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多芬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2021-11-06 22:51许力文
参花(下) 2021年10期
关键词:重奏贝多芬小提琴

摘要:第五奏鸣曲(《春天》)由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发表于1801年,F大调,“春天”的名称并非贝多芬本人所命名,而是后人根据作品第一乐章的旋律和内容赋予的,通常也被称作《春天奏鸣曲》(The Spring Sonata)。《春天奏鸣曲》属于贝多芬成熟时期的创作,充满了乐观自信、朝气蓬勃的情绪,乐曲看似在描写大自然春意盎然的景象,但更多的是描写正值青春年少的贝多芬对生活的感触。在音乐的主题与乐章之间,更加鲜明地反映了音乐的对比性,和声语言的复杂运用,远关系的调性布局,既增强了音乐的表现性,又使这种表现在一定的结构之内有所联系。由于《第三交响曲》的构思与完成,标志着充满贝多芬个性色彩的创作风格确立,也标志着他创作盛期的到来。大量的作品显示出他天赋异禀的音乐才能与独到的个人魅力,《春天奏鸣曲》正是在此时创作的。在风格上,他继承了海顿、莫扎特的创作传统,但与真正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相比还具有不同的个人特色。

关键词:贝多芬 《春天奏鸣曲》 小提琴 钢琴 重奏

一、作者简介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是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与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神童莫扎特被合称为维也纳三杰。贝多芬对古典主义音乐做出了极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套曲结构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创作分为创作早期(1770—1802)、成熟期(1803—1813)、创作晚期(1815—1827)。

贝多芬的一生共创作9部交响曲、2首弥撒、32首钢琴奏鸣曲、1部歌剧、5部钢琴协奏曲、10首小提琴奏鸣曲、16部弦乐四重奏、1首小提琴协奏曲、1部声乐套曲。从数量上看并不多,但是内容形式更为复杂和宏大,更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社会意义。他对古典主义音乐作出了极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套曲结构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既是古典主义的总结者又是浪漫主义的开路人。

二、作品简介

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Allegro 奏鸣曲式的快板乐章,乐章开始,由小提琴奏出主题鲜明、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旋律,这也是这部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最脍炙人口的旋律,如同一股春风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第二乐章Adagio motto espressivo 慢板,三部曲式结构,结束句较长,旋律先由钢琴奏出,后由小提琴重复,形成一段亲昵的对话,旋律平缓、优美,给人营造出种温柔、安静、静谧安详的感觉,与第一乐章欢快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乐章,Scherzo-Allegro motto,谐谑曲,复三部曲式,每一个部分又被分为上下两个乐段,开始主题由钢琴奏出,节奏活泼、明快、富于弹跳性,三声中部不再延续第一部分断断续续的节奏型,而是以连续不断的快速流动音型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段以da Copa的形式,对第一段作原样重复;第四乐章Rondo-Allegro ma non troppo回旋奏鸣曲式,结构为A-B-A-C-A-B-A,一共由三个主题组成,首先由钢琴奏出第一个主题,由向下的三个模进结构组成,在主题最后一次呈现时,进行了变奏处理,先是钢琴声部使旋律隐隐约约奏出,但可以分辨,紧接着是小提琴声部的变奏,在节奏上突出了附点的节奏型特征,整部作品在钢琴与小提琴一唱一和的对话中愉快结束。

三、第一乐章分析

第一乐章Allegro,奏鸣曲式快板乐章,F大调,4/4拍。

(一)呈示部(1—86小节)

1.主部(1—25小节)

F大调,A乐段分为上下两个乐句,4+6不对称结构;主题由小提琴奏出一个渐强两拍的长音,演奏时弓速由慢逐渐加快;左手揉弦频率由慢至快以达到渐强的效果;后两拍采用十六分音符时值紧凑的波浪式的音阶,与前两拍形成鲜明的对比。演奏时十六分音符要有颗粒性,即连贯又要颗颗分明,钢琴声部右手使用分解式和弦,左手根音持续进行,在听觉上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接着在F大调五级和弦上使用相同节奏型叙述。第三小节作平稳下行级进后在第四拍作八度大跳,随后又进行下行级进。之后的小节对第三、第四小节作模仿手法,使用相同节奏型分别在F大调四级、七级和弦上变化模仿,钢琴采用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分别在I、IV、II上构建原位及转位分解和弦,左手作低音持续。第十小节小提琴声部以主音结束在第一拍,钢琴声部以渐强、渐快的十六分音符为织体的上行音阶,乐句情绪逐渐高涨,预示着新乐段的到来。A1乐段是对A乐段的变化重复,分为上下两个乐句,4+6对称结构;由钢琴声部对乐曲开始小提琴旋律的变化重复,感情相对于上乐段更为激动,和声织体更加丰富,好像是春意更浓,作者的心情更加明媚。右手旋律声部音符变得密集,节奏型多为十六分音符与二分音符小节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左手低声部也有单音变为八度音程。小提琴声部担任伴奏声部,以八分音符为主的分解式和弦。

