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琳 何丽仪 国 宁 贺 蓉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以来,全国各地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2021年5月,Delta变异株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突袭广州,这是国内首次报道Delta变异株本土感染病例。Delta变异株传播能力明显高于其他毒株,同时还具有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等特点[1],为防疫工作带来新挑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作为疑似病例病原学证据之一的诊断手段,可为疾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提供依据[2]。为了迅速控制传染源、有效阻断传播链条、防止疫情扩散,广州市政府快速启动社区大规模核酸检测,各个区迅速铺开全员核酸筛查工作。我院在这次疫情始发阶段,迅速组建了300人的核酸采集医疗队,分批次前往各个社区开展大范围采样工作,并提出了“零漏诊、零感染”的目标。本文就医疗队工作的队伍建设、物资管理、采样流程、现场环境管理行回顾性分析,探讨Delta变异株新冠疫情期间医院支援社区全员核酸检测采样的规范管理及流程优化。
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选择各科室身体、心理素质良好护理人员。以50人为1队,队伍设队长1名、副队长2名;队员分成5组,8~10人/组(队长不入组),每组各设组长、副组长1名。保证每个采集卡点“新老合作、两两搭配”模式,即入职1~3年的低年资队员与入职>3~10年队员相互搭班合作,避免队员出任务过程中因为经验不足、身体疲惫、单人行动发生意外情况。
组建组员群、队长+组长群、党员小组群、防疫感控群和视频通讯稿群,快速建立队伍组织架构表,以护士长、高年资护理人员、党员为核心骨干,主要担任组长、副组长或感控督导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责。队长接到上级指示和任务时可直接通知各组长,组长根据组员身体状况以及有无突发恶劣天气,确定队员能否到岗。该传达模式可以高效、快速确定出队人数,并将各项指示传达到位。
在疫情常态化下,医院已将咽拭子采样、鼻拭子采样及穿脱防护服、七步洗手法、医疗垃圾终末处理及采样环境终末消毒纳入日常培训中。采集样本的质量与采样操作者有一定关系,采样过程中的采样部位和深度、采样时机以及采样操作是否规范等均是决定核酸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3]。为了避免采样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假阴性”,任务开展前,各队长及组长群内再次组织线上学习巩固标准化采样流程及相关感控知识,强调容易忽略的细节。每次完成采集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该次任务执行过程中的难点、重点,肯定工作亮点,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汇总至队长处进行全面讨论。采样队针对采样过程中出现的手消流程、采样后标本处置、离断棉棒如何快速准确回塞原外包装减少气溶胶溢洒至环境中等问题录制了规范操作小视频,再组织全队进行线上学习及考核,提高了后续的采样效率。待命休整期间,队长组织队员在防疫感控群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防控文件、指引以及医院制定的核酸检测标本采集标准流程。
一般在到达采样社区前30 min才能知晓当天大概采样人次、需要开设多少卡点以及该社区物资大致配备情况,因此队长必须在途中根据情况迅速分配人力。建议10 000人次以上的站点分配20~30名队员,再根据高峰时段和非高峰时段灵活错峰排班,开设10~12个卡点;千人左右的站点分配5~6名队员,开设3个卡点。由于广州时值高温多雨季节,通过评估队员体力可承受强度后,每班次控制在2~3 h,每天每人2~3班次,原则上不连续上岗。
