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完成体对比研究

2021-11-03 03:22熊硕
校园英语·下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英汉对比

【摘要】本文在完成体的研究框架下,针对词汇体进行分类,力求对动词词汇体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的动词与完成体组合的意义,从而揭示英语现在完成时、过去一般时等时态的表义和汉语完成体标记“了”“过”的表义,最终找到英语和汉语在此问题上的对应关系,指导实际应用。

【关键词】完成体;词汇体;英汉对比

【作者简介】熊硕,北京服装学院。

一、引言

“体”由词汇体和语法体组成,词汇体与动词本身的语义相关,具有一定的固有性。语法体分为完成体和非完成体:非完成体从内部视角观察动作的进展情况,关注点在于动作处于从开始发生到完结的哪一个时间阶段;完成体则从动作内部跳出,将观察视角拉伸到动作之外,从外部视角观察其与现实的关系。

“时”是指动作与其发生时间的关系,这里的时间指的是动作发生的外部时间。

英语同时具有“时”范畴和“体”范畴。“时”和“体”需要联合在一起表示意义,这时,不同类型的词汇体与这一组合的搭配互动会生成不同的意义。因此,英语的语义是“语法体”“时”“词汇体”三者联动、有机结合的产物。汉语语言系统中缺少“时”的范畴(或忽略“时”的表现形式),但有大量的语法体标记存在,这些标记与不同的词汇体搭配互动,生成不同侧重的表义。因此,汉语的语义是两个部分有机结合的产物。无论是英语的“三结合”还是汉语的“两结合”都可以有效地为交流服务,表达语言使用者思维中的动作与时间的关系、动作与现实的关系。

二、词的分类

1.词汇体的分类。词汇体是语法体意义得以实现的客观载体。语法体与不同的词汇体结合会生成不同的表义。以完成体为例,不同的动词与完成体结合,生成的意义不尽相同,离开词汇体探讨语法体的意义近乎空谈。因此,先对词汇体进行分类、以明确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动词是研究的第一环节。

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Vendler(1957)提出的四分法,Smith(1997)提出的五分法和Michaelis提出的六分法。Vendler(1957)根据瞬间性、终结性、动态性等要素将动词分为状态体(states)、活动体(activities)、完成体(accomplishments)和成就体(achievements)。其中,狀态体和活动体是无界的(atelic):状态体表示静态的概念是可持续的、无变化的;活动体表示动态的概念是可持续的、无变化的;完成体和成就体是有界的(telic):完成体表示一个具体的进程,动作在进程终点完成;成就体突出动作的瞬时性,动作在瞬间完成,即进程的终点与起点重合。五分法增加了一次性动词项(semelfactine)。六分法则把“状态”细分为状态(states)和阶段性状态(state phase)。

综合以上研究,本文认为完成体和成就体可合为一类,因为成就体实际上就是起点与终点重合的完成体,在进程的完结点产生结果。一次性动词具有无内在终点的性质,其重复出现的过程可视为持续,即一次性动作的重复等于所有重复动作形成的统一概念(动作)的持续。因此,本文认为动词体应分为状态体、活动体、完成体三个类型,本文称具有以上动词体意义的动词为状态动词、持续动词和进程动词。如下表所示:

2.对主动词和对宾动词。如果从动词与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承受者的关系角度出发,动词可分为对动作发出者产生影响的对主动词和对动作承受者产生影响的对宾动词。在不同语境的作用下,对主动词和对宾动词两者可发生相应地转化。如:

例1:(1)我吃了最后的那块蛋糕,现在不饿了。(2)我吃了最后的那块蛋糕,现在没有蛋糕了。

例1(1)中的动词“吃”在该句语境的辅助下,对句中动作发出者“我”产生了影响,是对主动词;(2)中的“吃”在该句语境的辅助下,对句中动作承受者“蛋糕”产生了影响,是对宾动词。由此可见,对主动词或对宾动词的身份可在不同语境的影响下发生转化。

三、不同类型动词的完成体意义

1.不同类型动词与英语中的完成体的搭配。英语的完成体主要有三种意义:结果义(resultative)、存在义(existential)、持续义(continuative),其中结果义表示状态与过去动作的关系。例如:

例2:I have turned on the radio.

例2中的动词“turn on”发生在过去并使宾语“the radio”的状态由“off”变为“on”,并持续到了现在。

存在义表示动作曾出现,其出现的时间是过去或与现在处于同一个时间范围内的过去。

持续义表示动作从过去开始持续,终点可能是过去抑或是现在。

不同类型的动词与完成体搭配会突显不同的完成体意义,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进程动词、持续动词、状态动词的完成体均可表示结果义,反映动作对现实的影响;持续动词、状态动词的完成体可表示持续义,反映动作的持续;进程动词、持续动词、状态动词的完成体均可表示存在义,意为动作曾存在。作为一种“时”优先的语言,英语中的完成体要先与时间结合——构成时态,之后再与不同类型的动词搭配互动,生成意义。

