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娜
【摘 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而阅读教学是实现这一宏大目标的主要载体与路径。本文以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为例,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与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的语文深度阅读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中高年级 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以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能力。要使学生形成这四种语言能力,离不开广泛的语文阅读与积累。因此,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从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着眼,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读写并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学生的语言建构包括口头语言建构与书面语言建构两种,具体包括对汉字、语音、词语、句子、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的吸收与运用能力。这些语言基础知识既系统,又庞大,并且都是以具体文本为载体,学生需要长时间的學习与沉淀,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这一载体,引领学生从读中悟、从读中获,进而在写中运用、在写中创新,以读促写、读写并进、螺旋上升,全面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一课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营造出静谧、迷人的月夜美景。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文中美好的情感和静谧的意境,笔者引导学生反复吟读,结合多媒体画面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再出示重点句段,让学生赏析品读,并引导学生及时迁移仿写,内化吸收。
出示: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也照亮了飘香的果园,还照亮了可爱的草塘。
【教学要领】这一段话中连续用了五个排比句,用细腻、温柔的笔触描绘了美好的月下景色。首先,笔者指导学生用轻柔的语调、舒缓的语速去朗读,并且朗读时每句中“照亮了”一词要稍重些,并且读时从首句到末句语调要逐渐上扬,从而读出排比句的气势;其次,笔者让学生自由读、轮读、分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最后,笔者让学生观察这段话的写作特点,并仿照句式用排比法仿写一段话。大部分学生都写得很美,排比也运用得很贴切,如“月光如水,月光如画,月光如诗,月光如歌”“我爱月光如水般的晶莹,我爱月光如画般的美丽,我更爱月光如诗如歌般的隽永”。
这样引导学生以读促写、读写并进,不仅能让学生及时吸收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法,而且也能让学生习得文中细腻的文笔和温婉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日积月累,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一定能不断提升。
二、深读细耕,促进语文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言是思维的外显,而思维是语言的内驱。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离不开思维的支撑与驱动,而思维的发展也离不开语言的承载与具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例如,在教学《走月亮》时,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4自然段: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最后一句为什么要用“抱”字?
【教学要领】笔者先让学生默读思考,然后交流讨论,共同品析这一自然段的写作手法:“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给本无感情的景物,附上幸福、甜美、欢快的情绪,如溪水绵绵流长。一个“抱”字,赋予小水塘儿童般活泼、可爱的性格,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接下来,笔者让学生轻声反复朗读这段话,想象文字中营造的宁静、和谐的画面,再让学生仿照“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写一句拟人句。
这样,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文中的独特写作方法,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的语文思维与语言能力同步提升。
三、品味文本,培养审美情趣与艺术品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审美情趣培养、思想情感熏陶和文学作品鉴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教育和文学鉴赏培养,教给学生品味文本的方法,引领学生深入体验文本的语言文字美、思想情感美和文学意境美,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艺术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积极的阅读体验中,自然生发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健康的审美观。
例如,在《走月亮》一文中,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营造了静谧的风景美、浓浓的亲情美,表达出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文中,景美、人美、情更美。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美好的情感,笔者除了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让学生“读”出文中的美妙之处,还把重点句段“拎”出来,利用多媒体图、文、音交相辉映的视听效果,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细细品味。
出示:收了豆,栽上水稻,看,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现在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教学要领】这段话中“稻穗低着头”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看到饱满的稻穗时无比喜爱的心情;“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看到月光下稻田一望无际,丰收在望,心中涌动着丰收的喜悦。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此时的欣慰与喜悦之情,笔者先用近景特写展示成熟的稻穗画面,让学生感受“沉甸甸”和“低着头”;用远景展示稻田一望无际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为什么把稻田比作“毯子”,告诉学生,在阳光下,稻田就像金色的毯子;在月光下,稻田又变成了“银色的毯子”,并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银毯”的画面。接着,笔者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来读这段话,朗读时语调要稍高、节奏要轻快,要读出快乐、喜悦的感觉。
笔者认为,这样引导学生品味与欣赏文本,等于在潜移默化中把文学欣赏的“金钥匙”交到学生手中,这种独特而美好的阅读体验,不仅能使学生受到高雅的艺术熏陶,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诵读经典,促进文化理解与思想传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育应引领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这说明“促进文化理解与思想传承”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文化根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思想和世界文化精髓融入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说中国话为荣、以写中国字为傲,把我们民族精神的魂、民族文化的根深植在学生心田,让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独立坚强的中华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处处都有传统文化的范例,语文教师要使用好这些范例,引领学生学经典、诵经典、弘扬经典,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运用,促进学生对民族思想的理解与传承。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这三篇课文选自我国的上古神话《山海经》。这几篇课文不仅表现出古人神奇的想象力和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而且体现了古代先民勤劳坚强、独立坚强、敢于同一切恶势力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以及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教学要领】为了让学生感受并体会课文中承载的厚重的民族文化精神,教学这个单元时,笔者以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笔者先向学生介绍《山海经》这本上古奇书,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以及世界文化领域崇高的文学地位;再告诉学生,除了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开天辟地这些词语出自《山海经》,像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牛鬼蛇神、妖魔鬼怪、形形色色、得寸进尺等我们今天常用的词语也都出自《山海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后续教学中,笔者重点开展了《盘古开天地》和《精卫填海》的阅读教学。由于《精卫填海》是一篇小古文,笔者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让学生尝试背诵《精卫填海》。这两篇课文的阅读中心议题都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文字间迸发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与坚强意志。课文《女娲补天》是略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运用阅读《盘古开天地》和《精卫填海》的方法自主阅读理解這篇课文。学习完这几篇课文后,笔者还布置了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到网络平台或图书馆去搜集关于《山海经》的知识,以拓宽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积淀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梁彩虹.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J].知识文库,202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