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

2021-10-28 15:56史凤贤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提升大学生

史凤贤

摘要:本文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学校美育的主要目标为重点理论依托,提出审美素养的内涵,重点从强化审美环境的创设、开展审美实践活动、优化美育课程结构三方面阐述了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审美素养;提升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意见》的发布主要就是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进行审美实践指导,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包括认识美、评价美、感觉美、鉴赏美、享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等意识和能力,即人所具备的审美情趣、审美经验、审美理想、审美能力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审美素养既体现为对美的欣赏和接受的能力,又转化为对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但是因各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养良莠不齐,差异明显;审美理想出现了一些偏差,审美追求受到误导,使得审美素养缺少甚至畸形。因此高校应在《意见》指导下通过强化审美环境的创设、开展审美实践活动、优化美育课程结构等方面来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强化审美环境的创设

审美环境是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活动时所处的特定的时空条件和情境,它包括特定的社会环境氛围、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审美主体所处的具体审美情境。强化审美环境的创设是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高校的审美环境包括学校办学所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校园外部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内部环境显性的物质环境和隐性的文化(精神)环境两个层面。

显性的物质环境主要指校园的硬件设施,是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如校园建筑的布局、花草树木的种植、教室走廊的布置、图书馆的宁静而带有书香气息、宿舍食堂的干净整洁、运动场地的宽敞明亮,甚至是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小路木椅,都要符合审美环境要求,即是否符合比例尺度、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方面的形式美法则。

隐性的文化(精神)环境指隐含于高校师生中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及管理作风、校风、学风、班风等,它通过文化氛围、道德行为准、各种规则等对全体师生的身心发展和素质提高施以影响,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大学校园审美环境都浸润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影响与制约作用。整洁幽静、错落有致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心情舒畅、平静恬淡。从而提升了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能力。强化高校的审美环境的创设,好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开展审美实践活动

审美是一种体验活动,只有在具体的审美实践中审美主体(人)才能获得美感,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开展审美实践活动。具体可以通过如下几方面进行。

1.组织学生参加审美实践活动

审美实践活动包括艺术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自然美的实践活动。艺术实践活动就是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艺术活动,让大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直观感受各类艺术作品的美,提升自己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这些艺术活动包括参观绘画展、观看音乐会、观赏优秀影视剧、参观广告创意活动、观赏服装展示表演等等。社会实践活动就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然大学生体会社会生产劳动美,领悟人性的真善美,感受人类变革社会创造美。自然美的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飞禽走兽、风霜雨雪、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河湖波等自然现象所体现出来的自然状态的美,进而能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这些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通过近距离接触,能够使大学生直观接触美、感受美,培养他们感受美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2.组建各种校园文化艺术社团

大学校园文化艺术社团一向受到大学生的推崇,因其能很好发挥大学生特长,他们都是乐此不疲,各类文化艺术社团的活跃发展,使得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诸如现代舞社团、街舞社团、流行音乐社团、演讲社团、书法社团、摄影社团、国画社团、油画社团、剧社、诗社等等,林林总总的文化艺术社团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培養大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使大学生们体会到经典艺术作品的魅力,还能够作用于大学生每个人的心灵,塑造、健全、完善和完美人格,领略、欣赏、感受到艺术的真谛,使美育真正起到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作用。

3.大学生审美素养竞赛活动

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检验需要通过考核才能得以印证,因此竞赛活动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考核方式。根据校园文化艺术社团活动情况,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学生审美素养竞赛活动,比如诗歌朗诵比赛、绘画创作比赛、歌舞比赛、摄影大赛、服装表演大赛等等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自己的创作表演实践中体验美、认识美、表达美、享受美。

另外,大学生审美素养竞赛活动可以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起来,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校园、艺术与科技、艺术与教育相融合,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拓展高校创客空间,加强高校创客文化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的人才;竞赛活动可以与地方企业联合,聘请企业精英作为竞赛评委,遴选优秀的具有审美品位的创意作品和创意人才,纳入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打通高校创意学生群体的创业就业通道,为社会培养高学历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

三、优化美育课程结构

德国著名美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美育的综合中介作用,他认为美是真与善的桥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把“尽善尽美”作为审美的标准;现代教育家蔡元培从“教育救国”的宗旨出发,大力倡导美育,他首先将美育和美学一道纳入教育方针,并且对美育的实施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设想,并亲身在北京大学进行实践。

一直以来《美学》都作为必修课纳入到大学课程里,近几年,一些大学,尤其是理工科大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把美学当作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删掉了,使得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一个很好的途径给斩断了,美育成为一纸空谈。所以无论是理工科大学还是文科类大学,还是综合类大学都应该开设《美学》课程,因为大学生美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美的感知、教育与熏陶,进行心灵、行为的教育,使其认识理解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追求美和享受美,通过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各种不同美的特点,人的内涵完美的形象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完美的形象体现在人的气质、性格、修养和言谈举止等各方面。

除了开设公共必修课《美学》之外,更应该开设一些艺术鉴赏类的选修课,如音乐鉴赏、舞蹈鉴赏、绘画鉴赏、书法鉴赏、园林艺术赏析、影视文学鉴赏、文学艺术鉴赏等课程,这样能够从多角度多类别对大学生施以审美教育,以达到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

德国诗人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就指出,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使人成为理性的人,个性完美的重要途径。一个不懂得外在美和内在美,不懂得美的真谛,不会欣赏美、审美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深受社会欢迎的人。大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审美活动,不断能发现身边的美,在潜移默化中才能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能体验美好、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崇高。

本文是课题《应用型本科开展美与审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提升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