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1-03 12:49高庆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8期
关键词:输液优质家属

高庆艳

(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小儿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年龄较小,耐受性相对较差,输液治疗的依从性也非常低,很容易在输液的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1]。在患儿输液期间,有效的护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为患儿提供护理措施提高依从性,可使患儿家长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监管患儿完成输液治疗,明显减少输液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输液效率。优质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可充分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够根据患者治疗情况提供优质的护理内容[2]。本文研究并分析小儿输液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诊的输液小儿中选100例。活动展开中根据随机抛硬币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均5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34例,女26例,患儿年龄为0.5~8岁,平均年龄(3.70±1.40)岁。消化系统疾病22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其他疾病1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35例,女25例,患儿年龄为0.5~7岁,平均年龄(3.60±1.20)岁。消化系统疾病23例,呼吸系统疾病19例,其他疾病8例。分析对照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常规性资料,无实质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在所有患儿接受输液治疗时,对照组患儿仅辅助接受常规护理方法,根据患儿病情,评估输液状态,做好穿刺护理等,辅助输液治疗顺利完成,严格遵循医嘱提供各类基础性护理内容,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操作如下:①转变护理理念。在小儿输液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转变护理理念,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型理念,制订护理方案,秉持以患者为本的原则,从患儿的立场考虑问题,将患儿的利益放在护理第一位[3]。帮助患儿及家属尽快熟悉输液室环境与各项制度,做好细节性护理,保持端庄、大方的仪态和温和的服务态度,行为得体,语言得当。根据患儿的理解能力与患儿进行沟通,确保护理工作精确,为患儿营造出人文氛围,使患儿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准确识别各种护理风险,评估风险因素,做好防控策略,做到安全注射。熟悉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理操作有序、安全。同时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与人文素质,保持全新的服务意识,落实各项高质量护理服务内容。②输液前优质护理。患儿就诊时,家属心情非常急切。护理人员应热心接待,积极迎接,尽快将患儿安置在输液区域。为缓解患儿输液时无聊与焦急的心情,可在输液室内配备阅读书架,网络电视以及无线网络等。让患儿及家属有休息区域,放松紧张心态,耐心等候。这样在减少混乱嘈杂氛围的同时,还可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4]。同时可在科室不间断播放背景音乐、摆放绿色盆栽,配备茶水点心,为患儿及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输液环境。同时护士站内还应配备液体恒温仪、热水袋与毛巾,对液体进行加热,以缓解患儿血管痉挛,减轻患儿输液时疼痛,增强患儿的舒适需要。在输液室的墙壁周围张贴醒目的健康教育宣传画报,患儿等候的同时还可了解到疾病相关的知识内容,增强患儿及家属的自我护理和保护能力。另外,对于前来输液患者,可依据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如可将相近年龄患者,以便于患儿之间相互交流,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5]。喜欢安静的患儿可安置在无电视、相对安静的区域,以便能够获得充足休息。护理人员也应不断规范自身行为,认真对待每一位患儿与家属,输液前后与其主动沟通,预约下次输液的时间,提醒患儿家属患儿饮食、运动以及用药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促进患儿康复。在输液前还应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仔细核对患儿信息资料,告知患儿家属输液时注意事项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确保输液效果。③输液时优质护理。护理人员在输液前应检查药液是否过期,瓶身是否有裂痕等。按照规范操作各项护理内容。对于患儿穿刺的部位,护理人员应进行严格消毒,并在距离穿刺部位5 cm的周围用安尔碘消毒,随后在穿刺点上方的6 cm扎止血带。穿刺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转移患儿注意力,降低患儿疼痛感[6]。穿刺时也可向患儿及家属说明配合操作流程,及时松开止血带与调节器,叮嘱患儿松拳,予以语言安慰,以减轻患儿输液期间的恐惧感与紧张感。穿刺成功固定后,指导患儿家属让患儿调整体位,满足患儿舒适性需要。调节输液速度。输液期间,护理人员应定时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询问是否存在不适等。了解输液速度,注意观察枕头是否滑出等,将输液滴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输液,妥善处理[7]。④输液后优质护理。输液治疗结束后,按压2~5 min输液部位。叮嘱患儿家属患儿输液后的注意事项,观察患儿输液部位是否出血,耐心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提醒患儿家属下次输液的具体时间。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分析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试验活动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处理数据,并经χ2检验后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t原理检验后采用均数()表示计量资料,如检验结果P<0.05,说明组间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对照组为78.00%,低于观察组患儿的96.00%,组间差异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指标都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

3 讨 论

输液治疗耗时较长,患儿好动,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如缺乏有效的护理操作必然容易产生不良事件。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8]。护理内容直接面对患者,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内容。转变传统护理理念,更加主动、尊重、关心患儿,能够满足患儿的舒适、安全需要。儿科本就是特殊的科室,小儿输液不能自理生活,患病后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容易哭闹,家属也会在患儿哭闹中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致使输液配合度偏低,容易引发不良事件[9]。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见,优质护理可明显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优质护理强调对培训教育,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提高输液穿刺的技能,还可能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在患儿输液时通过语言、眼神、表情、肢体语言等安慰患儿及家属,缓解期抵触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优质护理具有连续性、整体性,可提高护理效率,渗透人文理念,坚持以患儿为中心,能够充分考虑患儿的生理、心理等特点,为患儿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加强沟通,可获得患儿与家属的配合度,以达到主动规避意外事件发生的诱因。优质护理是全程化、全面化的护理内容,能够体现出人性化、科学性的基本内涵。在小儿输液护理中,优质护理展开中表现出主动、热情、耐心,及时缓解患儿及家属的烦恼,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消除二者之间可能会出现的矛盾弊端,以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儿及家属的护理需要[10]。在优质护理实施期间,可确保护理安全,满足家属的需要,并对患儿的合理化要求予以满足,提高护理满意度。针对家属焦躁、烦躁等不良情绪,优质护理中可通过沟通,消除矛盾,这从本次研究中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中就可看出。相对于常规护理操作,优质护理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也明显较高。

综上所述,小儿输液治疗期间提供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还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儿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在儿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输液优质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