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尔春
笔者所在的温州市苍南县宜山镇第二小学为乡村学校,基础薄弱,学校根据自身环境特点,因地制宜运用多种运动形式开展特色课程及大课间体育活动,同时还开展了“足球进课堂”活动,将足球课程列入学校的必修课程,确保每天1节体育课,每周至少1节足球课,并且不得挤占和提前结束课程。学校专职和兼职体育教师并存,组建了5支校足球队,积极开展校园足球联赛和足球阳光课程,做到面向全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实现课内课外双管齐下,让全校学生都喜欢上足球。
2021年浙江省乡村学校体育推进会上,笔者执教了水平一《足球:多种形式控球的练习方法2》一课。此课以控球为载体,以学生整体性认知能力的发展为教学主线,运用领会教学法让学生从自主、探究、合作中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在课堂中对教材处理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真正掌握并运用技术,从而实现“学练赛评”课堂教学一体化。通过笔者设计的学练教学内容,发展了学生的控球能力、平衡能力及灵敏性、协调性与力量素质,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以及准确的预判能力,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合作共赢的体育品德。
一、学:以单一练习为切入点,从学会到会学
“学”是在体育教师的主導下,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进行单一身体练习。二年级学生在心理认知上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积极乐学并善于表现自己。在设计单一练习时要考虑这些客观因素,同时丰富练习方法,以便更好地展现课堂教学成果,也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技术动作。
如,在《足球:多种形式控球的练习方法2》一课的单一练习中,从“抢凳子”游戏入手。因为学生有一定的学练基础,开始时笔者并没有教学生控球的要领和方法,而是先让学生从游戏中边体验边学习,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反馈—再体验”,采用了踏停控球、拉拨控球与运控球+转身3种练习。笔者将学生分成4组,要求两两相对组成小组,同时以行进间带球的方式从本方阵营带球到对方阵营;再在行进间带球的路线中增加障碍物,要求学生行进带球时注意观察前方障碍物位置,达到带球稳且停球尽可能快的目标;随后再让学生结合运用踏停和拉拨控球技术进行控球转身返回的练习。
学生在练习时通过探索、发现和建构,自然地掌握了控球的动作要领,学会了行进间运控球的动作方法,先练后教体现“以生为本、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即重视学的过程,体现主动学习[1]。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一改以往单一练习设计的枯燥乏味,让学生更有信心挑战学习,在学技术的同时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练:以组合练习为学练点,从会学到会练
“练”是从单一练习到组合练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始终遵循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原则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组合练习的设计不仅为巩固提高动作(技术)方法、发展体能服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在学练环境中将所学的“单一的身体练习”转化为一种“能力”,让“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能够真正在课堂上发生[2]。
如,在《足球:多种形式控球的练习方法2》一课的组合练习中,练习方法1:在踏停控球、拉拨控球与运控球+转身的基础上加入传球技术。重点强调控球时的方向和节奏变化。2名学生为1组,从本方阵营出发,相互传球至对方阵营。学生A向前跑动,到标志物时左右移动,学生B原地拉拨控球。当学生B左右移动时,学生A运控球前进,到达一半路程时转身控球1圈,将球传球给学生B,学生B踏停控球,接球后原地拨拉控球,学生A弧线绕过学生B,跑至下一个标志物开始左右移动,学生B重复学生A的动作。在熟悉掌握练习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不同信号节奏等改变学生移动速度、控球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
练习方法2:在以上练习的基础上,在2个标志物中间再放1个标志物作为固定障碍物,要求学生在不同位置选择不同的控球方式绕过障碍物再传球,传球时,接球队员不能再靠近障碍物位置。如,学生A向前移动到第3个标志物,学生B左右拨球,可转身控球或脚外侧拨球后加速绕过第1个标志物,再运控球到达第2个标志物。在绕过第2个标志物时必须选择不同的控球方式,然后才能传球给学生A,同时要求学生A离开标志物后学生B才能传球。学生A接球后重复相同动作。练习熟练后,要求控球人员根据移动人员的口令随机做控球过标志物的练习。要求各种控球之间的转换要连贯,绕过标志物时突然加速运控球。还可以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控球速度和移动速度,逼迫控球人员在控球的同时观察传球目标,进一步提高控球能力,既运用了控球技术,也初步学到了传球技术,还让无球人员学会了无球移动技术,发展了学生的体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初步的技术支撑与兴趣动力。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速度、空间、方位变化的适应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多样的组织形式和教学节奏的变换,在一定教学原则下进行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变化,而非仅仅追求教学形式上的新颖独特,带领学生从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递进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赛:以游戏比赛为挑战点,从会练到会用
“赛”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能够巩固并运用所学运动技能。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比赛对学生的机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比赛中精神高度集中,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如,在《足球:多种形式控球的练习方法2》一课中,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足球的各种球性练习,已经掌握了触球部位与控球技术,因此将控球+射门作为挑战点,可促使学生提升技术。将学生分成小组比赛,要求射门前每名学生都要完成至少1次的触球。通过在比赛中穿插运用多种控球技术,引领学生在赛中练,弱化技术要求,注重使学生学会练习方法,强化活动过程与趣味性,不仅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并运用所学技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赛中有练,练中有赛,赛练结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评:以课堂评价为落脚点,从会用到会评
“评”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学练标准搭建的展示平台,主要起到反馈、激励、调控、导向等作用,通过对“学练赛”进行评价,体现课堂教学成效。评价应做到及时性、激励性、合理全面性、公正针对性、真实多元性。
如,在《足球:多种形式控球的练习方法2》一课的各个环节中,每次练习前提出明确的练习标准,并在练习结束后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学”的部分,在游戏结束后,学生开始左右拨球控球练习,每组练习10次,要求7次触球位置正确。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后,教师检查并询问学生完成情况。然后再练习1组,要求在触球位置正确的基础上,7次拉拨动作连贯,练习完成后询问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让优秀的学生展示拉拨控球,让其他学生给予评价,说出其优点再次练习,达到目标后再进行下一个练习。每次练习提出练习次数和要求,练习后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表扬学优生,帮助学困生,让学生知道动作的标准以及自己的水平,并知道如何改进,确定学的方向和目标。
组合练习是对控球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其练习和评价要围绕不同控球动作之间的连贯,如在组合练习1中,要求左右拨球、运控球和踏停控球動作在固定位置的连贯,并在控球时观察队友移动的位置,因此在练习中要求一定速度下不可失去对球的控制。其评价可以是在尽量对球不失去控制的前提下,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控球传球练习,要求控球的连贯性和传球的准确性,在提高接球技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传球合作意识。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展开,修改足球比赛规则。要求每名学生都运用运控球技术后才能完成射门。为完成比赛,小组内成员必须加强合作,完成运控球要求。这样可以有效增进小组的凝聚力,增强小组的合作、竞争意识并客观地检验本课的学习效果。
以课堂中的即时评价作为落脚点,立足学生立场,每个练习围绕成功率或完成速度的评比促进技术的形成。以问题和观察意识,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练习促合作,以竞争促比赛,以技术促技能。在跑动和传控球的赛练中,感受合作价值,将“评引技长”真正落到实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在《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引导下,“学练赛评”四位一体已经成为新的教学目标,只有将“学练赛评”融合,才能更好地规范课堂教学。从单一的身体练习到组合练习,其目的都是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并学会自主思考,通过设置比赛或者游戏环节,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动作加以灵活运用,最终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曾榜,曾荣.以赛促学,以评导练——体育课堂“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的教学价值[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2): 36-37.
[2]石峻.教材“三个一”要求下“学、练、赛(评)”一致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2):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