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双 谭北平 董晓慧 史黎黎
[摘 要]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全面提升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基于新农科建设的时代需求,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饲料安全方向专业基础课程“水产动物营养学”为例,以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道德修养等为切入点,从课程整体设计、思想政治素材挖掘、思想政治素材融入的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关键词] 新农科建设;水产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章 双(1986—),女,湖北咸宁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免疫研究;史黎黎(1982—),男,湖北天门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水产动物免疫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0-0062-04 [收稿日期] 2021-06-29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可见,课程思政对于培养适应新农科发展的水产养殖人才意义重大。基于新农科建设的时代需求,围绕水产养殖学专业“水产动物营养学”课程,探索将课程思政融入该课程教学的相关应用和实践。
一、课程改革现状
“水产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存在专业课程理论性强、教材更新速度慢、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单一等弊端,同时,存在课程设置背景所带来的自身特有问题,无专用教材可依。在我国开设水产养殖学专业的高校中,学生培养不分方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仅包含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涵盖的知识除了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生理、营养需求及营养研究方法等营养学知识外,还包含了饲料营养成分及特性、饲用价值及水产饲料的配方技术与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知识。由于课程设置学时及教学安排等限制,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难以将涉及的各方面知识讲解透彻,这也导致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相关教材难以满足水产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的需求。水产动物营养学相关教材则是为了满足畜牧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需求而编撰,讲述内容多集中于陆生动物营养,缺乏水产动物营养特有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水产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一方面利用多种渠道改善课程知识体系,同时选用《动物营养学》(杨凤主编,2014年)和《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麦康森主编,2011年)两本教材为主要参考,多本教材辅助,并结合网络资源融入科研成果,完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灵活使用引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水产动物与陆生动物进行比较,分析异同点,类比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新农科建设的大背景下,想要培养出满足水产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传统的课程改革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在水产动物营养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把课程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做到“三全育人”,培养出懂水产、爱水产的新时代水产接班人[2]。
二、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与探索
(一)整体设计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灵魂和使命[3]。《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重新明确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内容重点,并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是水产动物营養学课程思政建设整体设计的首要任务。在专业能力素养方面,结合水产动物营养学的课程特点及在水产养殖学中的基础作用,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水产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的特点及规律,掌握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产实际的能力。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结合新农科建设的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紧围绕理想信念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等方面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增强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传承先辈求真务实、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提高道德素养,增强政治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强化家国情怀。通过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有声有色的无缝对接, 为我国水产养殖和饲料企业输送专业知识过硬、有素养、有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
(二)思想政治素材的挖掘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既不能刻板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强加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专业课程思政化,也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两张皮”,要深入梳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及优势,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无形中占领学生思想高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作为优质蛋白质来源,水产品大大改善了人类膳食营养结构,水产养殖和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4]。在“水产动物营养学”授课过程中,遵循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自然融合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从国家、历史、人文、经济、政治等多角度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落实到知识点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资源库。
一门课程的绪论部分能让学生明确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要求,让学生清楚课程学习的意义,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及现状,较专业知识章节蕴含着更多的思想政治元素。在“水产动物营养学”绪论部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水产品对于人类身体健康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从事水产饲料行业的光荣感;从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在全球中的占比和水产饲料年产值的规模,让学生清楚水产饲料行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增强学生从事水产行业的职业责任感,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清楚学习水产动物营养学课程对于从事职业的重要性。在讲述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过程中,凸显我国是水产养殖的起源地,早在公元前400多年前范蠡就著有《养鱼经》[5],尽管我国饲料工业发展时间短,但是我国水产饲料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这些都是可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思想政治素材。我国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水产人的辛勤付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介绍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学研究的奠基人李爱杰先生和王道尊先生,学习他们如何在国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脚踏实地、刻苦钻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老一辈科学家将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紧密相连于国家民族的命运,这种具有家国情怀的案例也是教育学生的良好思想政治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