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伴有视网膜脱离的开放性眼外伤疗效分析

2021-10-29 14:31张更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7期
关键词:眼外伤玻璃体开放性

张更华

开放性眼外伤是临床眼科中常见的危险性疾病之一,该症状往往会造成患眼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完全失明[1]。Ⅱ期玻璃体切除术是开放性眼外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尤其多应用于重度眼外伤患者,合理的选择切除时机对治疗眼外伤、改善视力预后、提高治疗成功率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对于玻璃体切除术时机选择方面还未形成统一定论[2]。目前,常规看法是伤后10~14 d 内行切除术治疗为最佳时机,且在该阶段进行治疗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最近几年相关学者研究认为,在伤后10~14 d 基础上适当提前治疗时间对促进视网膜复位、恢复视力具有较好的效果。为了探究不同时期行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对伴有视网膜脱离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选择了6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9 年10 月~2020 年 10 月收治的66 例(66 眼)伴有视网膜脱离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 例(36 眼),女30 例 (30 眼);年龄33~59 岁,平均年龄(43.2±8.5)岁;其中30眼因异物致伤、20眼因车祸致伤、4例因打架致伤、10 例为摔伤、2 例因爆炸致伤。随机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各33 例(33 眼)。纳入标准:接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诊断结果表明属于开放性眼外伤并伴有视网膜脱离;眼部受伤前未有过眼部受伤治疗经历;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排除标准:Ⅰ期治疗中接受患眼摘除手术;眼内发生炎症反应并急需接受手术治疗;资料不全;合并患有可能引起眼睛病变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1.2 方法 早期组患者于眼睛受伤后6 d 内接受Ⅱ期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常规组患者于眼睛受伤后7~14d 接受Ⅱ期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入院后1d 内患者先行Ⅰ期清创缝合术治疗,手术中将患眼前房内异物取出,并将严重污染、发生坏死及失活的组织取出,然后缝合伤口,并将前房重新建立好,将眼压恢复至正常状态;之后行Ⅱ期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手术结束后,用25G 和23G 的玻切头,并由经验丰富的医师亲自治疗。手术操作方法:对患者球后神经进行麻醉处理,采用常规治疗法将灌注套管插入至颞下,待套管放置于玻璃体腔中时将灌注系统打开,并插入灌注头,然后将巩膜套管分别于2:00和10:00 位置插入,使用次全玻璃体切除法将气液交换复位视网膜及玻璃体积血等组织切除掉,然后通过在裂口及切口处使用8-0 不可吸收线缝合处理。在行手术治疗时根据患者合并症状不同选择相应的手术法联合治疗,如视网膜下放液、眼内异物取出、白内障摘除、视网膜切开等,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硅油、空气等作为玻璃体腔填充物。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TPVR 发生率、视力恢复情况、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等。①视网膜复位率,视网膜复位成功标准:患眼未出现萎缩或其他严重性症状,并且视网膜平伏。②TPVR 发生率。③视力恢复情况,对患者视力采用五级分型法,并依据开放性眼外伤视力分级标准:1 级:>0.5;Ⅱ级:0.2~0.4;Ⅲ级:0.025~0.19;Ⅳ级:光感-0.02;Ⅴ级:无光感。对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末次随访时BCVA 进行对比,并根据患者视力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判定视力预后情况,具体标准:视力明显提高:术后BCVA 较术前明显提高2 个等级以上;视力稍微提高:术后BCVA 较术前提高了1 个等级;视力无提高:术前和术后BCVA 等级无改变;视力下降:术后BCVA 较术前等级下降至少1 个等级[3]。④术中并发症,主要包括继发性青光眼、复发视网膜脱离、术 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视网膜复位率比较 早期组3 眼(9.1%)复位失败,其中角膜血染1 眼,视网膜全漏斗状脱离2 眼;30 眼(90.9%)复位成功;常规组10 眼(30.3%)复位失败,其中角膜血染4 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6 眼;23 眼 (69.7%)复位成功。早期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4,P<0.05)。

2.2 两组TPVR 发生率比较 早期组发生TPVR 2 眼(6.1%),常规组发生TPVR14 眼(42.4%)。早期组TPVR 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0,P<0.05)。

2.3 两组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早期组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稍提高、无提高、下降眼数分别为7 眼(21.2%)、18 眼(54.5%)、7 眼(21.2%)、1 眼(3.0%);常规组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稍提高、无提高、下降眼数分别为4 眼 (12.1%)、8 眼(24.2%)、13 眼(39.4%)、8 眼(24.2%)。早期组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75,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视力恢复情况比较[眼(%)]

2.4 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早期组术中发生继发性青光眼、复发视网膜脱离、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损伤眼数分别为1、2、5、1 眼,并发症发生率为24.2%;常规组术中发生继发性青光眼、复发视网膜脱离、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损伤眼数分别为2、2、3、2 眼,并发症发生率为27.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眼,%)

3 讨论

开放性眼外伤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脱离,对于此类患者需及时接受Ⅱ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4]。若患者因开放性眼外伤而引起视网膜脱离时玻璃体腔中会有大量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等进入,进而导致玻璃体内神经胶质细胞、RPE 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出现收缩、增生现象,TPVR的形成会对开放性眼外伤症状进展起到促进作用,伴随着TPVR 的出现会导致视网膜复位难度增加,不利于患眼预后[5-7]。临床研究发现,TPVR 在眼外伤并伴随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发展水平明显快于无视网膜脱离的眼外伤患者,可能原因是眼外伤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玻璃体腔中会进入RPE 细胞,而RPE 细胞会对TPVR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眼较无视网膜脱离的患眼TPVR 发展更快[8]。

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组TPVR 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怀疑是由视网膜脱离后大量RPE 细胞进入玻璃体中所致[9,10]。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早期组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凌等[2]通过对伤后3~5 d 行手术治疗和伤后7~10 d 行手术治疗的两组眼外伤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对比发现,伤后3~5 d 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效果明显更好,认为可能原因是手术时间越晚,会增加TPVR 发生率,从而加大手术治疗难度,使视力预后受到影响。此外结果还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伴有视网膜脱离的开放性外眼伤患者通过适当提前手术时间能够有效避免TPVR 的发生,可有效改善视力预后,促进视网膜复位,并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眼外伤玻璃体开放性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不同手术时机对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患者的预后影响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Hospitalised ocular injuries in Osogbo,Nigeria
寻求开放性道路
第二十届全国眼外伤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亚太眼外伤会议通知
干扰PDGFR-α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影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