2.不同类型动词与汉语中的完成体标记的搭配。汉语的完成体标记“了”“过”可与不同类型的动词搭配互动,生成意义:首先,“了”强调动作的历时特点;“过”表明说话人已把动作压缩为一个时间点动作。其次,在与结果分句连用时,“了”强调宾语;“过”强调动作本身。第三,在某些情况下,“过”不是完成体标记。

(1)结果义。汉语的完成体标记“了”“过”与进程动词、状态动词、持续动词搭配,本不生成结果义,但在与结果分句连用后,结果义立现。在与进程动词搭配时,由于汉语中有两个完成体标记,何种情况下搭配哪个再与结果分句连用是汉语的难点之一,体现了汉语的复杂性,现就此问题展开梳理分析:

1)对主进程动词在决定其后非特指宾语的存现时可与“了”“过”搭配,与结果分句连用,如:

例3:①我吃了一个苹果,我现在不饿。②我吃过一个苹果,我现在不饿。

2)对主进程动词在决定其后特指宾语的存现时只可与“了”搭配,与结果分句连用。“过”在此仅表示动作发生而非完成。如:

例4:①我吃了那个苹果,我现在不饿。②我吃过那个苹果,我现在不饿。*

3)对主进程动词在不决定其后非特指宾语的存现时可与“了”“过”搭配,与结果分句连用,如:

例5:①我读了一本关于宗教的书,因此我对它有所了解。②我读过一本关于宗教的书,因此我对它有所了解。

4)对主进程动词在不决定其后特指宾语的存现时可与“了”“过”搭配,与结果分句连用,如:

例6:①我读了那本關于宗教的书,因此我对它有所了解。②我读过那本关于宗教的书,因此我对它有所了解。

5)对宾进程动词在决定其后非特指宾语的存现时不可与“了”“过”搭配,不可与结果分句连用,如:

例7:①我吃了一个苹果,现在没有苹果了。②我吃过一个苹果,现在没有苹果了。*

两句话均不太合理。因为对宾动词的影响对象是句中的宾语,此时的宾语应为一个特指对象较合理。

6)对宾进程动词在决定其后特指宾语的存现时只可与“了”搭配,与结果分句连用,“过”在此仅表示动作发生而非完成。如:

例8:①我吃了那个苹果,现在没有苹果了。(那是最后的一个苹果)。②我吃过那个苹果,现在没有苹果了。*

7)对宾进程动词在不决定其后非特指宾语的存现时只可与“了”搭配,与结果分句连用,“过”在此表示存现,因而不能与结果分句连用。如:

例9:(1)我打扫了一个房间,现在它可以用了。(2)我打扫过一个房间,现在它可以用了。*

8)对宾进程动词在不决定其后特指宾语的存现时只可与“了”搭配,与结果分句连用,“过”在此表示存现,因而不能与结果分句连用。

例10:(1)我打扫了这个房间,现在它可以用了。(2)我打扫过这个房间,现在它可以用了。*

以上8种情况中的情况5由于自身逻辑不合理不能与结果分句连用,其余7种情况均可与结果分句连用表示已完成动作对现实的影响,其中,情况1、3、4既可与“了”搭配也可与“过”搭配;情况2、6只可与“了”搭配,这时的“过”不是完成体标记,而是非完成体标记,本文把完成体标记“过”称为“过1”,非完成体标记称为“过2”,情况2、6与“过”的搭配一形成就自动指向“过2”而排斥“过1”;情况7、8实为一种情况,与“过”搭配时指向“过”的存在义(本文称为“过3”),而自动排斥“过1”的表义。

除此之外,汉语中的完成体标记“了”“过”还可与表易态的“了”构成“了……了”结构、“过……了”结构,与进程动词搭配,表示结果义。以上情况中的5、7不可与两结构搭配。

持续动词更倾向于与“了”搭配,与结果分句连用,表示结果义。状态动词与“过”搭配,与结果分句连用,表示结果义。与英语不同的是,汉语完成体的结果义没有区分时间,需要结合特定的时间词来确定是对现在的结果,还是对过去的结果。

(2)持续义。汉语中的持续动词和状态动词与完成体标记“了”或“过”(更倾向于“了”)搭配可表示动作在过去的持续,如果持续的终点是现在则改为与“了……了”结构搭配。

(3)存在义。进程动词的8种情况中除2、5、6外都可与完成体标记“过”搭配表示动作存在于过去;持续动词与“过”搭配表示动作曾于过去持续;状态动词与“过”搭配时,自动指向“过”表示状态结束的功能(本文称为“过4”),因而较少用此搭配,加上一些副词如“就”“曾”等可以表示状态动词的完成体的存在义。汉语的存在义只表示动词曾存在而并没有像英语一样将过去分为“过去”和“与现在处于同一范围的过去”。

