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小敏
编者按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实施,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制定“铸魂工程”行动方案,加强三科教师、教研队伍建设,开发优质资源,打造优质课堂,着力提升中小学三科育人质量和实效。
历史学科是“铸魂工程”的重要载体和关键课程。为切实加强学科铸魂育人价值,广东省历史学科以“铸魂”为核心,多措并举,着力提升教师、教研队伍的铸魂能力。作为经验总结,第二批“铸魂工程”组稿共收录了5篇文章,继续以义务教育国家统编历史教材的使用为核心,以党史教育为重点,从叙史见人、单元主题教学、“历史解释”素养提升等角度,进一步总结广东历史学科深入推进“铸魂工程”实施,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探索经验。
适逢建党一百周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党史学习教育有浓厚的氛围。社会各界开展了各式的党史教育活动。当今的青少年在思想道德、价值追求和生活情趣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特点,如何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为初中学生培根铸魂?从历史教学的角度,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尤为重要。
一、党史教育的成效与教学策略紧密相关
党史教育要取得扎实的成效,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基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教师必须把党史的知识学习过程转化为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过程,针对党史中具体的内容创新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学习形态,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为了测量不同教学策略下学生的党史学习动机水平,我们运用北京师范大学郑林教授团队开发的《历史学习动机水平测查量表》[1]分别对东莞两所学校八年级的六个班学生进行测查(测查班级均为同一老师任教),测查时间统一在初二第二学期期中考后。A学校为常用传统讲授法教学的学校,测查学生为286人;B学校历史教师教学策略多变,课堂中会使用信息技术、多种教学法,测查学生254人。测查结果如表1。
测查结果显示,水平1和水平5差距不大,区别在水平2—4。被动学习A学校比B学校高37.3%;主动学习两校相差31.5%,差别主要在测查量表的指标9“寻找相关资料”、指标10“讨论”、指标11“带着问题”;积极学习差距小一点,为6.7%。可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较大的影响。
党史教育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不同教学任务的达成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只有根据教育内容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呈现动态的学习路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党史教育的成效。
二、基于学科本质教学理念实施教学策略
应该说,理想的历史教学都应该是探究式学习,或者起码应该有探究的性质。[2]在党史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可以让党史内容更灵活、更合适地让学生习得。当下,“国内外、课堂内外的学习的样态正在发生变化,各种新的学与教的方式意味着教师需要成为学习设计的专家。”[3]党的历程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是经过历史实践的,值得多角度、开放式地进行研究。学习党史,不只是为了解过去的历史,也是为了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为未来做预见性的训练。因此,基于不同的理念可采取的党史教学策略是多样的。“从学科化的角度说,整体化对应的是内部学科化(纵向学科化),情境化对应的是外部学科化(横向学科化),深度教学是防止学科知识的浅层化和學生思维的表层化,是学科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一个突出表现。”[4]
1.整体化策略综合统整党史内容
作为落实国家事权的载体,义务教育部编历史教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国家安全等重大主题编进教材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其中涉及党史的内容,从八年级上册第14课开始,到第24课,加上12、13、26课部分内容,以及八年级下册第1—19课,共33课,在整个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占较大的比重。这33课内容正文、辅文与党史教育直接及间接相关的素材丰富,合理统整这33课内容,可以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党史的教学中,由于内容跨度较大,要有整体化思维,要注意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注意从宏观把握规律,从现象直抵本质,对同类现象和规律进行总结概括,提炼智慧,让党史从整体上获得逻辑上的统一。比如学习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党史,从“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西安事变”“重庆谈判”“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淮海战役”等内容中,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她的任何决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都是人民群众,而最终取得胜利也离不开人民群众。根据这些现象找到规律,也就提炼出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让学生在党史学习过程中有系统的概念,对规律有个逐步深化的认识,认清历史现象产生、发展、变化的条件,认识到历史规律的必然性,从而把这些认识作为以后实际生活遇到问题时做出判断、评价的依据。
2.情境化策略促进党史学习理解
“任何知识都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空间、理论范式、价值体系、语言符号等文化因素之中的。离开了这种特定的境域,既不存在任何知识,也不存在任何认识主体和认识行为。”[5]党史内容只有还原到特定时空下的情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原始的情形,增强感受力和理解力。党史认识只有赋予一定的情境内涵,才能从抽象走向具体,从枯燥变成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进而产生创造力。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时,教材内容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较强,其中不少文句、名词对初中学生是巨大的阅读挑战。如何让学生感悟到“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单靠教材理性的文字有些困难。为方便学生学习,我们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资源包(学习任务单、概念介绍微课、媒体报道等)。学生自学后,在课中探究环节,设计开展两个活动:(1)新年梦想与祖国命运。(2)媒体报道与社会发展。
