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嫣
摘要:当前数学教学比较强调一个“深”字,即通过深度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立足数学学科特点,找准认知触发点,把握课堂着力点,使学生亲历知识生长线,助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触发点;着力点;生长线
深度学习是时代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数学教师须基于具体知识与技能深入思维层面,由具体方法与策略过渡到一般思维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笔者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用“两点一线”,即“觸发点”“着力点”“生长线”,搭建深度学习的阶梯,以期为读者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一、找准认知触发点,让深度学习有源可溯
儿童一般渴望“有趣的、有味的、有色彩的”数学学习,他们的认知一定是有条件的,要么有生活的体验,要么是别人的传授,要么是知识的迁移等;没有一定的认知条件,新的知识很难凭空产生,也就是找准认知的触发点很重要。比如在备“古人计数”这节课时,对于11根小棒怎么摆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的问题。学生从没有感知过把10根捆一捆这一体验,他们基本上想不到要把10根小棒摆一起。一般学生会2根2根摆、5根5根摆,或一边摆5根,另一边摆6根。探究其原因,学生在之前学0到10各数认识时,有2个2个数、5个5个数及数的分成这些经验,但没有10个一捆这样的体验,那如何让学习发生呢?找到学生认知的触发点很重要。为此,教师需要思考:这节课知识的本源是什么?十进位值制。因此,在古人计数导课中把两种方法通过漫画形式同时呈现:
情境引入:古时候还没有数字,牧羊人兄弟养了好多只羊,他们虽然不会数数,但同样能知道羊有没有丢,他们是怎样做的呢?你看,放羊的时候,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出去1只羊,牧羊人就在地上摆1个小石子,又出去1只羊,再摆一个小石子……牧羊人兄弟轮流放羊,老大和老二第一次放羊都是摆出11个小石头。过了几天,老大放羊还是摆11个小石头,而老二放羊摆的却是1个大石头、1个小石头。老大看见了说:“羊怎么少了?”老二说:“羊一只也没有少。”老大用石子数了数,果然还是11只,这下可把他弄糊涂了。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看懂老二的摆法吗?
适时诱导:
方法一:出示11个小石头;方法二:1个大石头,1个小石头。
都是放11只羊,老二的方法你看懂了吗?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在对比中理解用一个大石头代表10个小石头,再加一个小石头还是11个小石头,用这样的方法表示11只羊,不用一个一个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1只羊。接着再让学生摆小棒,思考如何摆可以让人一眼就看出这堆小棒是11根。因为有了之前的体验,学生就很容易产生知识的关联,自然就会想到10根一堆,再摆1根。
追本溯源: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十进制的产生可能与我们身体有10个手指这一客观存在有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把手指做小棒融入教学,以此让学生体会十进制的产生。“我们身上就有自带的小棒,瞧,10个手指。让我们用手指帮牧羊人数羊,1根手指代表1只羊,当数到10只羊没手指了怎么办?”教师顺势提出10个手指握住记心里,手指又可以接着用了。用手指代替小棒,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枯燥的说理变得生动、形象、可感知。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起源于数(shǔ)。”这节课,有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形式导入,把如何“以一当十”作为触发点,向十进位值制迈进。学生亲历知识建构,明白了“满十进一”的必要性,初步建立了十进位值制的概念。所以找准学生认知的触发点,建立起知识的关联,为深度学习的发生提供了条件,使之有源可溯。
二、把握课堂着力点,让深度学习纵深突破
张奠宙曾经说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对数学本质的把握、揭示和体验。”数学的本质是一节课的重难点,也应当是教学的着力点。“古人计数”这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中关于数数、读数、数序及大小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课前都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数的概念、位值背后的意义学生了解得不多。因此,对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应有更深度的思考,依据学生的现有状况,进行适当的详略处理,把着力点放在十进制的建立以及位值的渗透上,在概念、位值的教学中进行指导和引领。
(1)出示两个一模一样的珠子,你能用这两个珠子表示11吗?有的学生说不能,有的学生说可以,在一颗珠子上写十,在另一颗珠子上写一,学生在思辨中体会位值的必要性。
(2)认识计数器,用计数器拨出11,个位上的这个珠子表示多少?十位上的这个珠子表示多少?都是一样的珠子怎么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呢?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个位上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一根小棒,就是一个一。
(3)再经历用计数器拨出19,再拨一个一就是20。观察个位又满10个了怎么做?在拨珠中感知个位是10个珠子时,就可以用十位的1个珠子代替,于是把个位的10个珠子拨回头,换成十位上的1个珠子,让学生直观感知十进制的过程。
以上环节依照学生状况做足分析,做好预设,确保了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学生经历了小棒、计数器,再到数中每个数字位值的理解就可以水到渠成。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及位值建立过程的真实感知,这样的纵深突破才是真正的深度学习。
三、亲历知识生长线,让深度学习一以贯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操作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数学新课标也指出,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古人计数”不仅要关注十进制产生的本源,更要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10根一捆就是一个十、一个十就是10根小棒这一过程。有些知识的生长线并不是老师单一地传授学生就能接受,这样的接受是浅层的,只有让学生操作了、体验了才能内化、吸收,这样才是深层的学习。
史宁中教授指出,智慧表现在过程中,学生玩的过程、思考的过程以及想象的过程等,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事物必须通过有过程的教育。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是使学习真正发生的重要途径,而就课堂中的多次探究活动而言,要体现层次性,彰显思维的深度。学生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亲历知识生长线,并学会反思,在不断经历知识生长的过程中形成思辨能力,让自己的思维逐渐走向深刻,深度学习自当一以贯之。
总之,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围绕思维展开的,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是驱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好帮手,在很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如果说语文教学努力实现的境界是“用诗意的语言感染学生”,那么,“以深刻的思维启迪学生”则是数学教学的主要责任。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数学深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0.
[2]曹培英.跨越断层,走出误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 刘加霞,琳娜.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