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对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疗效的影响

2021-11-02 13:32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6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例数情绪

王 健

(鞍山市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鞍山 114047)

抑郁症属于心理疾病,发病率在全球高居不下,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恶化,患者的致残和死亡风险都极高。在所有的疾病类型中,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是最高的[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生活压力也伴随而来,导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在通常情况下,抑郁症患者都会伴有焦虑症,这种症状加剧了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倾向,导致自杀率攀升[2]。目前临床通常选择药物治疗该疾病,虽然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起效缓慢,且长时间接受药物治疗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功能紊乱,造成严重的身体负担[3]。因此,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结合心理治疗成为了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选择我院的80例抑郁症伴焦虑患者展开研究,应用心理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鞍山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80例抑郁症伴焦虑患者展开分析,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将其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患者中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25∶15;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为(34.34±3.67)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2.71±0.54)年。对照组患者中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27∶13;年龄23~51岁,平均年龄为(34.23±3.46)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2.89±0.67)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P>0.05,能够展开对比。本次试验符合我院伦理学的相关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抑郁症伴焦虑的相关诊断标准;无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患者同意配合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先天性疾病者;具有严重的自杀倾向者;治疗依从性差者;不愿配合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采取西酞普兰片(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599,产品规格10 mg×7 s)口服,10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3 d后,加大药量,增加至每日20 mg。在治疗期间需留意患者的身体状态,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有异常情况发生,需要及时展开救治。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即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讲解,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干预,并定期指导患者用药、规律饮食等。试验组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具体包括:①为患者安排心理护师,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并且在患者入院后需要为患者详细介绍病情特点,通过与患者的接触,心理护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沟通方式,适时鼓励、开导患者,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②定期举行集体讲座。让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参加抑郁症相关的知识讲座,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集中宣讲,包括药物的作用以及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乐观面对治疗。③心理护师需要对患者的认知进行及时干预,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如果患者的心理出现消极情绪,需立即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引导患者向积极乐观的方面思考;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都是较为重要的治疗方式,可定期组织体育锻炼,如打篮球,练太极或者瑜伽等,定期组织进行集体放松疗法。④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比较消极,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引导,帮助患者走出阴暗区,建立正确心态,乐观面对生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缓解;无效: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未变化[4]。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61.34±8.76)分、(61.37±9.04)分vs.(63.87±11.46)分、(62.78±12.84)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分,±s)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5例(37.50%)、19例(47.50%)、6例(15.00%),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34/40);对照组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8例(20.00%)、21例(52.50%)、11例(27.50%),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29/40)。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9,P=0.031)。

3 讨论

目前,我国的抑郁症发病率已经达到了3%~5%,且该病的发病时间较长,治疗难度较大。在治疗期间患者易出现焦虑情绪,从而造成治疗依从性差。抑郁症的发作和脑部神经传导素息息相关,一旦脑部的神经传导素出现异常,就会导致负面情绪产生,从而导致抑郁症发作[5-6]。临床中采取药物治疗该疾病,易使病情反复发作,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单纯的疾病治疗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改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身心舒适才是临床治疗的重点。临床中常用抗抑郁药物来对患者进行治疗,但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易使患者对药物产生抗拒,且药物治疗得效果缓慢,因此结合心理治疗干预显得尤为重要[7-10]。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建立良好的心态是取得有效治疗的关键,实施心理治疗,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帮助患者建立正确对待疾病的信心,定期开展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树立良好的心态;适当放松患者的身心,可帮助其走出阴暗区,引导患者乐观面对生活[11-15]。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心理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例数情绪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