广西壮族音乐素材的使用与交响乐的国际化表达方式,一起演绎出这首雅俗共赏的小提琴协奏曲。

(二)作品简介

《北部湾随想》主要以北部湾的经济建设发展为题材,以壮族民歌中的曲调以及彩调等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的音乐表现手法,曲调或急或缓、或低沉或高昂,构思精巧、首尾呼应、重点突出,将北部湾经济发展的跌宕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曲采用奏鸣曲式结构,主要由六部分组成,依次是引子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华彩段以及尾声部分。

引子部分融入了极具代表性的壮族民歌,展开了宏伟的叙事画面,林林总总的北部湾影像迅速而耀眼地扑面而来。这段曲子先是以慷慨激昂的宏伟气魄迅速将听者带入其中,再转为缓慢的曲风,奠定了一个既宏大又具有广西特色的基调。呈示部主要由主部、副部两部分构成,中间用连接部牵线搭桥。主副两部既富于对比性,又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全曲的精华部分。主部的主题是娓娓道来地抒情写意,其中又融合有广西的标志性音调——《刘三姐》中的音调,为曲子增添了许多民族特色。副部不同于主部的宁静悠远,而是变得热烈而欢快。声音不断地激荡着听者的内心,透过音乐使人仿佛已经看到渔民收获回家的喜悦、港口海湾的人们热情洋溢劳动的画面,还有随着新时代改革开放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人们笑逐颜开,沉浸在一片劳动的欢乐中。这一段主要是歌颂北海湾朴实的劳动者的,所以激情澎湃,给人一种热火朝天的画面感。到了展开部,节奏变得愈发急促而高昂。那是车水马龙、人流熙熙攘攘的街头大道,霓虹灯绚丽夺目,打在川流不息的人们笑逐颜开的脸颊上。这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北部湾、一个把日子红红火火过起来的北部湾。这是一段惊涛骇浪的历史画卷,一个余音绕梁的故事。在再现部的处理上,《北部湾隨想》采用的是倒装再现,显得独具一格,即先出现讴歌、赞美劳动的副部主题,再回到主部主题深情款款的吟唱。

(三)作曲技巧

这首曲子在旋律的旋法处理上下足功夫,作为一种受不同地域文化和社会习俗影响而形成的多元化音乐风格,它是一种社会自发产生的音乐创作形式和审美形态。没有孤立存在的旋律,旋律的构成必将与风俗习惯、生活状态或社会中所支持它的复杂组织结构相关的。特别是来自于特定区域或特定民族的民间民歌所形成的旋律,更能从中得出共性的旋法特征,一个区域或民族不同音乐间的旋法共性特征,便是这个民族区别于他人的个性之所在。民族音乐最重要的是旋律,旋法是形成旋律所用到的包括旋律走向、音程跨度、调式运用、节奏组合、装饰音的运用、声乐化或乐器化的音乐语言的运用、单声思维或多声思维的运用、其他一些音乐要素的运用等。旋法是构成旋律特征的灵魂,在众多要素中,只要改变其中一点,就可能完全改变旋律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就音调的风格而言,这首曲子设定的是纯五度音调。调式是一首音乐形成民族特色、地域风格、音乐形象、旋律个性等最重要的因素。作品中的三音列、四音列的综合运用使得整个曲子更具有标识性。而徵调式的使用,传递出民族风格特有的韵味。在配器方面,明亮、高亢的小提琴与管弦乐队的交相辉映,充分传递出北部湾高速发展那种激昂、欢乐的气氛。除了调式特点,其旋律的线条构思同样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在音乐的节奏设计方面,整首曲子的节奏复杂多变,使音乐律动极富表现力,并且整个曲子在节奏的安排上形成了紧密与宽舒的配合,使得音乐形成了一紧一缓、一动一静的对比效果,具有成熟的艺术思考于其中。可以说,一种完美的主题是所有旋法要素的精致结合,更是感性与理性完美的智慧结晶。

综上,本曲结构、和声、复调、旋法及节奏的运用,别出匠心的配器设计,都反映出作曲家对音乐的娴熟处理,也可以看出作曲家对多元文化相交融的文化吸收及再创造能力。

二、本土文化的国际化表达

(一)《北部湾随想》中的民族因素

《北部湾随想》是一首融入诸多民族特色的小提琴协奏曲,该曲采用交响乐这一体裁形式,在引子部和呈示部分別加入了壮族民歌典型音调以及极具代表性的刘三姐曲调。除此之外,作品中还融入了彩调因素、锣鼓节奏、壮族铜鼓的音乐元素,他们都是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协奏曲将充满闪回想象与美好憧憬的讴歌劳动题材放在符合现代人们音乐审美的层面,采用小提琴协奏这种国际化的艺术表达方式为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播打开了一扇大门。

