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1-07 03:34陈金琳冯咏梅单淑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0期
关键词:脑出血情绪护理人员

陈金琳 冯咏梅 单淑珍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在临床上,脑出血也被称作脑溢血,指的是脑部血管出现破裂引发的出血,在发病急性期患者的病死率相对比较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恶心、眩晕、运动障碍、呕吐、头晕、头痛、偏瘫、颅内压增高、语言障碍等,这些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1]。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患者的护理工作,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护理,让患者能够早日康复。临床护理路径指患者从入院开始至出院时,均接受规范化、标准化护理方案,以提升护理执行质量、满足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2]。本文对脑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开展探究,现将详细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治疗的10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26∶25;其中最大年龄患者78岁,最小年龄患者60岁,平均年龄(71.21±2.15)岁;出血位置:16例为脑干部位,17例为脑叶部位,18例为小脑部位。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25∶26;其中最大年龄患者77岁,最小年龄患者61岁,平均年龄(71.55±1.96)岁;出血位置:17例为脑干部位,18例为脑叶部位,16例为小脑部位。两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给予通过。纳入标准:诊断为脑出血;意识状态正常,可完成量表评估;患者与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其他并发症者;有心脏病、肝癌等疾病者;患有精神类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认真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时常为患者的病房进行清扫以及消毒工作,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合理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①以小组形式实行临床护理路径:选任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护理人员作为小组组员,脑出血患者办理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入院相关指导,评估患者疾病情况,并对其身体指标进行检查,告知患者疾病治疗阶段的具体注意事项等。②在患者进入病房后,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内部环境、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等情况,让患者了解病区相关设施,为患者制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告诉患者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对于有消极情绪的患者,给予安慰,消除其不良心理,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行脑CT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做好具体的临床记录。③选择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的临床医师,对患者具体疾病情况进行观察、评估后,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查看患者是否发生异常情况。准备疾病相关急救物品。④关于患者的饮食,护理人员应为患制订合理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以高营养、低盐、软质食物或者流质食物为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保持排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经常为患者打扫病房,保持病房干净、卫生,对于患者的床单、被褥时常更换清洗,指导家属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擦洗,防止压疮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每日为患者清洁口腔,避免口臭现象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尿潴留的患者,为其留置导尿管,每日查看尿管情况。⑤康复相关护理:护理人员应时常巡视病房,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方面的指导,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发生,若发生不良反应应马上通知医师,进行对症处理。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情绪的变化,根据其变化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消极心理,让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为了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实行翻身、拍背等护理操作[2-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的脑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情绪状态及护理满意度。脑神经功能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3]评估,总分为42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脑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运动功能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4]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以日常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5]量表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情绪状态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6]评估,其中SAS分值临界点为50分,≥50分提示存在焦虑情绪,且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SDS分值临界点为53分,≥53分提示存在抑郁情绪严重。护理满意度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护理流程,总分为10分,0~5分、6~8分、9~10分分别表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3种情况,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该量表为我院自制,Cronbach's α为0.82,信度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前的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6.97±1.4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19±2.10)分](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

2.2 组FMA评分、BI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前FMA、B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两种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FMA评分、BI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FMA评分、BI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情绪状态对比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后上述两种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情绪状态对比(分,)

表3 两组情绪状态对比(分,)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3%(50/51),明显高于对照组[72.55%(37/51)],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脑出血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7]。脑出血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多发[8]。容易导致脑出血的情况包括微血管瘤破裂、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等[9]。因为脑出血会导致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危害,所以应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身体的康复速度[10]。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上常被应用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一种新技术。临床护理路径指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诊断、治疗制订方案的护理模式,以临床路径为准开展护理计划[11]。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医护之间的配合程度,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具有积极作用[12-13]。本研究通过心理护理,积极消除消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从而增强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通过饮食、卫生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康复护理,能够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相近,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考虑原因为,与常规护理方案相比,临床护理路径办法可满足患者从进入病房后至出院前全部康复需求,使患者受到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应激情绪,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信任感[14];在此基础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情绪状态、家属依从性等对护理流程干扰,保证护理干预的顺利开展,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患者饮食、环境、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护理干预效果,以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其脑神经功能修复提供良好生理基础,并在康复护理中对患者积极鼓励,为患者脑神经功能修复提供良好的内分泌基础,对帮助患者稳定脑神经功能修复具有积极的意义[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FMA、B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原因为,脑出血后脑神经功能损伤,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日常自理能力恢复主要影响因素。在常规护理中,尽管同样开展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护等基础护理干预,但护理方式缺乏规律性、完整性,护理方法多以护士临床经验为基础实施,可能会影响护理执行效率[17];同时,在护理过程中易受患者主观因素影响护理执行效果,因此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日常自理能力相对有限。在临床护理路径中,可最大程度上减少护士方面、患者方面对护理执行质量主观因素干扰,保证护理质量,同时不同时间段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法,可满足患者不同时间护理需求,促进其脑神经功能稳定自我修复,最终达到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自理能力之效[18-20]。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考虑原因为,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中,从患者进入病房后,即开始实施积极心理安慰,提升其康复信心,在康复护理中进一步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使患者治疗全程均保持良好情绪状态;同时在规范化、流程化护理干预管理下,患者可感受到护理服务专业性,进而提升对护理干预的信任感、安全感,减少其护理排斥情绪,进而可减少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随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脑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可进一步减少其恐惧预后、担心治疗质量等负性情绪;随患者情绪状态的改善,可使其保持客观情绪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达到提升护理满意度之效[21-23]。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情况,还能够增强护理满意度,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能够发挥有效作用,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脑出血情绪护理人员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情绪认同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