在“新年梦想与祖国命运”中,通过1932年《东方杂志》组织的“新年梦想”征文活动漫画与2018年6月8日《深圳晚报》“我的梦想,你知道吗”漫画作对比,让学生由个人新年梦想对比认识到中国梦是时代背景下人民的梦。在“媒体报道与社会发展”中,设计两个活动,一是将学习资源包中的新闻报道根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分类,二是打开深圳新闻网(www.sznews.com)的电子报刊,查阅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报道,保存并作分享。
这个设计通过生活中的媒体报道,把知识情境化,让学生在具体事件中感悟党史内容,认识到教材内容是生活的高度提炼,中国梦是真真切切我们身边人民的梦,是人民在创造。学生在构建历史认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材党史部分的不少内容都需要联系实际,综合多种现象,才能更好地理解。如八年级下册第8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样的内容,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和知识深度,缺乏沟通文字符号和现实世界的桥梁。我们必须把这种总结性的“规律”,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创设知识生长和情感共鸣的情境,构建知识到素养的认知路径。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验证”,才能放心将党史相关内容作为“定理”存入脑中,在实践中去运用。
3.深度化策略提升党史教育价值
建构主义下的教学策略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类型的新情境,让学生在创新迁移活动中,运用材料构建叙述、论证观点、思考取证、解决问题。借助于情境,基于问题、基于探究、基于挑战、基于项目等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都能够有效促进深度学习。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6]初中学生学习党史,是要总结党史的经验教训面对未来的风险挑战,要从党史的学习中获得发展的智慧力量。因此,构建基于学生認知,根植于历史背景、社会文化、现实生活的深度学习才能体现党史教育的价值,真正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时,针对课文描述性和评价性的文字,为了更好地感悟建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我们设计了“我是小小统计师”的项目。让学生在社会保障、教育、环境、医疗、体育等方面自选一个专题开展探究活动,去获取证据,根据事实和证据进行解释,通过与他人的解释比较,评价和完善自身解释,最后完成汇报总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挖掘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用数据说话,加深了对“变化”的认识,感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在八年级与党史相关的33课内容里,直接相关的党史人物109人,其它间接相关人物47人。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故事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熠熠生辉,我们可以着重围绕某些人物实施深度教学,让学生在这些近现代史伟大人物的魅力与精神中感受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也让学生在人物学习中由个例到综合,学会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训练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
三、让党史教育发挥育人作用和社会效能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懈探索的革命和建设史。党史百年,是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中创造伟大历史、铸就精神力量、形成经验智慧的历程,是我们认识历史规律、传承初心使命、开辟未来发展的根基,也是青年学生树立价值观念、培养知识能力、鞭策自身成长的重要载体。
学习党史,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传承深化的历程。这百年轨迹,是青少年学生掌握和感悟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观点和方法的最佳路径。从新民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克服重重困难,历经曲折,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这种精神力量是当下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养分,是从国家到个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好党史,是我们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
历史教师要充分重视党史内容的教学,教学中不要局限于专业学术的角度,应认识到党史内容是学生思想教育与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和社会效能,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7]。让“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大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得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这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8]。
党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历史教师要勇于改革创新,改进党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注意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党史,在学习中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注释】
[1]郑林:《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能力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19页。
[2]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33页。
[3]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素养何以在课堂中生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71页。
[4]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191、206页。
[5]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50页。
[6]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32页。
[7]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第17页。
[8]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10期,第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