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甲骨文及相关古文字书法的临习与创作

2021-11-04 08:46王蕴智
大学书法 2021年5期
关键词:结体殷墟古文字

王蕴智

以殷墟出土的10万余片刻辞甲骨为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大宗古汉字书写真迹。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古汉字结体本身就是艺术的,加之不同书家个性风格的情趣释放,极具视觉上的美感享受。殷墟甲骨文所表现出来的线条造型及其早期汉字的构形特征,处处体现着华夏先民的智慧,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一笔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从书学史的角度来看,殷商文字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后世书体的嬗变,是中华书法传承、发展的渊源。如今便有不少有识之士拈集殷商甲骨文字进行书法创作,这无疑是对我国传统书苑的开拓和创新。

由于时代久远,甲骨文毕竟是一种早已失去语言交际功能的文字载体。甲骨文及相关的古文字书法包括篆刻作品的临习与创作,都需要书家具备相应的古文字学知识。据我们所知,许多本专业以外的学人、高校学生和书家都有学习、利用甲骨文原始材料的初衷,但每每因其缺少专门指导,致使识字能力和相关的文化修养跟不上,或自学方法不当而走弯路,或是忽略了临习、释读原始材料的基本训练而事倍功半。再者就是廣大的一般爱好者,也缺少对古文字书法的品评鉴赏能力。这些因素都十分影响当代甲骨文书法创作的高品位,不能保证作品内容的正确性和可读性,也制约了当前甲骨文书作的学术文化含量和审美取向。所以要真正推出高品位的甲骨文及相关的古文字书法作品,还有待书家和文字学家的互动,需要书家和全社会书法鉴赏人的共同努力。

目前,甲骨文及古文字书法创作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准确写出与殷商、周秦时期不同书家群体相符合的具有甲骨、金石、简帛、古玺印味道的古文字。因为当今有些书家更在乎笔墨情趣,并不介意去掌握必要的古文结体知识和字形的正确写法,不太熟悉每个字的演变经历,不够了解商周时期垄断于王室贵族门下长达千余载的文字书写传统及其背景。有的书家或是在大展当前,或是因友人索求墨宝,为了完成作品,有时会浅尝辄止,简单通过查寻字典,临时写熟有限的若干字词而凑数。这样的作品尽管在笔法、墨法、章法上处理得很不错,也是不可经久的。

一般说来,凡是依样画葫,在不理解古文结体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字都难免似是而非,许多字看上去很别扭甚至怪诞,难以和古人对话。有些年轻书家急于求成,不了解或不经意当代最新的古文字考释成果,为了符合自己创作的用字需要,每把以往释错的字或未释的字挑来凑数;为了追求体面,每每采用大幅制作,形式上很震撼,内容上却难以令他人卒读。也有不少书家从前辈的古文字书法作品中集字进行自己的创作,以为这样就可以脱卸写错别字的责任。前辈名家如吴大澂、罗振玉、董作宾、唐兰、容庚、商承祚等学者,的确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篆意浓厚、格调高雅的古文字书法作品,值得我们认真玩味,但对他们其中的一些用字习惯及创作内容也不必一味去效法。

另外社会上还印行有一些不够专业的所谓甲骨、篆刻类字书,并多见有臆解古代文字源流的出版物。这一类读本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或收集字形不全,或对相当一部分文字的摹写及隶释不准确,甚至有的字书所收的不少内容并不是真正的古文字原篆。如此以讹传讹,必然出现鱼目混珠、良莠不辨、用字“无法”的状态。为提高当前甲骨文书法创作的层次,我认为有作为的书家首先还需要从严格的识字训练和系统的范本临摹两大方面来提高自身修养。

先简单说说甲骨文的识字。我们知道,甲骨文主要是商王室的占卜记录,在文字的使用上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尽管如此,根据我们的整理研究,整个殷墟时期所能见到的单字字目已多达4100余个,可释字目在1340多个。考虑到文字通假和同源分化的因素,商代文字与后世字书有明确对应关系的字目有近1600个,这样的数字是相当可观的。其他另有2800多个字头虽然后来被淘汰,但在当时的文字系统和实际文例中亦大都是有定位、可以被解释的。甲骨文应该算是汉字幼年时期的一种书写形态。这时候的文字大都保存着汉字形成时期比较原始的结体信息。那些存活下来的字头,多为人、首、口、大、小、山、川、艸、木、虫、鱼之类的基本字形,它们是汉字大家族的构字基础,后世通过它们又不断地孳乳派生出新字。这些字都是我们的母语,初学者可以分成若干个临习板块,掌握起来并不难。初学者可以先掌握一批和人体、动物、植物、器物、山水、日月、建筑等相关的基本字,然后再学习由基本字复合出来的会意、形声字。如若把这时期每个字的形体结构及其变化都当作知识点用心积累,就等于给每个字落实下来一个户口本,这样书写时才会感到踏实、自信,放得开,笔端才游刃有余。

