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波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劳动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服务社会的基本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其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劳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作为一门以操作性,实践性为主导学习方式的科目,需要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中不断学习提高。
关键词:小学劳动技术;劳动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引言
劳动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以及劳动思维素养,将劳动作为学生的个人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做好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意识以及操作积极性的激发与培养,促使学生与劳动技术教育教学活动之间对接起来,尤其是从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来全面优化学生的劳动能力,改善学生的劳动文化认知与判断,进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强劳动技术教育教学效率。
一、引导学生参与,有序加入劳动过程中
教师在劳动技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劳动与技术的解释说明,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教师的引导,了解教师的操作过程与内容,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劳动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劳动能力,有效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到劳动过程中。
以“纸编花篮”为例,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中的图示进行实际操作,每操作一步就进行解释说明,确保学生有序参与到花篮的制作中:(1)纸条(13根)和底盘都是直接提供给学生的,但需要学生自主粘贴,在粘贴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投影仪放大自己的操作,让学生观看如何操作才能避免粘贴不到位、粘贴不紧的情况,帮助学生在观看教师操作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粘贴任务;(2)编扎花身。编扎花身的难度不大,只需要一组内、一组外的顺序编扎即可,但部分学生在编扎的过程中容易“顺拐”,导致编扎时都为内或外。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如何确保一组内、一组外的正确顺序并解释如果错误编扎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解释说明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在编扎花篮外沿、花篮拎手时同样要进行示范说明,让学生可以直观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编扎,确保编扎过程的有序且无误,最终完成花篮的编扎任务。
二、开展技术指导,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小学生参与劳动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过程而是要在劳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技术指导需要结合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实施,及时解决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以“手提袋”为例,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手提袋侧面大小不一,有的学生的折叠效果不是很好,导致手提袋的三角形不明显,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疑问。如侧面大小不一的情况如何处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侧面大小不一出现的原因,通过PPT图片展示侧面形成过程中涉及的主要要素,包括最中间的折痕线、侧面与上部的两个折痕交叉点等,通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避免侧面大小不一的情况,如果出现侧面大小不一需要如何调整和处理。PPT演示后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学生制作的侧面大小不一的手提袋成品进行拆分并演示,通过红笔标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侧面与两个折痕线的交叉点然后向下翻折,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侧面大小不一的调节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手提袋制作能力和水平,学会在制作过程中自我纠正、自我改进。
三、组织学生交流,实现共同提升的发展目标
小学生劳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互相沟通、互相帮助,解决彼此遇到的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共同提升的发展目标。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交流提供必要的条件,需要在合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有效进行互动与交流,避免交流的无效性。
以“洗茶具”为例,茶具清洗主要分为“浸泡—擦洗—冲洗—擦干—摆放”等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一些小的细节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教材内容和教师播放的视频资料,找到每一个步骤中的具体内容和操作要领,在分析的基础上自主进行实践,将分配到自己手中的茶具清洗干净并记录每一个过程中小组讨论的操作要领内容。如擦洗时,有的小组直接进行擦洗,但发现擦洗效果不理想,费力而且擦洗不干净,出现这种问题后学生观看了视频,并进行了反思,找到了擦洗的诀窍,即浸泡时放入洗洁精,之后要静置1~3分钟,不能刚放入洗洁精就擦洗。此外,在擦洗细节时不能只用擦布,可以尝试用牙刷等处理,对顽固的茶垢可以尝试用洗涤剂原液或牙膏處理。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清洗步骤找出了具体的操作要领,每一个操作要领都需要记录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记录表分析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讨论、是否找出了问题所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得到领悟。
四、丰富劳动内容,开阔学生劳动视野
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应秉承丰富性,通过丰富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在劳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丰富劳动技术的课程内容,除教材内容还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其他学科等建立联系,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以“泥蔬菜水果”为例,泥苹果、泥蒜是教师常用的制作方案,在制作过程中泥苹果、泥蒜都是先揉捏成圆形然后进行修型、刮平,导致学生完成基础操作后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丰富学生劳动内容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多泥蔬菜的制作内容,如香蕉、黄瓜等,让学生观看香蕉、黄瓜的泥塑过程并进行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完成香蕉、黄瓜的塑形、刮平和抛光的过程。除此之外,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和学习,从生活化实践的角度出发,对生活中遇到的更多的蔬果进行泥塑,鼓励学生泥塑自己喜欢的水果并展示出来。如部分学生选择一串葡萄进行泥塑,有的学生是先泥塑一粒葡萄然后以整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有的则从整体出发,一点点修型得到一串葡萄,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探索了更多的实践方式和内容,有效提升了学生在泥塑蔬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丰富的劳动内容对学生劳动兴趣的培养、劳动视野的开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指导过程中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劳动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不断丰富劳动内容与实践,提升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使学生能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开展实践。
五、建立劳动考核,客观评价劳动水平
小学劳动技术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定期进行劳动考核,客观评价学生的劳动成长与进步,提升小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劳动技术的定期考核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成长、自我进步的机会,也是学生展示近期学习成果的重要节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以月度为单位制订考核计划,反映学生真实劳动情况。
结语
劳动技术教育指导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提升学生的劳动思维和创造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劳动技术强化过程中教师也要尊重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围绕小学生做好劳动技术创新工作,真正让学生参与劳动、体会劳动、掌握技术、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春兰.加强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提高学生劳动能力[J].智力,2018(19):35-36.
[2]邹文平.优化劳动技术教育提高学生劳动能力探究[J].成才之路,2016(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