彩调亦称“调子”“采茶”,它是南方一种有着歌舞性质的小戏。中国的戏曲有以曲而兴、以曲而传的传统。因此,彩调音乐在彩调剧的传承中十分重要,而彩调《刘三姐》在吸取民歌、山歌方面,进行了最成功的尝试,因而成了广西民族音乐的一个特色文化符号。彩调音乐不仅在听觉上给人以审美享受,而且其丰厚的文化意蕴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在流行音乐快速传播的今天,重新运用这种传统民族特色,为解决如何满足现代人审美情趣多样化需要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而且还可以唤醒人们对彩调这一类文化遗产的关注,使得它们在现代文明中获得更积极有效的生命力。除了艺术特点,彩调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表现音乐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方面,也表现出别具一格的风格。首先,彩调表现出轻松愉快的风格,因此本曲选用彩调因素的用意便在于可以更好地诠释北部湾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取得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抓住机遇,为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的奋斗热情。

该作品独特的民族特点以及时代特色,既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又能唤起广西各族同胞的共鸣和喜爱,可以说是民族元素与国际音乐形式巧妙结合的有益尝试与成功范例。

(二)国际化的音乐形式传播民族文化

除了内容取材充满了民族元素之外,《北部湾随想》更大的亮点在于它采用了小提琴这种管弦音乐协奏形式。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寻求国际化传播途径是促进本土文化良性发展和传承的重要举措,而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现代化审美改良并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是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让民族音乐文化走向国际化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保持本真,即音乐创作内容必须包含有一定量的民族音乐元素,使人一听就能识别出它的地域身份代表。现在很多的壮族流行音乐的大取材领域就是壮族民歌,不断地将壮族原生态嘹歌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正是这些壮族音乐的应用,使作品无处不彰显着浓郁的民族风韵。这种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结合证明了在产业文明思路背景下“不失本真”的可行性,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地借鉴。当然,仅仅局限于流行音乐的开发创新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流行音乐只是一种“快餐文化”,想要让民族音乐走的更远更久,就要寻求新的表达形式,也即下文要重点强调的国际化音乐形式。二是推陈出新,也就是说将传统民族音乐的旋律与国际化的音乐表达形式相结合,创作新作品。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音乐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创作出新的音乐形态以收获更大的受众群体。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一直面临着一个巨大问题——走不出孕育它的那片天地。如秦腔只流行于陕西、壮族音乐只在广西具备一些知名度,更有甚者,连本土人都不再熟悉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这样的窘境下,怎样将地域文化传播得更广,就成了我们亟需解决的难题。那么《北部湾随想》选择的音乐表达形式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在演奏工具的形式选择上,小提琴这种国际化的、被大众所普遍接受的乐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乐器,更多的是一种国际化的文化思维模式。要想传播出去,就要用别人听得懂、喜欢听的音乐形式。

这样,在内容上,我们有自己的民族素材,去彰显我们的民族特色。在形式上,我们选择的是西方人普遍接受的、认可的、熟悉的表达形式。这种中西融合的音乐作品,在国际舞台上更能大放异彩。正如西方协奏曲一样,是一种各方乐器合作而展现出的一种完美的音乐形式。

(三)采用国际化音乐形式表达民族音乐的价值

所谓“国际化的音乐表达形式”就是利用被世界所普遍接受的器乐去演奏音乐,如《北部湾随想》采用的就是以小提琴演奏为主的音乐表达形式。因为小提琴这种乐器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中最主要的乐器之一。采用国际化音乐形式并非民族音乐的妄自菲薄,也不是推崇外国的崇洋媚外。作为在新的全球语境下采取的一种恰如其分的适应性调整策略,它具有许多独到的优势。

首先,可以推动原生态音乐的现代转型与发展。现代性建构使得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音乐面临两方面的困境:一是在现代性建构过程中,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建构其上的音乐欣赏等艺术品位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二是国际化的音乐艺术通过中西方文化交流方式进入中国,国际化艺术形式成为当代民众普遍接受的音乐形式。小提琴协奏曲因其极高的专业水平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传统民族原生态音乐则多反映人民乡间地头的生活,与快速发展的当代生活格格不入,因此很难得到众多的关注。国际化音乐形式在民族音乐上的应用使得民族音乐制作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民族音乐的发展创新,使得民族音乐的表演风格更加多元化。因此,促进民族原生态音乐与国际化音乐形式的结合可以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文化融合与文化自觉。

其次,将国际化的音乐形式运用于民族音乐的创作,可以很好地保护一些濒危的民族音乐元素。中国民族音乐种类繁多且历史悠久,但是随着现代流行音乐的崛起和外国音乐文化的涌入,越来越多的民族音乐面临着后继无人乃至消亡的困境。民族音乐本身由于历史悠久,在音乐形态上难免不能够完全满足现代的艺术的发展需求,而将现代国际化音乐表现形式运用到民族音乐的创造中无疑是给民族音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能够让民族音乐以全新的生命力呈现给世人,让世界也能够聆听到最具中国魅力的古老音乐。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不是空中楼阁,音乐创造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无论是文化符号、音乐元素,还是国际化的西方交响乐的表现形式,都是在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音乐文化为经济建设搭桥铺路,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是我们应该追寻的前进方向。

