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坚
阅读可以传递思想、滋养心灵,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人生路上沐浴春日、遍览风光的上佳方式。读后感则是我们阅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乃至一段话后,萌生出的感受和体会,激荡出的哲理与启迪,最终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包括“读”和“感”两层内涵。撰写读后感,吃透文义、读透文章是前提,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神韵和精髓,是读后感写作的基础和出发点。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这就需要从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来写。如果读不透,写的时候就会支离破碎,文意散漫、不知所云。
感受与认识如掘地探金,不能肤浅,要力求深刻,触及心扉引起共鸣才可熠熠生辉。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中心思想必须是从所读的材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与所读的材料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选取其中一个观点或段落,记下最能打动人心的语句,这样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并且促进对内容的理解。同时,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它一定是作者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这种感受必定新颖独到,远离说教,切忌对别人指手画脚。
文体意识要强,写作者要了解读后感的结构模式和基本思路。从文体上看,读后感或立论,或驳论,或阐述议论,都与议论文相似,通常把它归入议论文的范畴。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在行文过程中,首先,简述与原文有关的内容。如所读书的内容概要,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做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其次,亮明基本观点。在行文过程中,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将观点明确表述出来,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再次,要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联系实际是连接“读”和“感”的纽带,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实际”的内容包罗万象,大至国家,小到个人,点面交融,迸发出强烈的现实意义。为了加大联系实际的力度,可运用类比联想方法,联想内容是与原作中心相类或相反的材料,具有整体和局部的关联。
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有所收获,有所产出。写读后感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倒逼着我们在阅读中深入思考,表述出自己的独特观点,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
范文展示
纯粹的学术,真诚的人生
——读《人间词话》有感
扈景怡
王国维先生生于清末民初,是一位全能型的国学大师。他学贯中西,谈古论今,在哲学、文学、考古等各个领域,成就卓著,堪称“文史哲百科全书”,为后人留下大量不朽的文化宝藏。《人间词话》开中西会通风气之先,被不少近代学者视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开山者与奠基者。静心读之,若漫天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心田,那纯粹的治学态度、那伟大的孤独感直击灵魂。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对历代大家诗词的文学点评,更是他浸润中西理论后的呕心沥血之作。先生论词,虽有境界之准则和差异,然而“真”与“情”在他的词论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人间词话》倡导“真”,王国维强调诗词中的“真”,如果作者没有真情真景那么也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境界。正如王国维所言:“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就在于一个“真”字。“真”是王国维评价文学的一大标准,确实如此,能打动人的作品一定是真实情感的流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轻描淡写,便勾勒出南唐后主李重光国破家亡的无限哀怨,月夜听风的惆怅、物是人非的无奈。
“真”是汩汩流水,划过岁月,触及心灵。回顾我阅读过的文章与诗词,那些触动人心灵的,从来不是遣词造句之优美,或是格律境界之高深,而是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哪怕这些文字跨过千年,突然读到它们时,也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真”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平凡生活的剪影,是可以打动人心的表达。如果满篇都是脱离真情实感的臆想,只会让人感到矫揉造作、拙劣不堪。
品味诗词如同品味人生。缺乏真诚的人生,是一种苍白的人生;缺乏真诚的诗词,是一首没有灵魂的诗词。所以我们要用朴素自然的言辞表达真诚自然的情感。那些天花乱坠的语言看似精致,实则空乏無味,读多了让人生厌;浓墨重彩的人工景致,远逊于天然去雕饰的出水芙蓉。真诚自然的语言简洁明了,是不需要透过层峦叠嶂,不需要峰回路转就能直观的美景。品读《古诗十九首》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语言简真、情感真挚,这是后代文人所难以超越的。
袁行霈先生说:“诗人忠实于生活、忠实于艺术、忠实于读者,就有真性情的表现,这同阅世深浅并无关系。”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拥有真文字、真性情,那是我所期待的,更是《人间词话》带给我的真体验。
【点评】
本文文学意味浓郁,文辞优美。作者从王国维的生平、学术地位谈起,感悟《人间词话》中倡导的“真”,认为文学作品高妙之处离不开真情真景,以此强调真诚的可贵之处。作者联系现实,怀古思今,期待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拥有真文字、真性情,彰显出小作者求真、求美的坦荡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