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璞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两个造成学生习作评价与修改能力低下的原因,设计和运用习作评价表,打破生写师改的局面,提高习作评改的针对性,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评改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评价表;设计;运用;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作评价与习作修改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教学环节。习作评价对于保护和深化学生的习作热情至关重要。但小学生习作评价与修改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
笔者认为当前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原因造成:
1.学生找不到自主修改的方向,无从下手。“选取事例不典型、详略安排不当、景物描写缺乏画面感、内容不具体”等评语常见于教师笔端。评语中对学生习作不足之处的描述抽象笼统,不能为学生修改指明方向,令学生自主修改无从下手。
2.学生缺乏自主修改的机会。在常态的教学中,“学生写,教师改”,被视为天经地义。自觉修改习作未成为作文教学必要的环节被重视,学生自觉修改习作行為严重缺失,学生极少有机会参与评价。因此,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行为还处在一种强迫而非自觉的状态。
一、评价表示例
评价表源自评价量规,评价量规是一种专业评价工具,指的是评价表或评分细则,大多数量规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适用于评价非客观性试题或任务。教师评价学生的作文水平时,往往会分别就内容、结构、卷面等方面所占的分值给予规定,以便有效地进行评价。在小学阶段,对评价量规有所调整,成为更便于小学生理解与运用的习作评价表。
文中均以人教版教材内容为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展开想象,写一写自己的发明。
可根据习作要求设计如下评价表:
又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写一写自己的校园。
制定如下习作评价表:
二、习作评价表的设计思路
在上述例子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习作评价表的设计思路。
1.习作评价表应将教学目标具体化
习作表是按“课程标准——年级目标——单元目标——习作要求”的思路进行设计,将“标准”层层分解而来,将笼统含糊的目标变成清晰具体的操作性描述,评价表中的要素即具体化的学习标准。
2.习作评价表应将习作重难点突显化
习作评价表要能引导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习作重点。不同的习作内容,侧重点也不同,因此,提倡一文一表。例如,同样是写人的习作,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要求写出自己的特点,展示真实的自己;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则要求“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
3.习作评价表应将习作要求通俗化
在描述表中的评价标准时,应当使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描述语言,避免使用抽象的和概念性的语言。如,同样是“把内容写具体” 这一要求,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评价表中描述为“围绕自己的发明创造展开想象,将它的样子、功能、使用方法有顺序地写清楚”。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的评价表中描述为“运用文中的表达方法,如,比喻,排比,拟人,写出感受等,能运用优美词句”。评价表中的每个要素应具体到不能再细分的程度。
4.习作评价表应将学生学习导向化
评价表的根本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达成目标,因此,语言要准确明朗、浅显易懂,学生能充分理解评价表的内容,能直观呈现评价结果,如此才能实现评价表的导向功能,才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交流。评价表中以星级划分等次,也是为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习作评价表的运用
1.评
教师提前公布评价表,打印习作评价表贴于学生习作本上。评价标准的公开化可以对学生起到导向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标准。学生可对照评价表自评,也可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和别人合作(可以和好朋友合作修改,可以请自己心中的写作高手帮助修改,更可以和教师合作修改),可以按教师指定的小组合作修改(如果是指定小组,则需要根据学生习作水平考虑搭配,实现优势互补),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促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讲
在学生自评或互评后,教师浏览全班习作,结合评价表发现习作中的共性问题,找出针对问题的优秀范例,按欣赏和改进两大环节设计习作讲评课。
在欣赏环节,展示优秀范例,且优秀范例全都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用 “火眼金睛”,看到写好作文的秘密,用简明而贴切的话语告诉学生“好在哪儿”“为什么好”,在具体经验的基础上,这种欣赏作文的方式方法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的自觉性。
同样,聚焦来自学生习作的“病例”,经过教师的揭示,成为引起学生特别注意的“焦点问题”,这样久而久之也会成为一种自觉。讲评课上给予学生具体可学可用的方法,用来治疗各类 “病症”的“妙药良方”。
3.改
有了习作评价表的直观呈现,有了有的放矢的评与讲,有了优秀范例的借鉴引路,学生自主修改也就有“法”可依了。
四、评价表的作用
1.评价指标清晰,结果直观,避免教师评价含糊或随意拔高或降低标准,帮助教师清晰“问诊”,把准“病症”,为有效的讲评课做准备,毕竟教师心里透亮,才能讲得学生心里透亮。
2.打破评价主体单一的局面,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评价表成为学生自评、互评的扶手,当学生习惯用量规来评判自己的习作时,他们将会不断增强学习责任心,有效减少习作的盲目性,提高评改的针对性和自我反思能力。
3.评价标准具有弹性,尊重学生差异。评价既有达标的底线,又为优等生预留发展空间。在评价中注重学生差异并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拥有体验进步与发展的机会。
4.体现真实的学习过程。在评价表的指引下,体现了教师真情实感的表扬和帮助,体现了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真诚帮助、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之下,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学生的评改能力也在步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钟志贤,王觅,林安琪.量规:一种现代教学评价的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