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俊华
【摘要】社交软件的使用在初中生当中是一种普遍现象,社交放在网络上不可避免地带上网络的一些特性,如传播快、范围广等。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对同辈、同学、朋友的议论是极奇敏感的。“敏感期”的学生在网上社交可能出现一些不好的影响,有的我行我素,有的社交焦虑,有的线上线下不一致等。因此,教师应探索有效沟通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或社交软件,从而顺利度过青春敏感期,健康、阳光地成长。
【关键词】青春期;敏感期;校园社交;网上社交;网络
一、案例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生理、心理迅速发生变化,并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道德与法制纪律教育尤其重要。下面,笔者以身边发生的一件小事为例,谈谈对涉及网上社交的初中生的教育。并希望能有助于我们对该阶段学生的有效沟通教育,引导初中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或社交软件,加强初中生的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网上社交观念,提高学生的自控力,丰富学习生活,合理控制网上社交使用时间等。
某天放学时,学生小李在球场感觉被小何瞥了一眼,小李回到家总觉得有点不舒服,越想越不服气,然后就发了个朋友圈,“H**,别以为自己了不起,我也看不顺你。(加上了一个头上有锤子的表情)”第二天,来向笔者报告的学生就有几个。其中,三班的小胡说:“老师,隔壁四班的小李可能要对付我,可能是之前没借作业给他抄,怎么办?”笔者问他是怎么知晓这事的,小胡向笔者提及小李发朋友圈的事。当笔者正想离开办公室,去找小李了解情况时,三班的小霍和大何一前一后走到笔者跟前,神神秘秘的,要说些事情,但他们看到彼此,欲言又止。于是,笔者分别与他们单独谈了一下,奇怪的是,他们都说到了同一条朋友圈。小胡怕小李会找他麻烦可能因为他前天在课室碰到小李的书桌,掉了几本书,但他只是说了声对不起,因为有点事比较急就离开了,没帮他捡起来,觉得小李昨天的朋友圈可能是在说自己。而大何呢,他就说前天看到小李抄作业,就开玩笑说举报,也发现了小李在朋友圈上的那段话,所以今天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当时,笔者心里愣了一下,为何三位学生都提到小李的朋友圈呢?下课时,笔者找小李了解情况。笔者才知道小李的朋友圈所指还有其他人,又让笔者感到惊讶的是,根据小李的描述,就是前一天,六班的小何在球场旁边经过,小李本想跟他打招呼的,但是看他瞥了自己一眼,头都不回就走了,当时觉得莫名其妙,又气又怪。所以,回家后就发了一条朋友圈泄愤。最后,小李补充说:“我也没什么恶意,还没去找何XX做过什么事。现在也想通了,人家不尊重我,我也没必要交这个朋友了。”
接下来,笔者找来小何了解情况,可小何有点莫名其妙,细想当时没见过小李,并且自己近视,不可能在小李所说的那个距离内认出人来。小李把视力不好的小何无意识眯眼的动作看成了对自己的不礼貌。到这时,误会终于解开了,根本没有谁看不顺谁。他们都释怀地笑了,但是他们在家使用手机方面,笔者还是教育了他们一番,然后也当面打电话给家长,让家长在家配合,想想办法监管孩子在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与内容。
二、面对这样“误会”的思考
1.疏与堵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手机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用品。而手机作为现代通讯最方便、最快捷的工具,随之涌现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现代中学生拥有或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标配。有人认为,带手机更有助他们的学习,日常生活也更加方便。像随时随地通过上网阅读名著、查阅学习资料;还有当心情不好时,可以上网聊天,向最好的朋友倾诉心事等。笔者认为,凡事两面看,有利亦有弊,而且大部分中学生使用手机是弊大于利。在学生手中的手机最好只是一种通讯工具,而说成是学习工具或依赖的倾诉对象则远没有理想中的效果好。当然,手机并不是对每个人都不允许的,对于那些自制力很强的人,带手机并没有多大的坏处,因为他们知道手机的危害,除了有必要的时候与家人联系,大部分时间都是待机状态。
在现今社会中,完全封堵学生对手机的使用,不太可能。强制禁止使用也有不少弄巧成拙的例子,家庭矛盾升级严重。那么,如何才能让他们的手机发挥更好的效益呢?笔者认为重在疏导,学生手机上软件与功能应受家长监督,家长对孩子的手机使用要有管理权,家长引导孩子使用的方向,孩子使用手机的前提应是事先与家长约法三章。
2.时间与内容