这里小提琴声部需要控制音量,可以通过控制弓速与弓段来实现。音符之间的跨度较大,演奏时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整个主部主题给人一种跳跃欢快的感觉,好似一股春风扑面而来,使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2.连接部(26—38小节)

调式转位G大调,由主部材料发展而成,首先钢琴声部左右手八度齐奏出旋律,以一个二分音符的长音开始,紧接着是连续六拍的十六分音符,波浪式的音阶,整体呈下行趋势,为即将进入的新调做准备。在第28小节采用四个四分音符的节奏型,下行二度平稳进行,进入G大调之后,小提琴声部与钢琴声部以小节为单位,交替出现,形成一问一答的模式,第31、32小节是对29、30小节的模进,小提琴声部与钢琴声部在这里同等重要。旋律好像是作者在与春天对话,并且春天好像猜出了作者的心思,也在积极地回应他。进入36小节,钢琴两个声部与小提琴声部之间三个八度的齐奏共同引出副部主題。

3.副部(38—69小节)

属于乐段重复结构,C大调,分为上下两乐段,对称结构,上乐段是一个三句类的方整性的收拢性终止的乐段结构,小提琴声部用跨小节的切分音演奏为主,其中伴随着下行分解式和弦,力度也有sf变化为p,无论是演奏情绪上还是力度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演奏时要注意弓速、弓段的合理分配,演奏sf时弓速加快,右手适当施加压力,跳音的演奏要明亮有力,要注意在p的力度范围内演奏。钢琴声部则采用柱式和弦,每个和弦重复两次,呈上行趋势,丰富有力。从第46小节开始小提琴声部与钢琴声部交替演奏,一唱一和,充滿春天的生机与力量,并收拢性结束于C大调主和弦。下乐段开始旋律声部由钢琴来担任,同样使用跨小节的切分音,左手伴奏声部以八分音符节奏型为主的柱式和弦,在强拍上奏出和弦根音,随后连续三个相同和弦,以小节为单位,每两小节为一组,使乐句变得坚定有力,充满春天的生机;小提琴声部八分音符与八分休止符交替出现,呈上行趋势渐强的分解式和弦,演奏力度由p到ff,随后进入两小节休止,此时由钢琴承接上乐句小提琴结束最高音,由单音变化为八度音程,以四分音符的跳音为主要节奏型,呈下行趋势。下乐句使用同样的形式在p的力度记号下演奏,同样要做渐强处理,演奏时各声部要注意发音短促而充满力量。

4.结束部(70—86小节)

结束句在C大调上进行,对副部的调性进行了巩固。第70小节,小提琴声部采用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进行音节式的演奏,以四拍为一组,一弓演奏,前两拍呈上行趋势,后两拍下行,整小节在第三拍最高音处作sf,作为乐句的重音,共四组。钢琴右手声部是重复根音的柱式和弦,左手为切分音节奏型的伴奏织体。进入74小节后,钢琴与小提琴再次互换角色,这体现了重奏的原则,也是此曲的一大亮点。

(二)展开部(87—123小节)

分为两部分,作品的展开部较短小,只有36小节,以呈示部副部主题为材料进行展开,比较典型的奏鸣曲式展开部,有调性十分复杂的和声布局:d-?B-?b-f-c-g-F。同样由小提琴与钢琴轮替演奏。从第98小节开始出现新的材料:三连音的节奏型,在f力度记号下演奏,在听觉效果上给人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感觉。第116小节进入展开部的属准备部分,十六分音符为主的节奏织体,两个相差小二度的基本音级交替出现,营造颤音的听觉效果,依旧是由两声部交替演奏,引出再现部。

(三)再现部(124—209小节)

再现部是对呈示部的原样再现,唯一不同的是主部主题旋律先由钢琴奏出再由小提琴重复,在p的力度记号下进行演奏,在连接过程中经过短暂的?E和f的转调后,副部主题进入F大调,体现了奏鸣曲调式回归原则。

(四)尾声(210—247小节)

有较长的尾声,采用呈示部的材料,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互相渗透,交替出现,最后在以一串紧凑的十六分音符为主的音节跑动中,在三个逐渐丰满的主和弦中结束第一乐章。

四、结语

从古至今,描写春天的作品数不胜数,贝多芬创作的《春天奏鸣曲》无论其艺术性还是旋律性都是经典中的佼佼者,在赞颂大自然春色优美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类之间真挚的情感。全曲以乐观向上、生机勃勃、富有动力的旋律与节奏为基调,更加易于被刚开始接触古典音乐作品的人接受。旋律优美流畅,宛如春日刚刚解冻的涓涓细流,沁入听众的心脾,这是正值青春、朝气蓬勃的贝多芬对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充满阳光与希望。副部主题,小提琴在钢琴铿锵有力的伴奏下,激昂高歌,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洋溢着贝多芬式的豪迈与爽朗。

(作者简介:许力文,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作曲理论与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重奏贝多芬小提琴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高校民族器乐重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琵琶室内乐中的低音琵琶演奏初探
Pear Concert
莫扎特《F大调双簧管与弦乐四重奏》KV370第一、二乐章演奏分析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