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琳 侯振华 尚金钊 张辉
[摘 要] 文章通过探讨高校专业创客空间建设的背景,论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高校创客空间与专业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从驱动要素、构建模式、运行机制三个层面,打造高校专业创客空间的实践方案。文章还从高校专业创客空间是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试验场、意志品质的熔炼炉等方面,探讨了立德树人融入专业创客空间建设的实施路径,论述了高校专业创客空间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高校;专业创客空间;创新创业
[DOI] 10.13939/j.cnki.zgsc.2021.23.166
1 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如沐春风,迎来了成长发展的黄金时代。从聚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到创新创业能力协同提高,开启了高校的双创阶段。创客空间作为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阵地,其要素集中效应越来越得到高校的认同和重视。高校创客空间的建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极大地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政府、企业等各类“众创空间”的建立,高校创客空间也由硬件设施的范畴,提升到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阶段,成为集合人员、资金、服务、政策等诸多要素的综合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供的要素和服务贯穿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阶段 [1] 。研究高校创客空间的建设规律,探讨高校创客空间与专业结合的特色与特点,是高校创客空间建设的重要任务。
2 高校专业创客空间建设的背景
专业创客空间是高校创客空间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是立足专业资源,面向特定专业学生群体,专业教师广泛参与,学生发挥主导作用,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专业创客空间的建立和发展,伴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 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分开进行的,创业教育拘泥“创业”两个字本身,忽略了与创新的承接与促进。虽然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的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但真正在观念上认同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共同地位的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开启。双创理念的提出、全社会对双创工作的重视,使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真正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挑战杯”“互联网+”“国创项目”等创新创业活动规模的不断壮大,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
2.2 创客空间建设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阶段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了教育、活动、竞赛、实践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创业园是资源的整合重要成果。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念,并提出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创新创业。 [2] “省级创客之家”“市级众创空间”等一大批创新创业的基地得到认证和支持,高校也有相当数量的创业园认证成为“创客之家”“众创空间”,实现了创业园区到创客空间的转变,也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创客空间不再局限基地的作用,而是成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代名词。高校创客空间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人人能创新创业理念的普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大众时代。二是创新创业个体作用的突出,着眼大学生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三是创新创业教育全链条的支持,从学生培养、团队创建到创新实践、创业孵化,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园到创客空间的提升,也是众创空间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推动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的不断提升。
2.3 与专业结合是高校创客空间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校创客空间作为双创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成立之初就彰显着特殊的气质,与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是专业类别是学生培养的基础。专业是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出发点,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离不开专业。二是专业类别是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思想是指引大学生学习前进的原动力,专业训练是大学生能力提升的主渠道,所以说专业类别是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三是与专业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客观要求。创客空间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只有立足专业、围绕专业、服务专业才能获得发展的持久动力。
3 高校专业创客空间运行模式构建
专业创客空间紧密结合学科和专业,具有基础广泛、形式灵活、效率高的特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要充分整合各类资源,解决好专业创客空间的建立问题,要积极探索创客空间的运行机制,更好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1 专业创客空间的驱动要素
驱动要素是专业创客空间建立的基础,总结专业创客空间建设的经验,使各要素协同产生同向推动力,是专业创客空间建设要解决的问题。团队建设是创客空间建设的首要因素,是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单元,也是创客空间运行的基础。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团队,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志向,有着共同的创新创业激情和梦想。项目是团队运作的对象,是创新创业活动的载体,只有遴选好、培育好适合大学生参与的项目才能使创新创业落到实处。在创客空间建设的初期,项目的来源要依靠教师的指导和培育。导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成功的关键要素,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家、校友等都是导师的重要组成。基地是创客空间的显性因素,也是创客空间建设最原始的意义,专业创客空间超越了硬件条件的建设范畴,但场地、办公环境、研发条件等仍然是专业创客空间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研究室等场所,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等资源 [3]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梦想的萌芽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3.2 专业创客空间的培养模式
从驱动要素维度横向出发,形成“团队+项目+导 师+ 基地”四维一体的培养模式,是高校专业创客空间建设的典型培养模式。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营的形式,选拔对创新创业具有浓厚兴趣、具备一定潜质的学员组成团队,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增强队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与荣誉感,形成初期的创新创业团队。高校要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库,通过征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形成全员关心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团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研究的项目,实现精准的对接。对于大学生提出的创新创业项目要加强指导,避免大学生不切实际的创新与好高騖远的创业。高校通过建立导师遴选机制与激励机制,加强创新创业导师的选聘工作,同时通过认定教师的工作量等形式,理顺专业教师的付出与学校认可的关系。基地的建设要因地制宜,但专业创客空间对园区面积、功能布局、办公设备等要设定一定的标准,满足团队基本的创新创业活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