初中生沉迷于手机,沉迷于网络对学习危害已经足够大了,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了。而且手机有辐射,长时间玩手机对学生的眼睛、身体都有严重影响。近来,笔者发现不少学生交际能力下降,情绪压抑,部分行为偏激的学生有不少是手机成瘾,沉迷网络的。他们有时候长期沉醉于虚拟世界,而“三观”经常受素未谋面的网络朋友所影响导致言行怪异,甚至逃避现实世界,可见手机对一些初中生的危害有多大。这正是由于初中生身心发育要进入青春期了,对一些事情会好奇、敏感,会有逃避和冲动,而缺乏正确处理一些事情心智与经验,对一些事情法往往表达失当。因此,即使学生能掌握手机,使用的时间与内容也应该受限制。就像什么时间可用,用于什么内容,时间多久应有家长参与制定和监督。使用时间上具体也可考虑区分是否周末、是否节假日、连续使用时长、晚上时间上限等。
鉴于现在初中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对于手机或网络内容的甄别还是不够成熟的,内容上可适当用于学习、娱乐、交际等,游戏要符合年龄,手机上不允许自由使用金钱,禁止登陆不良网站,不私自接受网友邀约见面,不信谣、不传谣、不参与网络暴力等。现今网络上的信息传播之快、传播之广、影响之大,我们无法估计。
3.沟通与监管
就像小李这件事,如果一不小心被某些有心人利用,暗中造謠抹黑,后果不堪设想。通过分析,小李回家后马上删掉相关内容,以免引起更多不必要的误会,同时,也对自己对在手机使用方面,处理事情方法方面作了深刻反思,凡事三思而后行。家长也应该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与孩子多言语交流,监管孩子手机使用的时间与内容。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不是生与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如果家庭的沟通变成这样,我们祖国的花朵将难以灿烂了。笔者认为,家长陪伴孩子时应该先放下手机,以身作则,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更有利于建立家庭感情,减少孩子对手机情感需求。再者,想办法找到一些“玩手机”的有益替代物,如,有效陪伴、亲子阅读、运动锻炼等。
当然,手机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开拓了我们的见识。笔者认为,现代学生还是有必要接触手机的,但家长要事先静下心来,与孩子分析使用手机的利弊,制定使用协议,让孩子使用手机有规可循。为了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家庭商量协议时建议要涵盖使用时间、连续时长、使用内容、网站筛选、游戏指引、社交言论、交友要求、防诈措施、孩子的义务、家长的权利、奖励措施、违反代价等。协议应符合自身家庭情况,且要切合初中生心理特点,更要有积极阳光的导向。
三、结束语
现阶段,只有一部分自制力强或受家庭约束紧的初中生,能把电子产品或网络用在学习方面,大多学生还是用在游戏、网上社交等其它娱乐活动上。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除了通过社交软件正常交友通信外,也有不少初中生在网上社交过程中有所迷失。有的学生不带审核,陌生人加了一大堆;有的寻求刺激,下载转发大家认为新鲜少见的图或视频;有的进入虚拟世界,在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中活成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状态;有的多疑,担心潜在危险,带着自悲反思;有的多虑,重视朋友,担心失去朋友等。原来现实中简单清晰的关系一旦遇上网络,在虚无而又广阔、快速广泛传播的属性带动下都容易变得错综复杂。因此,在初中学生使用手机方面家长要做好约束与监管,学校做好辅导与指引,引导初中学生正确使用,以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小平,妥玉霞.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与调节[J].宁夏教育,2007(3).
[2]丁倩,张永欣,周宗奎.错失恐惧与社交网站成瘾: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科学,2020(5).
[3]王水珍,马红宇.社交网站情感表露的积极性偏差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4]卢瑞雪.青春期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11.
[5]白云霞.班级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3.
[6]梁靜.初中生社交网络中积极自我呈现与社交焦虑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