古今文字书写起来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结字上的变化。隶楷字形皆打破古文字的原始结构,按点、横、撇、折、捺等基本笔画来书写;古文字则需要按照每个字的基本结体理据来书写,笔画的变化相对简单。熟悉每个甲骨文正确的结构,可以说就把握住了每个字的常规写法。当然,处于不同阶段的古汉字也像人的幼年成长一样,个头、相貌变化很快,因此初学者还需要多备几部专业性的古文字典、字表,留心分析比较不同时期每个字的常规写法。

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留意殷墟文字中有一些比较典型的字例,在字面上不太符合一般表意字、形声字的构形特征。这些特殊字例在构形上或是因变异母字而同源派生;或因为贵族阶级别贵贱、正名分的需要,有意使文字符号繁缛和图案化;或是出于书写的方便和习惯,将多音节字词复合化;或在某些原始形体部件的基础上,出现一些美化、繁化、简化、同化和讹化的写法。而一旦在古文原形上习惯性地出现了这样的变化,那么这些字例也就约定俗成地成了后来书家新的常规字形。

因为那时的书家多是由王室贵族所供养,书法传承关系主要是以师带徒。各门师徒庭训形成一定的书法风格和用字习惯,甚至也有写错字的时候。同时期每个字的不常规写法、字典中出现频率很少、很怪的字形,最好不去模仿。

再谈谈范本临摹的问题。对于有志于从事甲骨文书法创作的书家来说,除了识字的功夫之外,另一不可忽略的环节,便是要遵循书法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需要从系统的范本临摹实践中,深入体会殷墟时期客观存在的在书写上具有不同风格类型的甲骨文。

今所见殷墟甲骨刻辞,早于商王武丁时期的材料尚嫌匮乏。可考者从武丁执政以后形成风气,从此一直持续到商代末年未有间断,大约经历了近250年的时间。根据甲骨出土情况、卜法文例、书写风格等特征,整个殷墟甲骨王卜辞从组类开始,大致演绎出宾组、出组、何组、历组、无名组、黄组等七个大的类型,黄组类是整个殷墟甲骨卜辞的终结。另外我们还可以再划分出子组、午组、花园庄东地子卜辞及商末记事刻辞等在书法风格上具有明显区别的甲骨文。在这每一种大的甲骨类型的背后,都存在着一个风格鲜明的书家群体。这些书家群体的作风其实也和汉代的《张迁》《曹全》《乙瑛》《礼器》诸碑,和唐代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一样,具有强烈的时代影响力。

当今学习甲骨文书法的朋友,尤值得从各种原始著录材料中选出自己中意的拓本,反复玩味临习,从而以古人为师,感受不同类型甲骨文奏刀、用笔的风格变化。通过这样的基本训练,第一步可先达到笔端与殷人对话的境界;第二步应写出可与殷商书家相媲美的字,这包括从书写内容到用笔之法皆可得到古人的认可;第三步,则尝试达到高于古人造化且富于当代审美价值的境界,这包括从结字用笔到章法布局既超乎古人而又蕴寓自己独到的笔墨寄托。

若要在学习甲骨文书法的道路上再深入一步,我认为还需要补充一点殷商历史、考古及有关文献、文学方面的知识,借鉴、吸收同时期前后有关铜器铭文的字相,并综合运用文字同源、假借及文字结体知识,有限度地适当组合必要的创作用字。最后则要使用精到的笔墨技法,通过体会甲骨文以刀代笔的作风,还原古人用软笔书写的真实状态。相信初学者经过上述几个阶段的识字、临摹训练,再进入高一层次的甲骨文书法创作,自然会如鱼得水。这方面的发展前景应当是无量的,相信随着甲骨学研究的方兴未艾,甲骨文作品创新实践必然会逐渐培育、发展成为一个典雅的书学方向。

猜你喜欢
结体殷墟古文字
殷商故都 甲骨之城
书法线条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用笔之“易”与“不易”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新视野下的文字学教学研究
古文字讹变问题研究回顾与再探
安阳洹北商城考古启动
结体:小学软笔楷书教学的重点
殷墟出土灰陶器的制作与烧制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