由于采样队紧急组建,任务随机,处于24 h待命状态,而且工作强度大,队员们承受较大的身心压力,人文关怀是建立队伍良好稳定、团结向上情绪的基础。(1)管理者在微信群鼓励队员分享经验,通过经验分享提高其成就感[4]。同时发挥年轻队员喜欢拍摄剪辑的优势,分组制作体现温馨感人积极合作的场景在视频通信群进行分享。(2)待命休整期建立组员-组长-队长每日健康状况上报流程,了解队员有无发热、咽痛、腹泻,提醒队员在此期间规律作息、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3)了解队员在采样现场有无防护不当或防护用具造成面部、耳后、手部不适等,及时指导解决,条件允许可每队配备适量泡沫敷料。(4)队长、组长和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中勇于承担,遇到困难不急躁、不埋怨,积极解决问题,尊重关心队员。发现队员身体不适或情绪不良及时了解与反馈。
后勤部门出发前将每队物资准备量发至队长群,队长根据采样站点需要配置的队员数、居民人流量和社区配备物资的多少决定三级防护物资如何分配至各个站点。
准备的物资包括防护物资、消毒物资、医疗废物转运物资等。防护物资包括 N95防护口罩、一次性帽子、防护面屏、防护服、隔离衣、手套、鞋套。清洁消毒物资包括快速手消凝胶、75%乙醇溶液、消毒湿巾、含氯消毒剂泡腾片以及喷壶等[5]。医疗废物转运物资包括双层黄色垃圾袋以及橘红色双层垃圾袋。以上物资由医疗队及社区共同协调准备。在不清楚社区物资数量时,医疗队应备好全部防护消毒物资,建议10人/队的物资准备如表1,以此类推。
表1 10人小队物资准备数量
采样现场队员每人配备3~4套手术衣更换,每队配置2~3个急救箱,急救箱内包括血压计、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急救药物、解热镇痛药、助眠药,也可根据现场采样情况追加药物[5],例如高温天气可增加退热贴或者口服补液等。应急物资由专人负责,任务前后做好物资清点。
清晰标记入口、采样区和出口等重要区域,于入口及排队通道张贴核酸检查的流程指示图,指派1位社区志愿者或语言广播持续提醒居民正确佩戴口罩、间隔1米按流程迅速、有序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时遵守咳嗽打喷嚏礼仪、检测后及时佩戴口罩并按单向通道迅速离开采样区。
居民到达采样地点后,首先由社区志愿者在距离采样台5~10米处进行居民个人信息登记。医疗队设计准确的核酸采样流程,包括标准化的台面物品摆放和消杀流程,拍摄成视频,组织全队人员学习并考核,将人均采样+快速手消毒时间控制在30 s内。采样全程由组长或1名高年资护理人员作为外围感控督导员,协助干预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采集标本时应避开居民咳嗽、打喷嚏时刻,在达成采集目标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接触,避免气溶胶和飞沫产生[6]。
每个站点采样结束后需进行物资清点和协助队员在缓冲区脱防护装备,由组长提前和社区负责人了解该站点何时结束任务,在采样结束前30 min,由感控督导员或已经在休整期不需要再进行采样工作的队员负责,督导员协助采样点队员轮流撤下,进行脱防护服和个人消杀,避免在脱防护服时出现职业暴露。按照物资清单记录、打包、外消毒未开封的防护物资,已开封的物资一律不带走。做好采样台面的终末消毒,现场医疗垃圾建议由采样点所在部门协调处理。
到站点开始工作前需先了解该采集点标本由谁负责收集、清点和运送,是否有规范的标本箱储存,标本储存设备建议由检测机构按需配置。如需要医疗队自行处置标本,则由穿戴二级防护装备的专人负责,将标本放入双层密封袋,表面用75%乙醇溶液喷洒,保证密封保存,2~4 h内做好标本清点转运交接。
当日采集任务结束后,由组长负责统计采样量、了解组员身体精神状况,汇报至队长或副队长。副队长或感控督导员负责队员体温检测、个人核酸标本采集和上车前使用75%乙醇进行个人鞋底、背包喷洒消杀工作。
医疗队到达现场后由队长或每组的感控督导员迅速进行场地调整,严格管控,落实分区和通道[7]。将清洁区(穿防护服)、污染区(采样区)、缓冲区(脱防护服)明确分区,如场地有限,物资摆放和工作人员饮食区域也可设置在清洁区,各区域标识醒目,同时应注意将穿隔离服的区域设置在上风处,脱隔离服、消杀和医疗垃圾暂存的区域设置在下风处[8]。
