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化护理对急诊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2021-11-03 12:49李平安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8期
关键词:心肺气道康复

李平安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急诊科,辽宁 沈阳 110024)

心脏骤停最常用的急救方法是心肺复苏术,实施心肺复苏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该种抢救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患者恢复效果,也可以加快患者抢救的速度[2-3]。在整个急救过程中,贯彻落实急诊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本文作者选取8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重点研究干预化护理对急诊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急诊心肺复苏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0∶30,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为(38.19±4.58)岁;其中公务员10例、个体15例、职员5例、教师10例。试验组中,男女比例为20∶20,年龄为21~59岁,平均年龄为(39.22±4.85)岁;其中律师9例、职员11例、教师8例,农民12例。选入标准:①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后成功者。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认知功能障碍者。③外伤者。④凝血功能障碍者。⑤严重感染者。⑥昏迷者。⑦资料不全者。⑧配合度较低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具体的方法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遵医嘱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给予常规吸氧及保持呼吸道畅通,指导患者进行康复的锻炼。护理人员需要不断的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并且能够有充足的护理服务精神,对待患者,秉承着亲切、和蔼的态度,语气尽量轻柔且温和,促使患者逐渐放松身心,实现配合度的不断增加。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对病房的环境进行定期的清洁,并进行消毒和通风,保证卫生达到相应标准,这样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舒适的氛围,有助于患者放松身心。与此同时,相关护理人员需要以耐心沟通为主,及时解答患者存在的各种疑惑和问题。护理人员需要正确指导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并要求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和重视,使其感受到家人的关爱。此外,相关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和关注,并且在发生异常时,能够第一时间通知医师,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和处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干预化护理,具体有以下几点:①环境护理。患者经过心肺复苏抢救成功后,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病室保证阳光充足,定期开窗通风便于空气流通,尽量降低外界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要让患者维持平和心态。患者要采取平卧位进行修养,护理人员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避免压疮的出现。②心肺脑复苏护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对心率和血压等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加大护理人员的巡视力度,提高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患者出现紧急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处理。随着气候的变化调整病房温度及湿度,提高病室舒适度。患者一旦出现室性早搏、传导阻滞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主管医师,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③心理护理。相关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告知患者有关心肺复苏方面的知识,由此加强患者对心肺复苏的认知,并引导患者不要过度紧张,给予患者信心。实时关注患者,将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告知患者,防止和避免患者因担忧无法恢复健康而产生不良心理。与此同时,在心肺复苏以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会有一定的变化,情绪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为了避免患者太过紧张或者是焦虑,而对自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护理人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并为患者播放一些搞笑视频,或者是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又或者是与患者聊天,由此转移患者注意力,达到缓解其心理压力的目的。降低患者的恐惧感。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及缩短住院时间。④气道护理。急诊护理人员对气道插管需进行无菌操作,强化插管护理方法,避免出现气道插管移动。使用医用胶带固定气道插管近端,并且保证气道处于足够湿润的环境中。胶带要定期更换,使用低压气囊要控制放气频次,防止咽喉所产生的分泌物误吸,吸痰时要密切注意患者面色是否产生发绀现象,如果出现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⑤饮食护理。部分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以后,可能会暂时无法正常进食,此时,相关护理人员便需要借助鼻饲管,并对其温度进行有效调节,对实际的注入速度进行适时调整,由此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通过科学的营养配比,促使患者营养均衡。

1.3 指标观察

1.3.1 护理质量评分 评估护理质量主要有4个维度:无菌区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物品管理。每个维度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

1.3.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抽搐、反应迟钝、胸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3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 生存质量的评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有关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WHOQOL) 进行,评估生存质量有3个维度: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每个维度的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诊心肺复苏后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急诊心肺复苏后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诊心肺复苏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急诊心肺复苏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心肺复苏术是救治心脏骤停的常用方法,此种方法可以有效挽救患者脑细胞,避免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4-5]。心脏骤停属于急危重症,如果患者不能进行及时的治疗,通常会导致患者的死亡[6]。通过对其实施心肺复苏,利用胸外心脏按压方式使气道开放,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使心跳得以恢复,避免大脑长时间缺氧造成脑坏死[7-8]。实施心肺复苏后患者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目前干预化护理对急诊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9]。

有研究[10-11]证实,配合急诊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疗效,通过环境护理能够为急诊心肺复苏后患者提供舒适的病室环境,在护理工作中加强环境护理可以使患者心情舒畅,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10-11]。让患者保持轻松平和的心态去配合治疗,对疾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12]。对患者进行心肺脑复苏后护理更是体现了护理的专业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实施动态监测表明护理人员工作的严谨,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可以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处理[13]。通过对病室温度、湿度的调控,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舒适感,而且还有利于大脑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在工作中加大了巡视力度,并且还提高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更多的保证。护理人员及时的心理疏导,能够使患者排除不良的情绪,促进他们提高依从性[14]。降低了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同时也增进了医患关系。进行的气道护理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对规范气道插管操作,保持气道湿润,降低了误吸及反流的概率,明显改善了治疗的效果[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均显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干预化护理对急诊心肺复苏后患者具有突出的效果,能够明显改善症状。

猜你喜欢
心肺气道康复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