三、关于民族音乐国际化表达的思考

目前我国的民族音乐在国际化表达方面已经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根深蒂固、亟待解决的问题。概括来讲,要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

(一)民族音乐的国际化表达要处理好“本我”与“他者”的关系

首先,民族音乐的国际化表达不能盲从西方音乐文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全球化日益严峻的今天,民族音乐要想走出国门,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就必须借鉴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以期拓宽受众市场。但是,作为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有能力也应该担起建设文化强国的责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外国的音乐表达形式或有所长,我们虚心接纳、学习,但不能够盲目地崇拜和全盘吸收,必须以专业化的姿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方音乐文化本身就不是同根而生,具有不同的孕育土壤。因此,如果盲目地、僵硬地将西方音乐表达形式套用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上,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在借鉴国际表达方式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两国的文化差异,选择“锦上添花”的元素加以利用。

其次,民族音乐的国际化表达要做好自身的创造性转换。在创作内容上,要多关心社会发展。时代十分需要类似《北部湾随想》这种关心民生,讴歌劳动者的作品,以小事物或次文化为主题的一些流行歌曲所能承载的文化量毕竟是有限的。笔者也希望更多作曲家致力于创造精品力作,尤其严肃作品这块领土,亟待开发耕耘。相比歌曲而言,只有大作品、文化含量高的严肃音乐作品才能承担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纵古观今,无论是文学史还是音乐史,只有像《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才能在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而很多流行音乐只会让人浅尝辄止,经不起历史的品读。在表现形式上,要与时俱进。相较于北上广地区,广西的器乐创作还比较薄弱。器乐形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联想性,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联想,充分发挥出其想象力,表达音乐的思想内涵。这种表演形式因为思想内容较为含蓄,导致观赏者在进行观赏时难以理解其内涵,因而这就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合理的联想与创新,才能促使演奏者反复进行了解,以引起观赏者情感的共鸣。正如《北部湾随想》这首作品,当听到它时,听众的脑海中闪现有繁荣的港湾、满载而归的渔船、欣欣然劳动的渔民,能透过音乐感受到北部湾经济建设发展的蓬勃之势。

(二)民族音乐的国际化表达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传播方式上,网络新媒体为民族音乐的国际化表达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传播渠道。以往,民族音乐多出现于地方电视台、民间晚会等传统的传播载体上,因而存在受众群体小、传播覆盖面窄等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传播平台迅速崛起,凭借碎片化阅读、弹幕互动、用户生产门槛低等优势占领了大量观众市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播应该敏锐地嗅到这一历史机遇。具体来讲,可以注册微博官方账号、建立专业化的民族音乐数据库、开发民族音乐特色APP、利用抖音等短视频传播渠道等。通过搭载网络新媒体的时代快车,可以快速而广泛地增强民族音乐的认知度,打破地域空间的桎梏,走向更广更大的国际化舞台。

在内容生产上,民族音乐应该顺应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民族音乐的国际化表达不仅仅是音乐领域的文化碰撞,更是涉及到国际竞争的战略性问题。目前,我国民族音乐的内容生产仍然存在资源开发不够充分、国际化眼光缺乏等问题。民族音乐虽然是我国优秀的地域文化代表,但只有具有国际视野,积极推动民族音乐走出去,才能走的更久更远。在促进民族音乐的创造性转化时,可以充分利用各民族所特有的少数民族特色元素,将民族习俗、民族服装、民族舞蹈等融入到民族音乐的国际化传播之中。

只有充分发扬民族音乐的自身优势,进行更为专业化、产业化的国际化市场运作,利用好网络媒体带来的新机遇,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才能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能够听见“中国声音”。

四、结语

音乐是一种全球化的语言,是人类传承文明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文化,进而去了解一种文化。那么,为了更好的传播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就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类似《北部湾随想》这种作品里面包括了戏曲、民歌及民族乐器元素,这些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元素作为素材进行创作的作品其实就是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缩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再现。它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技法及优秀传统文化所创作的极具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体现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特质。用国际化的音乐形式去演奏传统民族特色音乐,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一条优良途径。而文化软实力又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今,这些优秀的国际化民族音乐作品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傳播的一种符号走向世界,向世人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丰厚的传统文化。因此,此类创作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具有地域优势的北部湾应该主动出击,不但在经济上大踏步,也要积极发挥文化软实力对经济建设的作用。作为海洋文化十分繁荣的北部湾,想要更好的传播本土民族音乐和背后的文化,不但要立足本土,更要选择受众所乐于接受的传播体裁。“一带一路”以其国际视野向民族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这就要求广大作曲家,勇于探索新的国际化表达方式,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严肃作品的创作,为传播“中华之声”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深化策略分析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国际化大学的定义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