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与内容相结合、情感与情景相交织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探究

2021-11-06 04:42刘文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1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小学语文

刘文平

【摘要】语文教学,要突出朗读与学习内容相结合,课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学习课文时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读通诵,知意达悟,语感顺畅,同文同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宗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知其文意,晓其文心,通达感悟;抓住关键,将生活与学习相联系,悟出感悟与道理,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朗读训练;小学语文;理解感悟;灵活多样;阅读诱导;词句美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是对文章文意的理解,还要与学习、生活相结合,提高对社会行为的感悟。古人曰:“学贵有悟。”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自读、揣摩、感悟,当学生自己悟出其中味道的时候,也就是学得津津乐道的时候。读通读透,有所感才有所悟,有所悟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一、朗读训练和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相结合

在朗读训练中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把朗读与阅读有机结合,贯穿始终。通过 “三习学习法”(预习、学习、温习)深化朗读与理解。如,预习中,要求学生注重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文章反映的情感;学习过程中,教师传道解疑过程中,诱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反复朗读解决问题;温习中,有感情地朗读,品味、欣赏课文情感。

如,在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初读课文,会认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渲染、勾勒”等词语;让学生想象“草原有多么迷人”,引导学生对草原形成绿毯、热情等初步感知;指导学生感悟: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情感,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通过“同情感”感受:草原像我们的朋友慷慨无私,人和草原是那么的融洽和谐。此外,在对语言文字感受的基础上,教师还采用了范读、引读、配乐朗读、反复诵读、参与背诵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朗读的水平。这些方式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为教师的适时引导提供了奠定了基础,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在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通过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朗读时,让学生把作者对一碧千里草原的喜爱,对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通过读表现出来。如,“天空”“空气”形象地展示了草原的活力,要读得干脆有力,“小丘”“平地”“羊群”是草原景色的特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朗读中要与作者一同感悟。让学生通过朗读训练和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将草原的美景、草原人民的深情展现给教师和其他学生,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的舞台,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深入地掌握课文的内容。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诗、词、散文等文学体裁不同,采用的学习与感悟方法也不同。特别是在课文配有图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图文分析,通过图片的理解深化对课文的认知和与作者的情感互通。如,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展示了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展示了红军的英雄气慨;“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充分体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学生边朗读边述说情感。通过想象结合肢体语言,学生深深地领悟到:《长征》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结合建党100周年的庆祝活动,学校组织召开的课本剧,引导学生认识诗中所述的不仅仅是地名,它更代表着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共产党人面对危难、迎头而上、万般豪情的壮志。作为当代的学生,要更加热爱和珍惜时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笔者先是让学生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欣赏教师准备的长征图,以此激发学生读的欲望,接着扎实抓好“读”的训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并做到熟读成诵。如此重视读书实践,定能使学生的语感逐步敏锐起来,使学生变得富有个性、悟性和灵性。例如,“远征难”“只等闲”等词语及它们在句子中表情达意的作用都是采用这种方法理解的。有了“读”这一充满生机的载体,学生的理解就渗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因而也就具有了鲜明的个性,这是任何词书中精确的解释都难以达到的理解效果。再如,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等长征险阻问题的理解,笔者也没有让学生作过多理性的分析,而是让他们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去品味、体验。笔者把“读”当作一只灵巧的手,用它来放飞学生思考、体验、创造的五彩风筝。这样,学生、文本、教师三者间的对话就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因而也就更加真诚而纯朴。

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在品读重点段落时,充分渗透“读、品、悟、想”的学习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去品读语言文字,不仅让学生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引导学生感悟词句美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会对一些词句特别感兴趣,如果教師能关注到这一点,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觉得课文写得精彩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感悟一下,那比教师自己讲的效果要好得多。

比如,《匆匆》一课中,笔者让学生结合小升初考试,把自己感悟较深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的感受,结合生活和学习,找寻时间从哪里流逝。学生反馈道:从上学路上玩耍、课堂中的走神、无意识的小动作、回家后的电视节目中,时间就过去了。小升初考试迫在眉睫,取得好成绩不易,让人伤时、惜时。文中时间空灵而又抽象,描述又具体,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本文时,笔者将“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入情入景的朗读,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美,同时了解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以学习的紧迫,激兴趣、拓思路、展个性,在交流、反馈、评价中自然地、不露痕迹地促成了“时间”的内涵的深入领悟,真正实践“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综上,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的阅读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借助文本去感受,在自悟中趣学,不断追求感悟的深刻性和独特性;使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揣摩意蕴,通过重点语句,与作者同感,从文中感悟现实生活,陶冶情操,升华感知,最终获得情感与情景相交织的阅读体验。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小学语文
加强朗读指导 提高语文能力
如何重视高中语文中的读与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如何让学生爱上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