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坤雄
【摘要】心理状况发展影响和制约着初中生的身体健康以及素质的发展。初中是学生一生中最关键时期,所以说其心理健康水平对他们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基础
本文主要阐述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策略,希望给以相关学者一点启发。
一、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需要遵循一定的组织原则的,具体来讲,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体验性原则。活动重在体验,尤其是直觉经验,而要避免知识传授。
(二)活动性原则。所谓活动性,就是要促进班级同学的相互沟通和交互作用,以共同实现活动目的,因此,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创造机会,让同学通过言语沟通、肢体语言沟通,典型体现于团体协作或分组竞争中高效互动,以体验人际互助等重要心理品质。
(三)参与性原则。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是主题班会,也不是个人表演秀,而是全员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成长。所以活动内容上要尽量避免单人独角戏的情境出现。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表面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系列重要变革。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些较为突出的本质特征,抓住这些特征,才可以更好更有效率的发展其作用。
(一)采用团体性的教育模式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一个班级分成相对同质的几个小组,从而开展一系列的小组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活动。这样,可以较好地为最广大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指导、帮助与教育。进一步的研究认为,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所谓"心理问题"有许多是他们在心理成长过程中几乎都会遇到的暂时性的问题,虽然这些心理问题有些会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而自然消失,但是有些可能因未没有被及时恰当的指导而转变为一种心理障碍。同时,初中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自己了解和熟悉學生的特点,通过班级活动等一些途径去帮助学生,促使他们的心理素质能够更全面、更完满的发展。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之中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途径,如专门课程、活动课程等。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则是班级。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全面渗透性"。即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之中、渗透到任课初中班主任的教育观念之中,更要渗透到他们的课堂教学之中。
1.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所决定。在大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许多学校通过开设一些课程来丰富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达到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事实上,人的心理成长过程是一个必然性与偶然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主体性与客体间性相统一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育者应首先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教育理念,而不仅仅将之看成具体的模式、方法和手段。由此,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并弥散到班级和学校教育工作的一切过程与环节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学生整体生命活动的过程,学生心理教育才会更有成效,更有发展时空。
2.教学组织形式决定。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性也是由我国现行的"班级授课制"教学形式决定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性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途径。首先,初中班主任既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领导者。因此,初中班主任的情感和人格都会对学生心理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基于这些,初中班主任应自觉主动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班级各项建设活动中,使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资源。同时,班级任课老师的教学活动也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课堂占据着初中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绝大多数时间和空间,课堂上初中班主任的言语行为、情感态度等在潜移默化的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成长。这些所有的过程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机会,如果我们对这些资源不加以开发和利用,则会使心理健康教育不完全。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才会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会很容易的实现。
3.把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进行研究。现在,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产生了一种生态系统理论。这一理论侧重于将个体置身于社会和家庭中进行治疗。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自然会受到来自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环境的影响,所以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不外乎班级、学校、家庭以及这三者之外的社会,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向上述四个方面,渗透到学生心理成长的所有环境之中。因此,我们应当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把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进行研究,使得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能走出校园,伸向家庭和社会,取得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些班级外因素都尽可能地纳入到自己的视野之内,使这些影响能够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成为一种连贯而一致的教育合力。从而在整体上对学生心理施加全方位的教育影响。
可以说初中班主任处于这一生态性体系的核心地位。因为首先在班级内部层面,初中班主任可以和各科任课初中班主任交流信息,形成对学生的一个较为相近和全面的看法,以利于对学生实施一些相对应的教育方式。其次初中班主任作为班级和学校的联系桥梁层面,应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协调和配合,并且还应致力于优良校风的建设。再次作为班级和家庭的载体,可以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一系列形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帮助家长纠正一些存在于他们身上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习惯,通过改变家长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第四在班级和社会之间,可充分利用校外的各种社会性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这样以初中班主任为核心,就形成了一个生态性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玉梅.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 新课程(教研版), 2020, 000(002):220-221.
[2] 陈晶. 初中班主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适切性分析[J]. 教书育人, 2019, 000(00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