四、英汉完成体的差异与翻译——以“了”和现在进行时对应的情况为例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者某些思维上的差异,有些汉语用完成体表述的情况英语不一定使用完成体;同理,英语中的完成体也不一定对应汉语的完成体表述,加之英语中的“时”范畴是汉语所缺失的,都导致了英汉完成体翻译的复杂性。上文已分析了在与结果分句连用表结果义时,“了”“过”与现在完成时、过去一般时的对应情况;表持续时“了”“过”“了……了”与现在完成时和过去一般时的对应情况以及在表示存现时“过”与现在完成时和过去一般时的对应情况。下文将讨论一些由于英汉使用者视角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导致的不对应现象。

1.英语现在完成时和汉语完成体标记“了”的其他作用——表示进程的完结。

(1)形容词性的状态动词与现在完成时和完成体标记“了”。英语的现在完成时除具有完成体的意义和功能外,还可以与非完成体配合表示进程动词进程的完结。在与形容词性的动词搭配时,汉语完成体标记“了”也有此功用。如:

例11:1)I am reading the book. 2)I have read the book.

例111)使用现在进行时体表示“read”的动作尚未完成,正处于进程之中,尚未产生结果;2)使用现在完成时体表示“read”的进程已完成。通过此例可以看出英语通过两种时态的相互配合表示处于进程中的动作是否已经完成。这实际上是从非完成体的角度观察事物的内部进展情况。

如下图所示:

be reading

上图中从A点到B点(不包括B点)的线段表示正在完成中的进程,对应现在进行时be reading;B点是进程的完结点,用现在完成时have read表示。

汉语使用进行体标记“正在”(“在”)表示处于某一进程中的动作正在行进中尚未到达进程的终点;使用状态体标记“着”表示正处于某种状态之中。对于进程动词来说,正处于某种状态也就是说明进程尚未完结,两者在表义上无大区别,但还是存在细微的差别:“正在(在)”更强调动作;“着”更强调状态;进程动词加动词“完”加结构助词“了”的组合表示进程已完结即进程动作已完成。本文不认为“完”是一个完成体标记,而只作为表示进程完成的组合的一部分以一个独立的动词的形式出现。所以,汉语不像英语使用一个现成的时态——现在完成时——标记进程的完成,也没有独立的体标记表示进程的完成。

有些形容性的状态动词与以上普遍情况有所不同,这些动词在进程的终点使自身产生了状态上的改变,例如:

例12:水开了。

a进程段                b状态持续段

随着进程的结束,“水”由B点进入到“开”的状态,该状态在b段有限地持续。汉语用“了”标记B点;英语则并未与汉语对应——选择用“has/have been”与之对应,而是将视角转入由B开始的b段,即选择标记进入的状态——be+形容词(doing),这时的“了”与现在完成时不对应而在形式上对应现在进行时。

(2)英汉看待进程的视角差异。汉语习惯使用完成体标记“了”标记动词快要到达完结点的时候,而实际上此时进程尚未完结,这种情况“了”对应英语的进行体。如:

例13:车来了。(说话人看到车将要来而还未真正到站时)

The bus is coming.

2.汉语完成体标记“了”的其他作用——表示新旧两种状态的转入和对比。汉语使用“了”表示新旧两种状态的转入和对比,以突出新的状态,如:例14:我现在吃肉了。

本文认为结尾的“了”反映了动态的过程,是体标记而不是结构助词,说明了由一种状态转入新的一种状态的过程。在英语中,语言使用者认为这一现象与例11的所反映的现象道理相同,仍使用进行时体——实为形容词——加以标记。

五、结语

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系统中均存在體范畴,不同的是,英语的“体”要先与“时”相结合,形成固有的时态,再与相关的不同类型动词搭配互动,生成不同的意义;而汉语省掉了“与时结合”的步骤,其体标记与不同类型的动词搭配互动,配合相应的表时间的副词,也可达到与英语表义相对应的效果。就完成体而言,英语的完成体有过去一般时、现在完成时等形式;有结果义、持续义和存在义三个语义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动词与时体搭配互动,产生三者中的一种表义。汉语使用完成体标记“了”“过”与不同类型动词搭配互动,加上语境、分句、副词等手段也可达到和英语时体结合一样的表达效果。此外,由于英汉语使用者对于一些事物进展情况不同的理解角度,两者有时不完全对等,这些都增加了互译的难度。

参考文献:

[1]Comrie, Bernard. Aspec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Verbal Aspect and Related Problem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

[2]王瑞杰,李冰芷.完成体与词汇体的互动——英语现在完成体多义的认知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1.

[3]潘晓颖.英汉完成体的对比研究——以“了”为例[J].海外英语,2016,10.

[4]李红新.汉语“过”“了”句型与英语现在完成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6.

[5]陈前瑞.完成体与经历体的类型学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11.

猜你喜欢
英汉对比
基于最简方案的英汉双宾语结构的研究
英汉网络聊天语言研究方向对比综述
英汉通感隐喻对比浅析
词汇衔接在英汉互译中的处理策略
英汉名词动用分类方法探究
从《论读书》原著和王佐良的汉译本浅析英汉在词法、句法方面的不同
英汉“左/右”空间方位词认知对比
试论英汉词汇对比分析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
“火”之隐喻英汉对比的语料库研究的目标、方法及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