每班增加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根据环境布置及隔离要求,制作“区域设置要求图”交于社区负责人员。及时发现感染控制问题并立即完善及修正,落实环境管理要求。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按感控要求管理采样人群,包括人群间隔、采样期间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出现咳嗽恶心现象如何处理、私人物品勿放置在采样台面等。同时督导现场医疗废物处置是否符合规范,污染区污物和清洁区污物分开打包转运。协助做好场地终末消杀工作。
本组医疗小队共50人,每批次均可在1 h内完成人员集结。自2021年6月6日至21日,于21处工作站点共采样46 363人次。社区居民无报道漏诊现象。医疗队队员零感染、零意外。
突发新冠疫情下开展社区多批次大量核酸检测,医疗队虽然有专业队伍的优势,但出医院下社区进入“客场”作战,需要和各部门通力合作,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强化人员标准化培训,严格感控管理。同时医疗队应积极运用PDCA循环理念,提高队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才能实现高效率、零漏诊、零感染的目标。
社区采样有两个不确定性:一是采样时间不确定,通常是随时通知、随时出发,接到通知到集结出发往往只有1 h,时间紧迫;二是采样人数不确定,社区通常都是按户估计检查人数,但对于人口密集的城中村,估算难度较大。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的路径较长,一般在到达采样社区前30 min才知晓当天大概采样人次、需要开设多少卡点,因此队长必须在途中根据情况迅速分配人力。10人小组以开设3~4个卡点为宜,按不间断人流量来统计,每个卡点每小时可采样约100人次,即小组每小时可采样300~400人次。如出现站点居民数量明显增加,组长需及时与队长联系,按需要进行小组之间的人力调度。
由于广州时值高温季节,通过评估队员体力可承受强度后,每班次控制在2~3 h,如队员出现身体不适立刻更替,一方面避免出现职业暴露,另一方面更好的保存队员体力以应战下一轮任务。
物资准备由医疗队和社区共同准备。社区准备较充分的物资为隔离衣、防护服、N95口罩和面屏,其他物资欠缺。由于医疗队严格执行单人单管一手消和十人混采一换手套,手套和快速手消毒凝胶消耗量非常大,因此队员出发站点前根据该站点上岗时长和估计采样量,带足三级防护和清洁消毒物资。另外,广州夏季天气湿热并处在雨季,建议预备3~4套手术衣/人,以备队员大量出汗、淋湿后及时更换。同时,应备齐必要的药物和补液应对可能出现的队员或受检者的中暑、脱水等情况。组长在采样过程中需不定时检查评估物资情况,出现居民人流量超出预计时,应联系社区负责人或队长及时补充物资。
现场采样开始前与志愿者进行充分沟通,按疫情防控要求制定规范化、同质化居民轮候流程,对于能否顺利开展后续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初次采样时由于需要不断进行手消和更换手套,采样台面物品放置较凌乱,每位队员离断咽拭子棉棒手法不统一,易出现标本污染非采集手套,同时采样+快速手消毒每人次30~40 s,导致采样速度慢、扫码区人流密集、居民满意度低。之后我们自行研究演练后拍摄采样小视频,组织全队学习,规范采样台面物品放置及消杀流程,将人均采样+快速手消毒时间控制在30s内,在大大提高了采样速度和居民满意度的同时,实现标准化采样,确保采样人群零漏诊。
此次疫情波及珠三角各地,社区街道的场地安排、物资人力贮备开始阶段均处于紧张忙乱状态,采样现场感控漏洞较多,例如区域划分不清晰,相邻采样台间隔距离近(<4米),人群排队拥挤,工作人员进食、喝水场地设置在非清洁区(距离采样台及居民人群不到5米处),种种问题都极易出现职业暴露风险。针对现场的这些薄弱环节,医疗队明确分区,制定区域设计图和采样台面设计图,做好人群高峰期灵活分流,同时设立专职人员对现场出现的感控问题进行有效干预。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