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11-03 12:49张洁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8期
关键词:病症呼吸机通气

张洁华

(福建省福能集团总医院内科,福建 福州 350025)

慢阻肺在临床领域较为常见,主要由肺部炎症引发的慢性病症,复发率高,随着患病时间延长不断加重,初期损伤肺部,后续逐渐损伤其他机体器官,终期进展为呼吸衰竭或者肺源性心脏病。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还应选择科学的护理方式,集束化护理是作为重症监护室的新名词,可将多个元素整合成一个集束,与常规护理相比在处理某类难治疾患方面效果更加显著,尤其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疫病加重期(AECOPD)治疗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可提高干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院内收治的100名AECOPD患者,根据入院先后分为两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男女分别25例,年龄在56~75岁,平均(62.54±6.41)岁;对照组男性2 6 例,女性2 4 例,年龄在5 5~7 8 岁,平均(65.26±7.82)岁。纳入标准为:与慢阻肺疾病诊断标准相符、血流动力学稳定、四肢功能正常、意识清醒、与机械通气适应证相符,且资料齐全;排除标准为:接受心肺复苏手术、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患有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全体患者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在院伦理会审核通过,且患者签署知情书的情况下开展。

1.2 方法 对全体患者进行抗感染、止咳平喘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结合个体情况调节呼吸机参数。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取半卧姿势,由护理人员定时为其拍背、翻身,结合病情进行吸痰、排痰,在机械通气期间做好气道管理等。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 成立集束小组 在集束护理前开展技能培训活动,对护士展开机械通气论与相关技能培训,培训合格才可上岗。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为组员,负责组员考核与整个护理工作开展,对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熟悉呼吸机应用与维护方法。

1.2.2 呼吸机护理 在呼吸机应用时,可结合患者脸型选择相应面罩,确保呼吸道顺畅,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佩戴好面罩后,指导患者用鼻子呼吸,由此提高机械通气率。当患者发绀消失后,血氧饱和度超过90%,动脉血氧分压超过60 mm Hg,二氧化碳分压低于50 mm Hg,便可脱机。

1.2.3 吸氧与排痰 在吸氧护理中,根据病情与医嘱进行护理,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鼻导管,做好鼻腔清洁工作,长期低流量吸氧,即每分钟1~2 L,每日早上8点更换湿化液,定期清理鼻腔导管;在排痰护理中,由护理人员指导其正确排痰,如早期咳嗽,排除夜间沉积的痰液,睡前排痰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等。如若患者无力排痰,可利用机械振动或者拍背等辅助排痰。

1.2.4 饮食与心理指导 针对急性加重期患者,有些陷入昏迷或者失去吞咽功能,可采用管饲的方式。指导患者以半卧姿势,抬高床头30°~45°,鼻饲速度从慢到快,在鼻饲30 min内始终为半卧位,防止误吸;为患者制订科学的饮食计划,少食多餐,食用含有丰富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还要观察鼻胃管引流出的胃酸形状、数量,必要情况下用药预防消化溃疡等病症产生。护理人员还应密切关注患者情绪状态,传授其放松技巧,了解焦虑情绪的成因,并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动脉氧合指数(OI)提升、前白蛋白(PAB)与白蛋白(ALB)水平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比二者的总有效率。治疗效果评价方式为:如若患者病症明显改善,排痰量明显降低,则为“显效”;如若病症有所改善,排痰量有所减少,则为“有效”;如若病症没有改善,甚至加重,说明是“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与标准差表示,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与百分比表示,通过χ2检验。当P<0.05时,意味着差异具有统计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对比 研究组的有创通气、总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无创通气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对比(d,)

表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对比(d,)

2.2 两组治疗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OI提升、PaCO2降低、PAB与ALB水平变化相对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治疗指标对比()

2.3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在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更高,达到96.00%,其中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对照组中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00%,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00,P<0.05)。

3 讨 论

慢阻肺属于常见呼吸道病症,该病的致病机制复杂,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咳嗽、咳痰等,如若未能尽早治疗很容易持续气流受限,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机械通气有助于患者顺畅呼吸,可有效治疗急性加重期的慢阻肺病症。但是,在治疗期间因使用呼吸机很容易产生管路感染,需要引入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避免相关性肺炎产生。集束化护理可将治疗、护理与操作等多种元素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与常规护理相比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加速病情康复,应用效果更加理想[3-5]。在AECOPD治疗期间采用高效的护理干预方案,对提高预后效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6]。

在本文研究中,选取特定时段院内收治的100例AECOPD患者,根据入院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二者的治疗效果[7]。根据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的有创通气时间为(8.35±2.61)d、总机械通气时间为(9.61±2.3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无创通气指标无统计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动脉氧合指数(OI)提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前白蛋白(PAB)与白蛋白(ALB)水平变化相对较高,说明患者病症恢复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中共有48例显效和有效,只有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6.00%,而对照组中只有41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2.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提高氧合指数,保持管道持久通常,有效防止管道并发症的发生,与常规护理相比更具优势,本文研究结果与刘星瑜研究相符。

在刘星瑜和杨芳[8]的研究中指出,集束化护理与以往被动预防相比更加系统全面,如常规护理通过插管方式护理,侧重于气道分泌物吸引,忽视因不当卧位导致肺部并发症产生;而集束化护理可站在循证护理角度制订集束护理方案,通过气道管理、营养指导、呼吸机管理等方式,有效预防呼吸机并发症产生[9]。根据刘婧雅研究表明,因COPD患者长期处于营养过度消耗的状态,尤其是在急性加重期内营养不良现象加剧,对预后产生极大不良影响,而集束化护理可通过管饲等方式进行营养指导,使患者肠内营养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抑制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10]。为提高集束护理效果,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达标,能够第一时间发生患者的病情变化,满足其生理与心理方面的需求,为其提供精心的护理服务。在护理工作开展前,应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活动,讲解集束化护理理念与实施意义,使其了解更多COPD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能,确保在措施到位情况下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作为重症室的新名词,是在循证护理基础上将操作、护理与治疗等一系列措施整合起来,起到1+1>2的效果,使急性加重期的患者病症得到良好控制和改善。在慢阻肺治疗中,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应用可帮助患者改善氧合、自主排痰能力,使各项病症与肺功能得到改善,减轻患者的痛苦,调整营养不良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帮助后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领域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病症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青春期病症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