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社区老年慢性病多病共存状况的调查研究

2021-11-04 11:41王慧丽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共病结合部患病率

王 佳, 贾 音, 王慧丽

(1. 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 2.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呼吸内科,北京 102200)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019年的数据[1]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76亿,占总人口的12.6%。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8%[2]。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均期望寿命的不断增加以及疾病谱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我国慢性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已确诊的慢性病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3]。2016年国家卫生统计年鉴数据[4]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4.0%。多病共存,简称“共病”,是指患者同时患有2种及2种以上慢性疾病[5]。老年人多病共存,不仅降低期望寿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加重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以及相应健康管理的难度,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科医学提供以人为中心,综合性、持续性和协调性服务的特点与多病共存的管理需求比较契合,但目前相关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旨在对城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多病共存模式进行调查研究,为社区慢性病多病共存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健康管理措施及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海淀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9年10月—2020年4月就诊的慢性病患者。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年龄≥60岁;(2) 本社区居住时间6个月以上;(3) 至少患有1种慢性疾病;(4) 问卷调查时的前半年内有慢性病用药经历;(5) 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6) 精神、神智清楚,能够完成问卷调查;(7) 愿意参加本次问卷调查。

排除标准: 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完成本问卷的慢性病患者。

1.3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调查员与患者面对面填写问卷方式,问卷填写完毕后及时收回。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经查阅国内外文献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审核。问卷内容包括如下。(1) 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居住状况、文化程度、收入及医疗付费方式等;(2) 患者的健康状况: 慢性病的数量以及慢性病的种类;(3) 患者服药情况: 服用药物的数量、种类以及时间等;(4) 患者用药知识、行为、态度情况: 共分为15个条目,答“是”计1分,答“否”计0分。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6]来确定慢性病种类。患者所患慢性疾病均由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明确诊断。慢病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慢性胆囊炎、慢性肾炎、慢性肾衰、前列腺增生、骨质疏松、关节炎、慢性颈/腰椎病、恶性肿瘤。

1.4 质量控制

问卷调查员由课题组成员组成,经过统一规范化培训后,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与填写,问卷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核查。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发出问卷517份,回收517份,有效问卷500份,问卷有效率96.7%。500例慢性病患者中,其中绝大多数是汉族(493例,占98.6%),人口学资料结果见表1。

表1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人口学资料Tab.1 Demographic data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community

2.2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慢性病患病情况

500名慢性病患者中,慢性病中最常见的3种疾病分别是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糖尿病,其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为66.8%(334例),其次是心脏病,为44.2%(221例),第3是糖尿病,患病率为41.0%(205例),城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排序见图1。

图1 城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Fig.1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among the elderly in urban communities

中心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社区中,常见慢性病种类略有不同,在中心城区的社区慢性病患者中,最常见的3种慢性疾病分别是高血压、骨关节病以及心脏病,在城乡结合部社区中,最常见的3种慢性病分别是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糖尿病,见图2。

图2 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情况Fig.2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among the elderly in urban and urban fringe communities

2.3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多病共存情况

500名慢性病患者中,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慢病的有383例(76.6%),绝大多数患者患慢性病的数量在1~4种(492例,占总人数98.4%)。在中心城区社区和城乡结合部社区慢性病患者中,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慢病的分别为220例(73.3%)和163例(81.5%)。不同年龄、居住情况以及居住地区差异对多病共存情况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居住在城乡结合部以及与子女同住,多病共存情况越严重。不同年龄别、性别等老年慢性病患者多病共存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老年慢性病患者多病共存情况Tab.2 Compare ofmultimorbidit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b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2.4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多病共存模式

在383名多病共存的慢性病患者中,同时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情况最常见,约37.1%的患者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慢性病成对共患详细结果以及排序见表3,不同地区慢性病成对共患详细结果以及排序见表4~5。3种慢性病同时存在最常见的情况分别是: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14.1%(54例),高血压+心脏病+骨关节病12.8%(49例),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病11.5%(44例)。

表3 多重患病患者中慢性病成对共患的排序Tab.3 Order of combination of comorbiditi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n=383)

表5 城乡结合部多重患病患者中慢性病成对共患的排序Tab.5 Order of combination of comorbiditi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urban fringe area (n=163)

3 讨 论

3.1 老年患者慢性病患病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老年慢性疾病,这个结果与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报告结果[4]以及国内大多数研究结果相符合[7-9]。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致残、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中老年人群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在本研究中,心脏病的顺位较国家调查结果[4]有所上升,可能与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不同有关。本研究的对象主要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其次可能与研究所在地理位置不同有关。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以及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气候差别较大,北京地处我国北方地区,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冬季寒冷,以及雾霾天气导致吸入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增加心脏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10-11],这个结果与邓应梅等[8]、冯丽娜等[9]针对北方社区慢性病患病率的研究结果一致。

尽管调查对象均为城市社区的慢性病患者,但是在不同位置的社区中,慢性病的患病率又不完全相同。本调查结果显示,中心城区社区的慢性病患者中,骨关节病的患病率远远高于城乡结合部的患者,且高于心脏病、糖尿病等慢病的患病率。可能的原因推测为中心城区社区和城乡结合部社区老年慢病患者的工作性质较为不同,长期伏案工作以及较少的室外活动,导致中心城区的社区老年人颈/腰椎疾病显著增加。

3.2 老年慢性病患者多病共存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多病共存情况比较严重。

不同国家慢性病多病共存的调查结果较为不同,美国成年人群中多病共存患病率为65.20%~66.80%[12-13]、西班牙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64.10%[14];非洲布基纳法索60岁及以上人群中多病共存患病率分别为64.10%[15];新加坡65岁及以上人群为51.30%[16]、孟加拉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为83.60%[17]。

我国国内的多项调查结果也差异较大。一项全国性调查研究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中共病患病率为26.35%[18],上海为22.26%[1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57.48%(45岁以上中老年人)[20],北京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为57.2%[21],杭州为18.30%[22](65岁及以上老年人),福州为27.88%(≥60岁人群)[23],辽宁30岁以上人群为34.02%[24]。

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地域、种族、经济条件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同一个地区,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调查结果也会出现较大不同;纳入研究的慢性病种类不同,也会对调查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3.3 老年慢性病患者多病共存的模式

本次调查显示社区老年人最常见的共病模式来自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骨关节病等慢性疾病中的组合,与王姣锋等[19]的研究结果相似。中心城区社区的老年共病患者常见的共病模式与城乡结合部的老年共病患者的共病模式略有不同,这与中心城区社区老年慢病患者中骨关节病患病率比较高有关。

上海45岁及以上体检人群结果显示,共病模式主要是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慢性病中的2种或3种组合[20];美国45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2种慢性病共病模式为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3种慢性病共病模式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25];新加坡18岁及以上人群前3位常见的2种慢性病共病模式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炎以及高血压+哮喘,3种慢性病的最常见的共病模式为哮喘+糖尿病+高血压[16]。

目前,国内外对于慢性病共病患病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慢性病的管理还是主要针对单病种的传统模式,而多病共存相对于单一慢性病来说,存在更为复杂的生理机制;多种疾病的相互作用,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26];不同疾病治疗方案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多病共存常导致多重用药,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等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更多的生理功能障碍。

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健康评估,了解社区慢性病共病模式,提升全科医师对于常见共病的管理水平以及处理关键问题如药物相互作用等的能力,通过针对常见的共病模式进行整体的、综合的、协调的治疗与管理,从而提高社区慢病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共病结合部患病率
广东省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浅议我国结核病共病及管理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道岔工电结合部问题的差异化描述和技术标准分析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育的策略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