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丹 陈智华 罗秀云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造成的心肌缺氧、缺血、坏死,治疗应迅速开放闭塞血管,改善心肌功能,提高生存质量[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能快速缓解症状,促进血流灌注量的恢复[2]。PCI术后患者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术后康复,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改善[3]。常规护理往往单纯考虑生理因素,对心理因素缺乏足够的重视,患者治疗依从性也较低,不良反应率偏高[4]。本研究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今后AMI患者PCI术后的护理干预、健康促进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选择2020年1—12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出院又放急诊留观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无严重生命危险,可配合量表评估的完成;胸痛6 h内急性发作;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尿毒症等重大疾病;合并精神疾患,无法理解研究内容或有严重交流障碍;合并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或重大肝、肾、心功能不全;术后出院再次入院期间死亡、急诊手术死亡。按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1~68岁,平均56.20±4.11岁;病程1~12年,平均6.91±1.30年。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69岁,平均56.61±4.02岁;病程1~11年,平均6.71±1.2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PCI术后,护理人员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医疗环境,及时安慰患者,缓解其术后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注意调整患者的饮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为术后的康复提供保障。在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时要注意角色转换干预,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调节其在社会、家庭中的角色,并给予心理支持。护理时要注意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对情绪的影响,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往往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问题更为严重,护理人员更需要多进行健康宣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病情,消除对疾病的恐惧,采取乐观向上的态度。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干预。
(1)经络护理:对患者头部经络进行梳理护理,梳子材质为牛角、木质等天然材质,顺序由头部的毛梢为起点,旋转着梳拢,力量从轻逐渐加重,力度以患者舒适为宜,从前额发际慢慢向后梳理,而后再反方向向前梳理,然后从两耳上部分别向反方向梳理,最后披散头发朝头的四周梳理,梳理重点经脉为督脉、膀胱经、胆经、肝经、三焦经。每处梳理6~7次,每日梳头3~4次,每次梳5~6 min,并持续梳理头部经络1个月。
(2)专方护理:组方为白芍30 g,麦冬、黄芪各20 g,川芎、红参、枳壳各15 g,当归、五味子各10 g,生地黄、苍术、牛膝、半夏、木香各8 g,甘草6 g。加水煎至3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
(3)情志护理:忧伤肺、怒伤肝、思虑伤脾,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心理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情志护理,消除患者忧思、恼怒、气郁等情绪。
(4)饮食护理:寒凝者多食羊肉一类的温补食物;气虚者多食山药、大枣等补气食物;瘀血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坚果。
(5)运动护理:可选择太极拳、五禽戏等中医养生操进行锻炼,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以额头轻微出汗为宜。
(1)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病死率。护理满意度问卷内容分为健康教育、护理知识、服务技能、护患沟通,总分100分,80分及以上为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
(2)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表评分(SAS)、抑郁自评表评分(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各包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分4级评分法,将各条目得分相加即为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满分100分。SAS量表临界值为50分,SDS量表临界值为53分,评分越高,提示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越严重。
(3)遵医行为:遵医行为包括戒酒戒烟、按时服药、清淡饮食、定期复查等。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和SD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的比较
观察组在戒酒戒烟、按时服药、清淡饮食、定期复查等遵医行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冠状动脉突发性、持续性缺氧缺血而发生的心肌坏死,系心血管内科的多发病,起病急,病变迅速,若不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有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5]。目前,对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 已成为临床首选的恢复心肌再灌注的方案,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量最为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6]。但是多数患者由于对疾病了解不足,对手术存在紧张、恐惧心理,加之对手术疗效的诸多疑虑,导致术后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对PCI术后的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情绪调节越来越重要[7]。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缺少对疾病的深刻知识,缺乏对PCI术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几乎无法对疾病的危险系数作出正确的评估,而疾病发作时,患者能感受到压榨感、濒死感等剧痛,心肌处于持续缺血和缺氧状态,更加剧了对死亡的恐惧感,对生活的焦虑或抑郁[8]。对于PCI术后的AMI患者,需要强化术后心理疏导,调整患者的认知,并予以肌肉放松训练等常规护理,调节患者心理失衡状态,促进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9]。目前我国针对AMI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的研究较多,术后的心理护理也不断得到重视,但是患者术后不良心理状态的现象仍普遍存在[10]。若我们利用恰当的评估工具来评估患者心理,采取合理的干预方法来减轻其负面情绪,能促使患者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可提高生存质量。
本病在中医中归属于“胸痹”、“心悸”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病机是毒邪致病、脏腑气机功能失调,而致毒、瘀、痰互结,造成气血阻滞,血脉不畅[11]。中医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是基于患者疾病基础上展开的护理,通过针对性的经络梳理护理,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12]。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理论与整体护理的密切结合,特别强调对心理、行为变化的关注,根据经络循行给予有针对性的梳理护理,来舒缓甚至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保证了治疗周期的完整和有效,降低了负性情绪对生理、心理的影响[13]。中医认为情志不舒会引起气机不畅,气不畅则血不通,因此,经络梳理护理等中医护理能通过畅达气血、通顺血运,缓解病情,加快康复[14]。本研究中以白芍、麦冬、黄芪、川芎、红参、枳壳、当归、五味子、生地黄、苍术、牛膝、半夏、木香、甘草为基础进行专方专治,随证加减,方中白芍养血平肝止痛;麦冬、生地黄清心润肺、泻热生津;黄芪保肝、利尿,强化免疫;红参、五味子大补元气,益气摄血,复脉固脱[15];川芎、枳壳、当归、木香行气活血,祛风止痛,理气宽中;牛膝活血通经,滋补肝肾;半夏、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通经活血清心、益气散寒补肾之功。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对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的改善程度更高,考虑与我们采用的中医护理模式有一定相关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更高,更有利于术后的康复、预后,中医护理认为药食同源、顺应天时,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练习太极拳、五禽戏,这些措施简单易行,患者也更愿意接受此护理方案[16]。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理机能,减轻住院成本,减缓患者经济负担,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中的疗效突出,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采取积极乐观的就医态度,提高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