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荟霖
(辽宁省辽阳市传染病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其中丙型肝炎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丙型肝炎的发病率高,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丙型肝炎的关键,对控制疾病,防止复发,防止病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具有重要意义[1-2]。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疗程较长,患者口服依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了解丙型肝炎患者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丙型肝炎患者,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在改善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丙型肝炎患者,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1~71岁,平均(45.24±11.26)岁;发病到治疗实施时间1~11年,平均(5.14±1.24)年。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1~72岁,平均(45.21±11.68)岁;发病到治疗实施时间1~11年,平均(5.21±1.2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流程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①基础知识教育。让患者了解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疾病,且属于慢性肝炎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肝硬化甚至肝癌,如果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清楚的认识,就可以给予足够的重视,结合饮食、运动、药物和心理疏导等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尊严,深化护患关系。与患者谈心,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和交谈技巧,积极开展患者个人心理疏导工作。患者普遍有恐惧、忧郁及焦虑情绪:一方面害怕疾病,害怕疾病传染给家人,另一方面又害怕疾病公之于众,希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家服药[3]。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服药依从性。此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干预,告知患者长期过度情绪对身体有害,要正确接受感染的现实。虽然已经感染,但积极治疗对于预后的改善仍然十分重要,促使患者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鼓励丙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正常工作和生活。③加强宣传。护士可以通过提问来了解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护士可以详细讲解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基本了解。护士还可以发放纸质资料,方便患者阅读记忆,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自觉调整,全面提高疾病意识。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对丙型肝炎有科学的认识。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采取适当的讲解方法,使患者更好地理解。④药物护理。采用抗病毒和保肝治疗。为了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护士需要讲解用药原则、用药效果、用药时间和用药注意事项,增强患者用药的自觉性。告知患者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以及擅自停药、增减剂量的危害性,强调停药对患者的危害性。⑤不良反应的护理。不良反应是患者不能坚持治疗的主要原因。建议患者摄入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寒冷、油腻、乳制品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和腹泻等症状。在疲劳时注意休息,出疹时保持体力和个人卫生。告知患者在治疗开始时若不良反应明显,一般在2~6周后即可缓解,不宜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止服药。告知患者漏药、停药、擅自换药将导致治疗失败。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联系医师,调整治疗方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逐渐增强,不良反应比例会逐渐降低。⑥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非常重要。让患者了解主要药物的作用机制、注意事项、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定期用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如果剂量不足或疗程不足,会导致疗效欠佳,依从性下降。如果能足量给药一个疗程,就更易让患者实现临床缓解或维持较低的疾病活跃度范围,真正体现了药物的价值,达到疗效后,患者的依从性就会提高。还可以使患者主动、自愿地听从医师的建议进行治疗。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了解。提高医务人员对治疗依从性的认识和重视,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很大帮助。首先,医务人员要提高认识,才能自觉向患者解释正确用药的重要性以及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不执行医嘱的危害,医务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定期对医嘱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医务人员除专业知识外,还应学习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采取个性化教育,帮助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疾病防治意识,合理饮食,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QOL)评分、满意度、丙型肝炎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认知越高)、丙型肝炎注意事项的认知程度(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认知越高)、用药的认知(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认知越高)、自觉疼痛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包括剂量、用药时间和方式3项。QOL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以及QOL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以及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以及QO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比较[n(%)]
表2 两组护理前后QOL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QOL评分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丙型肝炎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丙型肝炎注意事项的认知程度、用药的认知、自觉疼痛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丙型肝炎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丙型肝炎注意事项的认知程度、用药的认知、自觉疼痛好转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型肝炎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95.41±3.12)分、丙型肝炎注意事项的认知程度(95.42±3.41)分、用药的认知(97.42±0.55)分、自觉疼痛好转时间(6.45±1.37)d、住院时间(7.41±1.45)d。对照组丙型肝炎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85.21±3.21)分、丙型肝炎注意事项的认知程度(86.41±3.04)分、用药的认知(83.67±0.77)分、自觉疼痛好转时间(8.78±1.41)d、住院时间(9.78±1.81)d。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2例,总发生率5.00%,而对照组并发症8例,发生率20.00%。
丙型肝炎的唯一有效的抗病毒疗法是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其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传染性,改善肝功能,减少肝组织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推迟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推荐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应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要坚持不懈合理用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丙型肝炎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故提高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至关重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除了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外,改变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以及医师正确用药、与患者沟通也非常重要。如果患者缺乏对药物的了解或正确的用药指导,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败,增加毒性反应,同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
引导患者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养成定时定量用药的良好习惯。公开医护人员的联系方式,了解患者复诊期间用药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同时,医师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患者更易长期坚持的简化治疗方案。耐心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鼓励患者宣泄自己的情绪。告知患者不遵医用药的危害。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将结果详细告知患者,与患者一同分析,通过列举服药依从性好、治疗效果好的病例,适时予以鼓励和监督[3-4]。通过加强沟通,对患者开展个人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直面现实、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坚定治疗信心。
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心理社会支持和消除歧视有助于减少丙型肝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这是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和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5-6]。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要准确把握最佳的治疗时间,并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确保每位患者都能维持充足的疗程[7-8]。在患者出院后通过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模式,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不良反应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供尽可能多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避免病毒耐药现象,延长抗病毒效果的持续效果,帮助患者消除自卑感,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以及QOL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以及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丙型肝炎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丙型肝炎注意事项的认知程度、用药的认知、自觉疼痛好转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型肝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