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颖
摘 要: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写作的灵感来源于对自然、生活以及社会的真切体悟。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就小学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略谈自己的几点拙见,以作抛砖引玉之石。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验式作文;灵动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小学习作教学应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充满写作欲望,写“真”话。而体验式习作教学能有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还原生活,唤醒学生因生活而动,从而达到文随心动。基于此,我进行了一系列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将结合一些案例加以浅述。
一、漫游校园,记悠悠时光
鲁迅先生曾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是的,观察是写作的源泉。可是我发现,仅仅运用观察法进行写作,学生大多写流水账。所以,我在教学写观察作文一课时,将观察法与体验法融会贯通,如用“观”“摸”“听”“闻”“尝”五步体验法来教学写泡菊花茶的过程,引导学生将这一过程写丰满。我先给每位孩子发两朵干菊花,继而慢慢引导孩子一看:(泡开前)看颜色,看形状,看大小,(泡开后)看变化;二摸:干菊花和已经泡开的菊花的手感;三听:开水倒入水壶中的声音变化;四闻:泡开前和泡开后的气味变化;五尝:尝味道,尝软硬等等。整堂课中,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特别集中,“观察——体验——写作——评改”,一气呵成。当我问学生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笔把这些动人瞬间记录下来时,学生竟不约而同地说:“想!”继而便是“沙沙沙”的写字声,直到下课铃声响,学生都还意犹未尽。
有学生是这样写干菊花外观的:“菊花宝宝披着一件淡黄色的外衣,花瓣不约而同地向中间弯曲着,低着头,好像在说悄悄话呢!我小心翼翼地剥开淡黄色的花瓣,只见金黄金黄的花蕊安安静静地躺在正中间,宛如一位害羞的小姑娘,迟迟不肯路面。再仔细一瞧,又像一个马蜂窝,许多密密麻麻的的芯蕊布满窝巢,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的,数都数不清。”还有学生是这样写泡菊花的:“成老师开始泡菊花茶了。‘咕噜,咕噜,是谁在婉转地歌唱?哦,原来是水姐姐呀!菊花宝宝们开心地说:‘听,水姐姐在唱歌呢。话音刚落,菊花宝宝们伴随着水姐姐动听的歌声跳起了水中芭蕾。她们一边悠闲地地跳着舞,一边慢慢地舒展开自己婀娜的身姿,美丽极了!瞧,她们一会儿旋转着沉下去,一会儿又慢慢地飘上来,累了就在水姐姐的怀抱里安详地睡着,好似一位位刚出生的小宝宝。过了一会儿,水面恢复了平静,没有一点儿声响。”
瞧,短短的一个个片段,小作者便动用视觉、触觉等感官将不同状态下的菊花描写得如此形象生动。这一番真真切切的体验,不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而且真正实现了让学生文随心动,老师的内心也何尝不是充满着满满的幸福感呢?
二、徜徉家庭,书浓浓亲情
家,是萌生温暖的身边的人;家人,是我们最亲密的人。父母每天风雨无阻地接送孩子上下学,是爱;每天放学回家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饭菜,是爱;当自己犯了错,被父母责骂,这也是爱……爱有千千万万种表现形式。在平時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尤其要注重细节,而后有选择性地将这些动人的细节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写入自己的文章中,使文章富有真挚的情感。
有次周记,一位学生写了一篇《爱雨同存》,其中有一个片段:“我还记得有一次,天空灰蒙蒙的,下着倾盆大雨,我发烧烧得特别厉害。我的身体很烫,似有一团熊熊烈火包围着我,难受极了!妈妈见状,立马把我送到医院,帮我挂号,帮我拿药。病痛包围着我,我痛,我痛!妈妈的心也在痛!看着妈妈焦虑的额头,忽然,有一股浓浓的爱向我涌来。我有一个一直不想说的秘密,但是今天,我还是要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妈妈老了,老天爷在她的头上填上了几根白发,有几根青丝格外显眼,她的额头也被岁月刻上了丝丝皱纹。时光时光慢些走吧,我一定会用我的一切来换取妈妈美丽的青春,时光时光慢些走吧……”
在家庭教育中,教导出会感恩的孩子,肯定是成功的教育。透过这些暖暖的文字,一位懂得感恩的孩子跃然纸上。爱体现在一个个小细节中,并不是非要惊心动魄的才称得上爱,细节露真情啊!
三、踏足社会,录微微见闻
社会是学生学习与展示的大舞台。驻足于大街,有的人们神色匆匆,有的人们悠然自得,有的人们愁眉不展……其实,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人也是学生笔下的写作素材。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身边的陌生人,留意他们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而后,提起自己的笔写一写身边的陌生人。
一位学生以《魔术爷爷》为题写了自己的见闻:“星期天晚上,我们在公园玩,突然听到了‘叮叮当当的锣鼓声,好多人围了过去,我也很好奇。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位老爷爷在表演魔术。那位老爷爷光着膀子,他的肚子又大又圆,就像一个圆鼓鼓的大皮球。开始表演魔术了。老爷爷表演的第一个魔术是变鸡蛋。只见他屁股一拍,嘴里就吐出一个鸡蛋,逗得全场观众哈哈大笑。后来,他又表演了一个魔术。他把一个球放到一个观众的手上,自己手上也拿一个球。他轻轻地吹了一口气,神奇的是他手上的球不见了。他叫那位观众把手打开,只见他手上有两个球。顿时,全场爆发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位爷爷表演的魔术可真神奇呀!到底是怎么变的呢?”
学生的习作所反映的是他自身的认知能力,体现其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是儿童创造的语言符号。因为学生亲身感受,观察仔细,所以对于魔术爷爷表演魔术时的动作描写得如此精彩。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体验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丰富写作素材,渐渐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和焦虑感。叶澜教授这样说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种种探索就像春天的花园,竞相开放,写作与体验相结合就是其中一株值得关注、呵护和培植的幼苗。让体验走进写作,让写作基于体验,真正做到文随心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