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he Art of Reading看中文名言警句的英译

2021-11-02 09:33
大众文艺 2021年19期
关键词:原句警句名言

徐 琳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The Art of Reading(《读书的艺术》)一文由林语堂先生用英文所著,引用并翻译了大量中国的名言警句,以中国智慧说服英语读者,从中可以看出其语言功底之深厚及人生智慧之丰富。本文选取其中较为典型的几例进行分析,以期管窥名言警句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名言警句本身创作时和被引用时的语境往往并不完全一致,译者要有足够的文化自觉,在英译过程中对原语境和新语境均进行充分的分析,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帮助中国的名言警句成为世界新文化的一部分。

一、语境意义

语境意义在翻译活动中比基本意义更为重要。译者要想准确地抓住语境意义,要考虑到翻译的目的、场合及目的语读者等多重因素,在感情色彩、情态、内涵等方面对语义信息进行扩展丰富。以名言警句的翻译为例,为了保留其文化精髓,译者需要通过“再语境化”的方式对名言警句的含义进行更新和演绎,要重视对其原意的理解,也不能忽视其延伸的文化意义。名言警句的译文应顺应时代发展,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同时要有明确的文化身份,以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二、《读书的艺术》中对名言警句的翻译

1.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黄庭坚文集》)

The Art of Reading:A scholar who hasn’t read anything for three days feels that his talk has no flavor(becomes insipid),and his own face becomes hateful to look at (in the mirror).

《读书的艺术》: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原句主语是“士大夫”,The Art of Reading中将其译为A scholar,中文译本《读书的艺术》中则改写为无主句。在古代中国,“士”指的是文人知识分子,“大夫”则指的是位于“士”之上的官吏;scholar则意为a learned person or a person who has done advanced study in a special field,可以理解为中文中的“读书人”。译文实际上将原文的主语范围扩大下放了,由原来的“士人官吏”引申为“读书人”;后来改写为无主句,则进一步扩大了读书的范围,不只针对“士人官吏”或者“读书人”,而是适用于所有人。

原句中“则义理不交于胸中”没有翻译,改写中也没有体现。后文论述的是the charm of appearance and flavor in speech(外表迷人且谈吐得体),考虑到新语境的需要,这里引用名言警句重点是为了说明不读书就会“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那么“义理不交于胸中”这句便不翻译不体现了。

“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的译文淡化了“对镜”“向人”,仅将in the mirror放在括号里进行补充说明。这种译法更强调“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是自己感觉到的,因为读书就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不是出于什么外在的功利性的目的,这便是引用这句话所要达到的效果。

2.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袁中郎)

The Art of Reading:You can leave the books that you don’t like alone,and let other people read them.

原句的主语看起来是“所不好之书”,而译文主语为you,读起来更像是给读者的建议,符合The Art of Reading的整体风格。另外译文为“让他人读之”补充了一个前序动作,即leave the books alone,告诉读者对待感觉不到趣味的书要洒脱果断地放弃,不要浪费时间。译文高度体现了语堂先生独特的闲适风格,体现了“创译一体的语堂模式”。

3.五十以学《易》。(《论语》)

The Art of Reading:When one is fifty,one may read the Book of Changes.

译文使用了情态动词may,取其表示“许可、允许、礼貌请求”的意思,相比can要更委婉一点,显示出读书人对传统作品的虔诚与尊重。另外,引用这一句之后,语堂评论道:The extremely mild flavor of Confucius’own sayings in the Analects and his mature wisdom cannot be appreciated until one becomes mature himself.(在《论语》中,孔子展现的温良谦恭,以及他的成熟智慧,在读者自己变得成熟之前是无法体会到的。)这里使用的may一词恰好与之呼应,体现出“温良谦恭”的味道。

4.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易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曾国藩)

The Art of Reading:If one has the desire to study,he can study at a country school,or even on a desert or in busy streets,and even as a woodcutter or a swineherd.But if one has no desire to study,then not only is the country school not proper for study,but even a quiet country home or a fairy island is not a proper place for study.

原句中“苟能发奋自立”与“苟不能发奋自立”一肯一否,前后对比鲜明,因此这两句译文的区别仅在于no,保持了原句正反论证的方式。“读书”译为了study而不是read,因为这句是曾国藩在家书中谈道其四弟入京读较好的学校时所说,这里的“读书”的原语境意义比read要广。对于“家塾”“旷野之地”“热闹之场”“负薪牧豕”,采用了归化策略,否则目的语读者会感到不明就里。在翻译中文的名言警句,尤其是古时的名言警句,译者须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使译文需要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本句译文还使用了倒装句,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充分利用英语语言的特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5.真学士不以鲁鱼亥豕为意,好旅客登山不以路恶难行为意,看雪景者不以桥不固为意,卜居乡间者不以俗人为意,爱看花者不以酒劣为意。(陈继儒)

The Art of Reading:The real master tolerates misprints when reading history,as a good traveler tolerates bad roads when climbing a mountain,one going to watch a snow scene tolerates a flimsy bridge,one choosing to live in the country tolerates vulgar people,and one bent on looking at flowers tolerates bad wine.”

原文为五个分句,均为“……不以……为意”,构成了排比结构。译文保留了原文句式,也译为五个分句,均为“...tolerates...”。另外原文后三个分句主语均为“……者”,译文后三个分句的主语也统一为“one+分词”的结构,与原文保持了高度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译文使用多个逗号将这几句分句隔开,英文的表达习惯往往不是这样,这里体现了语堂先生对“中国英语”的倡导。与我们常常批判的“中国式英语”有所不同,“中国英语”以标准英语为核心,不迎合西方话语体系,而是大大方方地展现民族性,向世界展示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

三、结语

经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林语堂的译文做到了跨越古今融通中外,不仅保留了名言警句的语言节奏和美感,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符合目的语读者阅读习惯的同时极具中国腔调,中国的名言警句在林语堂笔下得到了最好的阐释。引用名言警句往往是用于论证说理某一道理,因此译者进行翻译时首先要在使读者可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两层语境(名言本身创作时的语境和引用该名言时的新语境),考虑其语用功能,进行一定的调整,可删除可增补,最大化地起到辅助论证的作用,而不要死板地字字对译;其次可以通过特殊句式的运用,增强名言警句的说服力和气势;最后,中文名言警句的英译过程中,有时需要作出适当归化增强译文的可读性,有时也需要保留一定的中文元素,以“中国英语”彰显中国特色,传播中华文化。名言警句的英译体现了中国译者的文化自信和学识素养,译者应本着更为博大的情怀,做好文学翻译和文化传播,赋予名言警句新的生命力,助力拓展中国的国际话语空间。

猜你喜欢
原句警句名言
所有鲜花都是警句
名言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解题策略
名言趣画
强调结构面面观
单元知识中考链接
解读单元考点,牵手高频考题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