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大肠癌的护理对比观察

2021-11-03 12:49王语奕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8期
关键词:尿管大肠癌胃管

王语奕

(大连市中心医院胃肠科,辽宁 大连 116033)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中包括直肠癌、结肠癌,该肿瘤形成原因与大肠腺瘤、遗传、生活方式等有关。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仅出现大便潜血、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情况,带肿瘤逐渐增大,患者多表现出肠梗阻、腹部包块、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消瘦、发热、贫血等症状[1-2]。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大肠癌常用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不同手术方法对机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3-4],因此需要为不同手术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尽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积极促进术后康复[5-6]。此研究选取160例大肠癌患者,分析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进行手术的大肠癌患者16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成A组(腹腔镜手术)与B组(开腹手术),各80例。A组: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61.94±6.18)岁;肿瘤类型:直肠癌35例、乙状结肠27例、盲肠癌12例、其他结肠癌6例;其中男患者51例,女患者29例;B组:年龄最小值36岁、最大值78岁,平均年龄(62.19±6.23)岁;肿瘤类型:直肠癌34例、乙状结肠28例、盲肠癌11例、其他结肠癌7例;其中男患者49例,女患者31例。两组患者年龄、肿瘤类型、性别等临床资料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7]:A组患者经临床诊断均需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B组患者经临床诊断均需进行开腹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手术与护理内容,且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经影像学检查、手术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均符合大肠癌临床诊断标准者;无手术禁忌证者;不具有麻醉药物过敏反应者;近6个月未接受过腹腔手术治疗者;肠道无其他功能疾病者。排除标准[8]:合并多处恶性肿瘤者;生存寿命<3个月者;消化系统具有其他功能疾病者;心肺、肝肾、脾胃等脏器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免疫系统功能与精神系统功能障碍者;智力或精神异常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①术前基础护理:术前需指导患者完成各项相关辅助检查,了解患者各脏器功能与运行情况,按照医嘱经静脉调节低蛋白,保证大肠肿瘤与其他脏器之间的关系,以便于手术顺利开始。②心理护理:由于陌生环境、担心手术与预后效果,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消极、低落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内分泌功能,故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家庭情况、生活现状、大肠癌严重程度等,确定患者心理状态、身心需求,并为患者及家属讲解大肠癌知识、腹腔镜手术知识、开腹手术知识、麻醉方法、术后康复注意事项、中转开腹可能性等,鼓励同病区患者互相分享经验,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③术区皮肤准备:术前1 d,清除两组患者手术区污垢与毛发,即双侧达腋中线、剑突至趾骨联合及大腿上1/3部位,避免术后感染,对于腹腔镜手术者,需根据脐窝戳孔,于手术当天造成用含有液体石蜡的棉球或消毒棉球全面擦拭清洗脐孔污垢;对于开腹手术者,需避开脐部清洗手术切口,无须特殊消毒脐窝。④术前肠道准备:术前2~3 d,给予患者适量补液,叮嘱患者食用流质食物,每日口服10 mL蓖麻油与40 mL液体石蜡混合液2次,对于肠梗阻者,需禁止饮食,于术前2~3 d,指导患者口服8万单位庆大霉素与0.2 g甲硝唑,每日口服3次,及时清洁肠道细菌,同时术前一晚、手术当天早晨,对患者进行洗肠,对于腹腔镜手术者,不给予甘露醇,避免肠道产生气体引爆电刀;对于开腹手术者,术前1 d,指导口服1 500~2 000 mL水与500 mL甘露醇,完成肠道准备。⑤术后基础护理:待患者送回病房后,及时连接多功能心电图监护仪,记录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并提供低流量吸氧,氧流量2 L/min,根据患者病情合理控制输液速度,注意输液管顺畅,合理固定腹腔引流管,尿管留置期间,每日需用安尔碘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尿管留置时间>3 d者需用8万单位庆大霉素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配制冲洗膀胱,防止感染,术后6 h协助患者调整至半卧位,方便腹腔引流,定期帮助患者变化体位、翻身、拍背,保护切口,禁食期间每日均需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擦洗口腔2次,对于口腔黏膜溃疡者,需涂抹药物,注意动作轻柔,防止口腔黏膜与牙龈损伤,待肛门排气后,及早拔除胃管,叮嘱患者由无渣流食过渡至普通食物,注意少食多餐;对于腹腔镜手术者,无须腹带包扎,观察切口渗血、穿刺鞘拔除后压迫作用、腹部切口牵连等情况,确定是否出现张力性气胸、组织间或皮下气肿、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48 h后需协助患者离床活动;对于开腹手术者,采用腹带包扎,减轻咳嗽对切口刺激,术后72 h后根据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综合考虑是否下床活动。⑥腹腔镜手术CO2气腹护理:CO2气腹构建后,其气体极易弥散入血引发酸中毒与高碳酸血症,护理人员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两手扑动、肌肉颤抖、呼吸浅慢、疲倦烦躁等症状,待患者清醒后,告知迅速深呼吸,分析血气变化,间断给予低流量吸氧,定时翻身、叩背,排出痰液,提高氧分压,维持呼吸顺畅。⑦引流护理:密切观察引流液量、性状、颜色,每日按照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袋,将胃管与负压引流器相连接进行减压,对于胃管短时间排出大量血液或腹腔管内流出大量血液者,可综合考虑为活动出血,需及时告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引流管流出沉渣样物且有异味者,需综合考虑为肠瘘。⑧镇痛护理:对于开腹手术者,术后需给予静脉持续镇痛泵镇痛,观察其面部神情,耐心倾听患者内心感受,告知家属镇痛泵正确使用方法,必要时可按照医嘱肌内注射镇痛药物;对于腹腔镜手术者,无须使用镇痛泵,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看杂志、肢体按摩等方式减轻疼痛。

1.4 评比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观察、计算两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并发症(感染、肠瘘、出血)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统计、整理试验数据,定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均数±标准差()表示定量资料,检验用独立样本t值,P<0.05,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导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A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两组各管道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导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d,)

表1 两组患者各导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d,)

2.2 两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A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为6.25%、并发症发生率为1.25%,B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为76.25%、并发症发生率为8.75%,两组镇痛药物使用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类胃肠道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与不良饮食习惯、大肠腺瘤、大肠慢性炎症、遗传、吸烟等密切相关,随着肿瘤浸润、转移,患者极易出现不同临床体征,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9-12],相关调查可知,大肠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现象,且逐渐趋于老龄化[13-15],当前,临床主要采用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方式治疗大肠癌,前者是一种传统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并发症多、预后恢复缓慢的缺陷。后者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引导切除肿瘤组织,具有创伤小、预后康复快、术后疼痛感轻、并发症少的特点[16-19],两种手术在大肠癌临床治疗应用中有一定的差异性,故需要为不同手术方式给予针对性护理,即进行术前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术区皮肤准备、术前肠道准备、术后基础护理、腹腔镜手术CO2气腹护理、引流护理、镇痛护理等服务[20-24],以此有效减轻手术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尽可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积极促进术后胃肠道组织功能恢复[25-28]。试验结果显示,A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镇痛药物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由此可知,腹腔镜手术效果比开腹手术更加显著,且腹腔镜手术护理更加重视术前皮肤准备、术后CO2气腹护理,开腹手术护理更加重视术前肠道准备、术后各管道护理[29-31]。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大肠癌的效果比开腹手术更加显著,若想进一步减轻手术对机体的损伤,则可以提供针对性护理,以此有效缩短术后尿管、胃管、引流管等留置时间,及时预防手术相关并发症,尽可能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猜你喜欢
尿管大肠癌胃管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