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教材文本留白的情景式写作

2021-11-04 11:43郭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练笔

郭运

【摘 要】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引子”,捕捉课文中的留白,并以此为契机,引向情景式写作,在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所营造的情景中进行语言实践。本文列举了六种基于文本留白的情景式写作类型,并针对每种类型以具体的案例来说明。

【关键词】文本留白 情景式 小练笔

“空白”本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创作手法,多体现在绘画、文学、书法等艺术作品上。文学上的“留白”意在让读者通过联想、想象、感悟等方式对文本进行二次创造,而读者自身进行填充、完善和重塑的过程就是“补白”。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留白,并以此为契机,有效发掘练笔资源,使其成为学生练笔的起点,引导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引发创新之花。

習作教学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泉源丰盈而不枯竭,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其关键在于创设符合习作需要的情景。当学生的习作欲望在情景体验的刺激下达到顶峰,文思就会犹如泉涌般喷泻而出,用笔抒心、用笔倾情、情趣写作将会水到渠成。

现在大部分作文教学着眼于具体的情景体验。具体的情景体验虽然能够将写作落实于生活,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生活的局限性。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现阶段的重要工作是要求重新审视语文课程,教材是一个“引子”,以这个“引子” 将学生引向积极的语言实践。发掘课文的留白,以此引向情景式写作,就是以教材文本为“引子”,在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所营造的情景氛围中进行语言实践。

作文教学中存在枯燥化、孤立化、无序化的多种问题,构建一个相应的写作教学课型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文本留白的情景式写作主要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针对每种类型笔者将以具体的案例来说明。

一、填补意象留白,在意境中写作

鲁迅的散文诗《好的故事》第6、7自然段中描绘了许多“梦中”的意象: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这些意象不仅展现出鲁迅梦中画卷之美,更承载着许多象征意蕴。抓住这些意象留白,学生会对“好的故事”有更深的了解。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随着鲁迅先生的梦境,在意境中营造自己关于这个梦境的意象,展现自己内心“好的故事”的意境。

二、填补作者生平留白,在知人论世中写作

(1)结合诗人李贺生平,在《马诗》的基础上写一个故事,设计情节,塑造你印象中李贺的形象。

(2)根据三首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的诗词:《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一个故事,设计情节,塑造你印象中的苏东坡形象。

这两篇文章的共同要求都是“写一个故事,设计情节,塑造你印象中某某的形象”。关于诗人李贺、苏轼的形象,学生可以用虚构故事的方式去塑造。课堂时间有限,通过一两首诗歌的解读和作者生平的大致介绍,学生只能了解这个诗人最主要的特质,如少年天才李贺,然而怀才不遇,20多岁就抑郁而终;苏轼被贬黄州后,依旧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诗人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具象化呢?填补作者生平留白,并不是单纯地给学生详细罗列作者生平事迹,而是让学生在把握诗人核心人格特质的情况下,去虚构有关诗人的故事,虽然情节、人物、环境不一定符合史实,但是学生所构造的情节、人物、环境也反映了他们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对这个诗人的理解。这样填补留白的方法会让学生对写作更有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创作故事的能力。

三、填补叙述视角留白,换角度写作

课文《青山不老》是以第三者口吻来叙述老人在荒漠中植树造林一辈子,终于创造出一片绿洲的故事。在练笔时让学生换个视角来重新叙述这个故事,用青山的拟人视角来看老人的一辈子。《再见了,亲人》本来是用第三人称叙述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练笔时让学生站在志愿军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视角,对文中的小金花、大嫂这些朝鲜亲人们说说心里话。这两篇练笔都是让学生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事物或一个人物来重新叙述这个故事。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换视角叙述,并不仅仅是换个人称把话再说一遍。换了角度,原先视角叙述时不方便说出来的留白部分,这个视角说不定可以填补上去;原先视角说出来的话语,用这个视角来叙述时,必须要留白才好。毫无疑问,这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写作体验。

