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征及发展路向

2021-11-04 13:41李梦卿余静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双师型

李梦卿 余静

摘 要 “双师型”教师是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力量,剖析入选“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56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共性特征,表现出以能力为重、聚焦人才培养目標的主体特征,以师德为魂、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内涵特征,以创新为先、引领职教现代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发展路向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增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健全产教融合机制,统筹协调“双师型”教师资源配置;健全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样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4-0024-06

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并在全国1400多所高职院校中遴选56所学校作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同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师资12条”),主张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落实“双高计划”建设的关键。以全国56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为样本,系统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特征,探寻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有效路径,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化发展。

一、主体特征:以能力为重,聚焦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任务。“职教师资12条”旨在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56所“双高计划”院校在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呈现出重视能力,聚焦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特征,始终坚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教师队伍;改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外“引”内“培”相结合。

(一)依循市场导向,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教师队伍

产学研结合是指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的强有力合作方式[1],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56所“双高计划”院校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一是深入推进教师培育工程。注重优化教师培养结构,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抓手,要求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契合产业需求,大力开展教师培育工程,全方位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实践能力、教学能力,不断增强教师适应多元职业环境变化的关键能力。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Mertens)认为,关键能力是指除具体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之外的、从事其他任何一种职业岗位都应具备的能力[2]。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深入推进教师实践锻炼工程、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工程、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等[3],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师能力多元化、综合化发展。二是完善人才供需协调机制。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职业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4],“双高计划”院校密切关注产业发展趋势与市场人才需求,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整,协调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布局优化,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统筹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与技术技能人才开发。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扎实做好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工作,依托各二级学院与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搭建教师专业发展与社会服务平台[5],促进市场与职业院校之间的信息互通,推动人才供需协调机制的变革与完善,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三是突出院校办学特色。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前景,合理利用地域优势与当地资源,打造学校特色院系与专业,构筑产学研一体化教师格局,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与发展优势。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精品专业和国家示范建设专业,所在院系主动适应社会与市场的动态化需求,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对教科研的投入力度,持续推进教师教学研究与专业建设变革,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6]。“双高计划”院校在发展历程中探索出一条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可持续道路,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保持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战略同频共振。见表1。

(二)强化校企共育,实现“外引”与“内培”相结合

“双高计划”作为推进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的重要工具,其发展理念与运行模式须充分考虑“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开放性。“开放组织运行模式强调组织要保持与自身周边的以及渗透于其中的各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互惠关系”[7],“双高计划”院校采用多样化的人才选培方式,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发挥企业与高职院校在师资培育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多元组织之间的场域作用,多渠道拓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来源。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双高计划”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多元主体联合培养师资,实现内外资源合理统筹与调配。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拓宽高技能人才“柔性引进”通道,加大对大国工匠、技能大师、产业教授、行业企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双兼双聘”机制,推动企业与教师人才的双向流动[8]。推进校企共育既有利于提升校企主体的综合育人效益,又进一步为加强教师能力建设提供了有效方案。“双高计划”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呈现“双元”特性,主张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育理念,致力于打造出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专业教师团队,注重优化教师结构,以“固定岗+流动岗”的师资配置模式,破除校企之间的合作壁垒,在人才培养框架中构建起牢固全面的专业知识链、实践能力链、产业技能链,为建成高水平师资培养高地,打造可持续人才培养生态提供了重要保障。如江西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引人与引智结合,专职与兼职并重”的建设原则,着力推进“三依托、三结合”的双师培养措施[9],深入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双高计划”院校以校企共育为抓手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牢牢把握“外引内培”的培养方向,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契合了人才培养发展战略,见表2。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双师型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全职妈妈浪费吗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