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莹
(营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乙型肝炎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由于患者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发病。乙型肝炎病毒属于DNA病毒的一种,主要由双链、环形及不完全闭合的DNA作为基因组,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由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对外界的抵抗力强,对一般浓度的消毒剂耐受程度不足,在40 ℃的温度下能够生存4 h。患者在患病后大多会出现恶心、乏力、体温上升、腹部不适、肝区疼痛、纳差等症状[1]。乙型肝炎极易引发肝硬化症状,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指的是患者肝硬化已经发展到一定严重的程度,肝功能代偿能力不足,导致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治疗过程较长会加剧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治疗依从性[2],因此需要合理采取护理措施对患者病症进行干预。本试验就个性化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应用等量计算机随机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试验组的47例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5∶22,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为(58.67±4.56)岁。对照组的47例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6∶21,患者41~79岁,平均年龄为(58.74±4.4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主要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对患者进行药物使用方式的介绍。试验组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2.1 个性化心理护理 由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大部分患者病情极为严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情绪会处于低落状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能针对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如患者情绪低落、精神状态不佳,护理人员可通过改造患者的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并开展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把控,使患者信任护理人员,能够将内心的想法与护理人员倾诉[3],缓解护理人员内心的抑郁情绪。针对存在恐惧自身病症、忧虑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鼓励与支持,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及时解决患者内心的疑虑,以此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使患者能够正确面对治疗。若是患者忧虑治疗费用,护理人员可以对当前的医保制度进行宣教,以此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开展治疗。
1.2.2 个性化健康教育 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文化水平进行了解,以便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以健康知识手册发放、宣传画展示、一对一沟通交流、健康知识讲座、黑板报、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微信群聊等方式[4],及时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症的患病原因、治疗方法、坚持治疗的重要性、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知识进行介绍,以患者能够更好的认知自身病症,掌握自我疾病管理的方式,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2.3 个性化用药指导 由于药物治疗属于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所以患者必须长期服用药物,且确保服用药物的正确性,但是这将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减少药物用量,私自更换药物或者停止用药的现象,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对药物应用的重要性、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药物的药理知识等进行介绍[5],并对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介绍,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情绪,且护理人员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状态,以便及时对药物用量进行调整。
1.2.4 个性化饮食指导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年龄、身体情况进行了解,以此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治疗方案,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摄入,若是患者存在消化道问题,可以以流质食物为主,并指导患者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减少过硬或者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摄入,可以以新鲜的蔬菜和瓜果为主,合理膳食营养供应,提升患者机体康复速度[6]。
1.2.5 个性化管理 为保证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能够长期接受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所以在患者出院后,必须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定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复查,对血常规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建立个性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为患者建立对应的健康档案,对患者出院后的用药情况、治疗情况、复查结果等进行观察[7],以便于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全面直观的掌握,叮嘱患者复查的重要性以保证患者能够主动配合进行病症检查,提升患者的预后情况。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治疗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主要从用药依从性、复查依从性2个方面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自评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个维度进行评分,主要包括心理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和社会职能4个维度,分数越高则证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的用药依从性和复查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分,±s)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试验组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和社会职能4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症多由于乙型肝炎感染导致患者患病,多会出现程度不一的疲乏无力、体质量下降、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腹胀、双下肢水肿等,对脂肪、蛋白质的饮食耐受程度降低,还会出现腹泻症状,在病症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中毒型肠麻痹。由于患者的肝功能会减退,患者经常会出现凝血酶原与其他因子的合成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脾功能亢进将直接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所以患者也会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紫斑、呕血、黑便等症状,部分男性可能会出现性欲下降、乳房体积增加、月经不调及闭经等症状。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门静脉会出现高压症状,且红细胞数量和血小板数量会随之减小,脾脏功能呈现亢进情况,侧支循环功能下降,腹壁出现静脉怒张,食管-胃底也会出现静脉曲张情况,所以极易导致消化道出血和腹腔积液病症[9]。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需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所以能否有效控制患者病症,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只有患者能够坚持依照医嘱情况进行抗病毒治疗,才能够对患者病情产生抑制,降低肝癌病症的发生率。采用个性化护理方式对患者病症进行干预,能够通过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把控,进而针对患者不同心理情绪,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心理调节,有利于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调节患者存在的负面心理情绪。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能够在了解患者文化水平及理解能力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病症知识介绍,方便加强患者对自身病症的掌握,便于患者更好的管理自身病症,调节自身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维护自身机体健康。通过个性化的药物干预,结合临床患者的病情,根据临床治疗情况及时调整药物使用方式。在患者出院后,不私自减少药物用量,不私自更换药物种类。通过个性化管理,能够在患者出院后,及时对自身病症情况进行复查,进行血常规和肝功能的检查,并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对患者的病症情况进行实时记录,更方便医师对患者出院后的动态信息进行把控,从而优化临床护理效果,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10]。
本研究表明,试验组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复查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病症进行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其按时服药,按时就诊,并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