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米
徐前进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1年9月
你可曾留意过自己居住的小区?
院门口每日都要打照面的保安,混了个脸熟也不一定熟识的同小区居民,电梯里恼人的广告,告示栏里换了又换的通告,院子里的绿化带和健身器材,它们共同构成我们生活的空间,相对固定又不断流动。
这些司空見惯的日常,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人有什么意义?
现代城市小区,以及与此相关的公共空间,本该是接纳和沉淀相对固定的人际关联和情感需要的空间,但它显然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
从一面来说,现代化进程反向激发了当代人的某种与现代元素、与当下生活的逃离意识,对于城市人,城市尽管是生活、工作之所,但也是心理上想要远离之地。
同时,智能移动终端又剥夺了人们的现实感。一个人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但生活所需的物资不受一点影响的送来家门口。有电子产品为伴的孩子,也不再需要在小区里找玩伴,但危险的是,他的视野与思维也会被手机程序规划,沉浸于因果断裂的虚假生活秩序中,远离正常的节奏与感觉。
这使得小区成为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居所,是近在咫尺却也不被依赖的地方,如果你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或许,可以从这种矛盾中,做番思考了。
在这本书的分析思路中,小区里的日常生活是高度流动性的,它发生着不间断的语言、情感和物质交往,却也是偶然的、断裂的、某种程度上不可预测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人所处的日常场景,对于其中人,也是陌生的。
而这种以高度的流动性和陌生感为表征的现代城市生活,其中依然包含着某些确定性的东西,如“关于生存的愿望,以及比生存愿望更高的、对于优雅生活的追求”,哪怕“这类愿望处在隐秘的私人心理中,陌生人几乎没有充分了解的可能”。
它也包含着某些密切的东西:“在城市生活中,人与人的距离远了,但人与制度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密切。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城市生活,在四周全是陌生人的环境里,他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有解决途径。”
以小区这个城市人最习以为常,却也最容易忽视的微小日常生活空间为切口,观察我们的现代生活,发现一种“流动的丰盈”,想象人与制度之间构建稳定关系的现代化前景,是这本书极为吸引人的写作意识。
正如本书作者,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徐前进所说:“日常生活叙事在本质上具有未来的视野,也就是说,当这些重复性的景观消失之后,它们的价值才会显现。”这也是各种当下书写的一种意义所在。
彭凯平/闫伟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7月
经济学合作与发展组织每隔两三年就要在全球88个国家开展一次大型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调查,在最近的2018年调查该组织中发现,88个国家里,中国孩子的学习时间最长,远超过排名第二的国家,且课外学习的时间也很长。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却很低,排名十分靠后,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排名也着实不高。
这不得不使人疑惑,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了吗?不看重成绩了,一下子会让很多父母懵掉。那么,我们到底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兼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的答案是—积极教育。
如果以为“积极心理学”就是“心灵鸡汤”,就是“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可能会让很多人错过这本书。实际上,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积极教育,其内涵远远大于通俗的含义。这么说吧,如果传统心理治疗如同在悬崖下放置急救车,挽救那些掉落山坡的人,那么,积极教育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山上放置护栏,防止人从山上掉下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从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兴起了以积极心理学、认知科学、文化科学为理论基础的积极教育实践浪潮。
把积极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术机构都认识到,决定孩子成功的重要因素,不是天赋,也不是知识,更不单单是一直大热的所谓减负,而是教育能否帮助孩子培养“品格优势”。
《孩子的品格》这本书好在从实操出发,总结了培养孩子品格优势包含的7个核心要素。帮助孩子掌握这7个核心要素,成就良好品格,想必是每个家长和教育从业者的愿望。
安永碳中和课题组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年9月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活动排放的过量二氧化碳已经造成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并开始威胁人类的生存。碳中和,就是人类为应对这一挑战开出的药方。
碳中和是什么?简而言之,是实现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与吸收的平衡。原理很简单,但实施起来却颇为复杂。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各异,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处置能力也不相同,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历经几十年时间的自然过程,而后进的发展中国家却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加速完成这一进程。
因此,碳中和牵涉的问题早已超出了环保领域而嵌入在全球政治、经济和产业的博弈中。正如本书所提到的,人类社会正经历一个从化石能源到非化石能源过渡的时期,历史上每一次的能源转换,都会引发全球政治经济及产业格局的深刻变化。在书中,作者详尽地分析了电力、钢铁、水泥、化工、交通、建筑和服务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并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方法。以电力行业为例,由于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我国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超6成,如何在未来40年内降低煤电占比,是我国实现碳中和愿景的关键一步。
结合电力产业的行业资料与相关数据,作者也对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以及储能技术这三种极具潜力的技术手段进行了介绍,讨论了这些技术手段的发展情况和产业现状,最后为实现这些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如果你关心环境与经济的联系,并且想要对碳中和议题有一个基本且全面的了解,那么本书将是合适的。