换视角叙述练习也让学生发现“原来这个故事还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从这个角度来说和从那个角度来说,效果竟然不一样”,自然而然,学生在以后写文章时,也会留心对叙述视角的选择。

四、填补问题留白,在思辨中写作

《阿长与山海经》为何不以《阿长》为题?写作时作者对长妈妈已经是满怀敬重和感激了,为什么作者还要选择一个他憎恶时才叫的称呼放在题目中呢?作者在文中写了长妈妈很多事,为什么独独选择了一个“山海经”放在文题中呢?请你品一品,谈一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文章全部和鲁迅先生有关。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学习这些文章不仅要学习它的语言美,还要帮助学生提升思辨能力。在与教材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选取《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学生学习后对鲁迅先生的文章风格和批判色彩就有了一定了解。因此,用文章中留下问题的留白处,引导学生去议论、去写作,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让六年级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的雏形。

五、填补生活留白,在文本延伸中写作

刚学完《刷子李》这篇课文,就发现班级教室后门的一面墙上染上了大片墨汁。同学们瞬间想起技艺高超的刷子李和曹小三,这两位要是在就好了,那么谁来帮我们六班刷墙呢?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位,把这位俗世奇人请来我们六班吧!

这篇小练笔是寻找课文与学生生活的连接点,用生活经验去填补文本的留白,在文本向生活延伸的情景中写作,拓展了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也丰富了写作的范围。其中,最有趣的是“请刷子李来六班”这个小练笔。《刷子李》是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一篇,塑造了一身黑衣、刷墙技艺十分高超的粉刷匠刷子李的形象。刚学完这篇课文不久,学生们碰巧在班级后门的墙上发现一大片墨汁的痕迹,怎么去除这墨汁的痕迹呢?大家都犯了愁。这时一个学生打趣说:“不如把刷子李请来吧!”大家哄堂大笑。此情此景,便有了这篇小练笔。将小说中的人物融合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瞬间燃起了学生们写作的兴趣。在学生的笔下,刷子李保留了课文中的经典穿着和动作,同时又加入了生活情境中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读起来真是趣味盎然。

六、填补体裁留白,用不同形式写作

以小说《冬阳·童年·骆驼队》为蓝本,以“冬阳、童年、骆驼队”为意象,把英子的故事和这个故事带给你的感受写成诗歌。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其独特的要素,同一篇文章用不同体裁来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林海音通过冬阳和骆驼队两个意象来描绘笔下的童年。林海音用叙事的笔触,围绕这三个意象,用带着淡淡忧愁的口吻叙述了对童年时光的追忆。而“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三个意象不正契合了诗歌的特点吗?——通过意象来寄托情感。因此将这篇文章改写为诗歌的体裁,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用意象来寄托情感的方式韵味悠长。

情景式写作的前提是“沉浸和感受”,它要求学生沉浸到文章的情景中去体验和感受,在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状态下写作。通过基于文本留白的情景式写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和共情能力。情景式写作是基于文本,阅读是它的前提。虽然主要是在精读课内文本的基础上写作,但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读得更“有滋有味”,从而提高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同时,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思维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本留白是作家有意或无意为之,这些留白是学生阅读时驰骋想象的空间,也是学生进行小练笔的天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填补空白的过程,也是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以课文为凭借,以阅读课堂为主渠道,进行实践与研究,探索情景式写作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向课文借“生花妙笔”:启发学生向课文“借”素材,擦亮发现素材的眼睛;启发学生向课文“借”语言,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启发指导学生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选择好读写结合的“点”,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从而有效实现“发掘文本留白,引向情景式写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英.“空白”,开启思维之窗[J].小学教学参考,2014(30).

[2]吴丽霞.情景式体验是习作丰盈的泉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3).

[3]李咏霞.创设情景模式,建构写作课型[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

猜你喜欢
小练笔
小练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挖掘课堂资源 提高练笔实效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有效性
文本、真情与笔尖共舞
在“小练笔”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语文写话教学设计研究
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探索
让课堂“小练笔”成就情趣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