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优,黄 格,马树兴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麻醉科,广西南宁 530001)
近些年来,随着麻醉技术的逐步发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因镇痛效果明显、安全性高等优点,逐渐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根据神经阻滞部位的不同,可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皆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在胸科手术中应用广泛[2]。不同的麻醉方法其麻醉效果存在差异,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鉴于此,本研究选取88例胸科手术患者为例进行分析,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对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结果如下。
1.1 一 般资 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88例胸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8.74±3.12)岁;体质量指数20.36~26.8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38±2.14) kg/m2;手术类型:肺大疱切除术10例,纵膈肿物切除术13例,肺叶楔形切除术21例。试验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31~68岁,平均(48.53±3.14)岁;体质量指数20.28~26.8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35±2.16)kg/m2;手术类型:肺大疱切除术10例,纵膈肿物切除术14例,肺叶楔形切除术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行性。本研究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确诊,须采取胸科手术方式治疗;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Ⅱ级[3]。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器官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②穿刺部位存在感染症状者;③凝血功能异常者;④入组前1个月内服用镇痛药物或酗酒者;⑤存在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具体方法为:指导患者维持健侧卧姿势,标记好T5棘突后,将超声探头放置在后正中线处,找到胸椎旁间隙后采用平面内技术进针,确定针尖抵达T5椎旁间隙后回抽无异常,缓慢注入2 mL的0.5%布比卡因(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42,规格:5 mL∶37.5 mg)。试验组开展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详细方法为指导患者维持仰卧姿势,手臂尽量向外伸展,肘部维持屈曲状,手放在肩膀上,将超声探头放在腋中线第5肋间,在超声下获取背阔肌和前锯肌的图像。固定探头后,使用平面内技术进针,确认针尖到达前锯肌表面后回抽无异常,并缓慢注入2 mL的0.5%布比卡因(同对照组用药)。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情况。仔细记录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阻滞操作时间及阻滞持续时间。②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镇静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4]评定,总计0~10分,分数越高,痛感越剧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及阻滞持续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镇静镇痛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3、6、9、12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胸科手术是一种侵入式操作,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较大,术后患者易出现严重的痛感,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等症状,影响手术效果[5]。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于提升胸科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胸科手术临床多采用静脉镇痛或区域阻滞镇痛等方法,其中采用阿片类药物进行静脉镇痛是临床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性,若想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需要调整药物剂量,但与此同时也提高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性,于是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是非常必要的[6]。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被视为胸科手术后镇痛效果的金标准,但患者容易发生气胸等并发症。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是在超声引导下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前锯肌与背阔肌之间,达到胸壁镇痛效果,且借助超声技术能够控制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7-8]。本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及阻滞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张隆盛等学者[9]的文献报告相似。提示相较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可有效缩短操作时间。原因在于前锯肌的位置相对较浅,通过超声探头能够清楚观察前锯肌的解剖结构,方便麻醉医师的操作,缩短操作时间,加快麻醉起效时间。本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术后3、6、9、12 h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相当。
表1 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情况比较(±s)
?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比较(±s,分)
?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的操作比较简单,操作时间更短,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