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永兴小学 郑小芳
新课程呼唤教师努力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立足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抒发对生活的真情实感。
当下的小学生大多缺少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的意识,导致在写作过程中“无话可说”“无言以表”“无从下笔”。显然,有效的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重对作文素材的积累,而作文素材的积累首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新课程鼓励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观察生活,并自觉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事实上,要使作文内容“丰满而厚实”,就必须有作文的素材,而这样的作文素材,毫无疑问是来自于生活。显然,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这一重要的作文资源,以培植小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美好情感,让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观察事物的顺序是多样的,可以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可以按照空间方位顺序进行观察,可以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进行观察,可以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可以按照作者的观察角度进行观察等。当然,还可以让小学生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观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按照从人到事的顺序进行观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进行观察,等等。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上具体的课文让小学生学会上述观察方法。教师只有扎扎实实“接地气”地抓好对小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让小学生真正掌握上述观察方法,才能让他们自觉养成正确地观察、全面地观察、有条理地观察的能力与良好习惯。
观察事物的最高境界是让小学生能“观其景”“闻其声”“品其味”,更需要小学生真正能用心去思考,从而对观察的事物作出分析、比较,以迅速地捕捉到事物本身所彰显出的独有属性。需强调的是,要让小学生能迅速而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基本属性,就应让小学生学会在事物间进行细致比较,学会去辨明事物的联系与区别,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客观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教师应鼓励小学生注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实现让小学生能比较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目的。
要让小学生获得丰富的作文材料,仅仅依靠直接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间接材料来源。这就要让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以使小学生逐步积累作文素材。
兴趣在学生作文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它是小学生进行作文的动力之源。教师应努力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曾有教师在一堂作文观摩课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作文过程中高频率地使用橡皮。小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发生困惑时使用橡皮,似乎能让学生感觉到更安心些。小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压力与焦虑水平偏高,橡皮不仅仅是修正错误的工具,使用橡皮已成为不少小学生作文过程中的“惯性”动作,成为一种宣泄压力的工具。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对小学生作文的“外部”压力。由于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教师拼命地带领小学生朝作文“文学化”的方向奋进,结果害了一大群学生,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极度恐惧的心理。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作文教学不应该有“强权”作文。显然,必须让学生走出“苦难”作文的束缚,减轻强加在作文身上的种种“外界”因素。切实给作文松绑,从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真正从观念上解决问题,以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本质属性及其功用,倡导作文向生活开放,向学生开放,“淡化”对作文的认识,轻装上阵,摒弃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激活学生表达需要。我们必须树立这样的“作文观”,我们不是在培养作家,我们培养的是能用书面语言进行交流、传达情感的人,能用作文表情达意的文化人。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作文教学要解放学生的心灵,还学生心灵上的自由。显然,教师应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作文指导时是“引路人”,活动游戏时是“伙伴”,学生作文困难时是热情相助的“朋友”。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不再是“评判者”“监督者”,不再是问题的“发现者”与“挑战者”。唯有如此,才会减轻学生作文的压力,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一次由衷的称赞常常会使学生爱上作文,反之,可能使本就有作文天赋的学生从一开始便失去掌握作文这一工具的良机。显然,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寻找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其方式、方法、策略是多样化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专栏(《优秀作文》与《进步作文》两大专栏),使每一位学生的作文都有机会在专栏上展示。一旦发现学生的作文在某一方面进步了,便将这样的作文在《进步作文》栏内予以展示。其次,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绝不可吝惜自己的笔墨,作文批阅时及时用圆圈、浪线等符号去激励这类学生,并在眉批与总批中写上启发性与激励性的语句,且在作文评讲时给予口头表扬,并邀请这类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最后,教师应改革批阅与评分的方法,可以采取暂不进行等级评判,让学生修改后才进行作文等级评判的方法,以激励学生及时修改自己的作文。有时还可以给予更高级别的等级,这样更利于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与热情,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随着兴趣的增强而稳步上升。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并非朝夕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切实从本班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努力探索作文有效教学的“支持性”策略。
平时,学生在课堂教学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妙词佳句,除了能读会写外,还需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准备漂亮的本子作为妙词佳句的摘录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及时记录、理解、背诵,作文时便能灵活运用。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准备《新华字典》或《成语词典》,利用课余时间去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词语,这样更利于学生进行理解与掌握,以达到积累更多词汇的目的。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说,阅读教学时让学生回答问题,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师应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展开辩论,进行PK 赛等,鼓励学生“唇枪舌剑”“各抒己见”,因为“能说会道”的学生作文水平通常都是比较高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课外阅读能让小学生学习到大量课堂教学中无法学习到的知识,学生将通过课外阅读学习到的一些妙词佳句融入自己的作文中,定能使自己的习作熠熠生辉,能使写的事变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阅读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窗,学生阅读伟人传,能学到伟人的精神与对待世界的态度;学生阅读小木偶,能启发自己的想象力;学生阅读白雪公主,能明白不可轻易相信他人的道理等。教师应鼓励学生抽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受益终生。
总之,教师应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着力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努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分项训练,扎实推进作文教学,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